新旧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旧路拓宽改造后在新旧路基结合部位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阐述了各种减缓和防止纵向裂缝发生和发展的处治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几种路基拓宽改造的综合处治方案。
  关键词: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纵向裂缝
  
  
  1. 旧路改造后产生纵缝的原因
  在旧路改建中,拓宽后路基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建后公路的使用寿命。而控制、延缓新旧路结合部处的开裂是保证拓宽改造公路质量的关键之一。由于路基原因引起的路面纵向开裂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路基拓宽后新旧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这是引起在结合部位置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另一类是由于新路基填土的强度不足造成的,当新路基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与旧路基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相差较大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就会在新旧路基接茬位置的路面结构层内产生较大应力、甚至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路面纵向开裂。
  因此,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减少新拓宽路基的沉降量,进一步缩小新旧路基的沉降差;同时加强新旧路基的衔接,并保证新拓宽路基的填筑质量,用来减轻新旧路基性质差异所产生的危害。
  2 .路基加宽处治措施研究
  2.1地基处治技术研究
  对于低路堤路基,新拓宽段原地面处理可以按一般路基要求执行,这主要是因为路基填土高度较小,作用于地基上的应力不大,特别是当地表有硬壳层时,路基下土层实际附加应力更小,因此设计及施工中应尽量利用原状土结构强度,不扰动下卧层。在路基填筑时如有必要可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加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及板体作用,防止路基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反射裂缝。
  对于高路堤路基,拓宽部分地基必须进行特殊处理,这是由于高路堤自身压缩变形和引起的地基沉降都很大,如不进行处治,必然会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本文认为:降低高路堤路基沉降的有效方法有粉喷桩、砂桩、塑料排水体、碎石桩等处理措施,并配合填筑轻型材料,而不易单独采用换填砂石或加固土处治,因为这些方法只适合于浅层处治以及路基填土较低的情况;同时,单独采用土工格栅进行处治效果也并不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缓和不均匀沉降差、对于大规模减少新拓宽段路基的沉降所起作用有限。但土工格栅能够加强新旧路基的衔接,因此可以将它铺设于新旧路基结合部位开挖台阶处,同时结合粉喷桩、砂井排水等其它加固处治方法,从而形成路基综合处治措施。
  2.2路基填筑技术研究
  (1)轻质填料填筑路堤
  采用粉煤灰、石灰的轻质填料填筑路堤,不仅可以降低新路堤自重,减小路堤的压缩变形,而且还可以提高新路堤的强度和刚度,并减小路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塑性累积变形。轻质填料路堤同时起到了减小新旧路基间刚度差异和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上来看,是旧路加宽方案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措施。
  (2)砂砾石填料
  砂砾石可压缩性较小,采用砂砾石填料可大大减小路堤的压缩变形,提高承载力。如石料来源紧张,可用砖渣等代替,同时还可采用隔层填筑的方法,即每填筑4~5层土后,再用碎砖灰土填筑一层,起补强作用,使填料更具整体性。
  (3)新路基顶部位置加固
  如果新旧路基顶部刚度差异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接茬处就将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导致路面在新旧路基结合部位置发生纵向断裂。因此,必须在新路基顶面进行加固,以期达到与老路基顶面具有相同的当量回弹模量。
  2.3新旧路基衔接技术研究
  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差是导致路面纵向裂缝的主要因素,而同时,结合部位处理不好、新旧路基刚度差异较大也是导致纵缝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特殊的处理办法,加强新旧路基的衔接:
  (1)改善路基开挖台阶的方案,从硬路肩开始下挖台阶,以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的弊病。
  (2)台阶的数量尽可能多,为新旧路基的衔接提供更多接触面,更利于新旧路基的结合。
  (3)严格控制新旧路基结合带的压实,对新旧路基结合带用打夯机或冲击碾分薄层填筑压实。
   (4)在开挖的台阶上铺设跨施工缝的土工格栅,加强新旧路基的横向联系,减少裂缝反射。土工格栅的宽度不应小于2m,且跨在旧路基一侧的格栅宽度应为其总宽度的1/3~1/2。
   当土工格栅设置在路基底部时,其效果比设置在路基中部时要好,对基础顶面的沉降和侧位移的减少量要大,因此,如条件可能,在路基底部台阶上设置的格栅应比在路基中上部位置稍密一些。
  同时,在新旧路基顶部接茬位置也应铺设1~2层土工格栅,以扩散路面车辆动荷载在路基中引起的应力,减小和延缓路面开裂。
  3. 路基加宽综合处治方案设计
  根据前述分析,结合国内路基拓宽工程中实际应用的处治措施,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综合处治方案。方案一和二可应用于低路堤路段,方案三到方案五可应用于高路堤或软土地基路段,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
  方案一:台阶开挖+土工格栅
  低路堤的沉降较小,因此,通常可以不采用特殊的处治措施,直接开挖台阶,可跨接缝设置土工格栅。
  方案二:台阶开挖+天然砂砾+土工格栅
  当地基土较软弱时,为加快地基排水固结,可在新填路基底部铺设砂砾,并相应设置土工格栅。
  方案三:天然砂砾+土工格栅+轻质路基
  由于高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较大,同时对基础压力也较大,因此,适当用轻质路堤来代替普通填土,对于降低沉降量非常有效。方案三适合于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采用粉煤灰等轻质填料填筑路堤,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上来看,是旧路加宽方案中较为理想的一种处治措施。
  方案四:粉喷桩+天然砂砾+土工格栅
  采用粉喷桩对软弱地基进行处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同时结合土工格栅的加固作用,对于降低路基竖向沉降,减少沉降差效果非常明显,用粉喷桩+砂砾+土工格栅的综合处治方法在多条高速公路的改造中都有較好应用。
  方案五: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天然砂砾+土工格栅
  当地基土质过于软弱,含水量较大时,采用塑料排水板或碎石桩法将明显加快地基土的排水固结,使沉降加快,从而减少工后沉降量。土工格栅的作用同上述几种方法类似。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超洁亮技术,在人造石表面涂覆一层二氧化钛薄膜,利用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达到人造石产品的自动杀菌效果。  【关键词】:人造石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杀菌  一、前言  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天然大理石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花色繁多,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使用石材进行室内装修,已经越来越被人所接受。但是天然石材同样也有很多缺点,譬如天
期刊
摘要:通过对压力容器D类焊接接头结构形式、组织形态、受力条件和缺陷检测等的分析,说明D类焊接接头质量是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其在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压力容器焊接接头 质量控制    压力容器因其质量关系到国家财产及人身安全,是一种需要实行强制许可制的特种设备之一。因为组织状态、内应力和化学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焊接接头是压力容
期刊
摘要:废渣生产环保矿渣砖不仅节省了原料,有废渣生产环保矿渣砖概况良好的经济型,也体现着现代化的环保理念。本文就废渣生产环保矿渣砖概况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其原料和制作养护方法。  关键词:废渣;环保矿渣砖;制作    矿渣砖通指由金属冶炼过程排放的废渣在经加工烧制而成的砖块。尤指以黄铁矿制造硫酸或亚硫酸所排出的矿渣(又称硫酸渣、黄铁矿渣或烧渣)作原料的砖制品。当黄铁矿经焙烧分解后,其中的铁、硅、铝、钙
期刊
一、加强对国有森工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是前提  国有森工企业党组织要坚决服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领企业经受住各种考验,保证改革攻坚任务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在新形势下,国有森工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益。国有森工企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根本在于把国有森工企业党建工作抓好,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
期刊
摘要:该文介绍了杉花根大桥主桥的设计特点,该主桥为跨径100m的下承式系拱桥,采用少支架的先梁后拱法施工。  关键词:系杆拱桥;先梁后拱法施工;钢箱拱肋   1 工程概况  杉花根大桥工程是广西藤县城区连接田寮新区和河东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桥梁上跨北流河,河道通航标准为V级航道。考虑景观及通航需求,经初设阶段方案比选,主桥采用单跨100米下承式简支系杆拱桥。两侧引桥分别跨越两岸环岛路和滨江路,受桥
期刊
一、车辆碰撞護栏载荷计算  1桥侧护栏受力计算  1.1碰撞力计算  碰撞力通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中所提供的碰撞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现行规范所提供的最大横向碰撞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 ——车辆作用在护栏上的最大横向碰撞力(kN);  m——车辆质量(kg);  V1——车辆的碰撞速度(m/s);   ——车辆的碰撞角度(º);  C——车辆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材生态化改造的角度对生态建材的概念、特征及研究意义和实现的基本途径进行阐述,展望了生态建材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建材的生态化改造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材料;生态建材;特性;发展  引言  建筑材料作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地下结构具有设计标准高、建设周期长、施工困难多、投资额巨大等特点,加上地下空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开发将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地下结构的耐久性对城市的长期建设影响很大。所以,研究如何降低环境对地下结构的损害,延长地下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地下结构的耐久性,是地下结构施工设计时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耐久性;地下结构;因素分析  引言  地下结构具有设计标准高、建设周期长、施工
期刊
摘要  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模型,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了传播和发展,成为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已成功地用于语音识别,行为识别,文字识别以及故障诊断等领域。  本文先是简要介绍了HMM的由来和概念,之后重点介绍了3个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HMM,三个核心问题    HMM的由来  1870年,俄国有机
期刊
摘要:在软土地区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钻探取样与静力触探相结合,其中,要求有1/2原位测试钻孔,1/3钻探取土试样孔,被列入强制性条文,而省标《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规定对丙级勘察工程项目,地基土单一的场地,可采用单一的静力触探测试手段进行勘察,能不能做,两者关系,如何与现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