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内超声在小儿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bo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肛肠疾病的术前诊断及正确评价对于其治疗非常重要,常用的诊断方法有:MRI、造影、肛肠测压、肛门超声等。其中,肛管内超声(anal endosonography,AES)因为其操作简便,价格实惠,并能对肛门区域及其邻近组织有较好的解剖评估,在便秘和其他便失禁和巨结肠的诊断和随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其重要性进行论述,其应用有待进一步的普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部近红外光谱监测值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生后1~7 d利用腹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右下腹部组织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值,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NEC分为NEC组和无NEC组,对两组早产儿生后
目的探讨T组合复苏器在产房中对极早产儿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出生的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出生后经初步复苏有正压通气指征者纳入本研究。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T组合复苏器组及复苏囊组,观察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复苏率、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鼻导管吸氧时间、总用氧时间,以及气胸、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动脉导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小儿胆总管囊肿治疗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行胆总管囊肿手术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4岁3个月;平均体重15.8 kg。按Todani分型:Ⅰ型5例,Ⅳa型1例。患儿就诊时有腹痛5例,有呕吐3例,有黄疸1例。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0-Y吻合术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