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航行间发射动力学研究

来源 :弹箭与制导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两栖车行进间发射的导弹出筒姿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对某型两栖车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其在随机海浪作用下的行进间发射动力学模型。对两栖车行进间发射过程进行多次动力学仿真,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到统计学结果。结果表明:在随机海浪激励下,导弹出筒姿态分布规律符合正态分布;平均风速以及航行速度越小,导弹出筒姿态越好;两栖车尾斜浪航行时,其发射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对箱装导弹顺序离轨的3个阶段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导弹出箱离轨过程的运动姿态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导弹在飞行试验中出箱时刻俯仰方向离轨扰动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导弹离轨时弹体的初始扰动结果可信,为导弹飞行性能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针对室内无人机的跟踪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和多普勒测速的跟踪定位算法(TLUD)。TLUD算法通过估计超声波信号到达接收端的到达时间差,估计声源离接收端的距离(测距),并利用多普勒效应估计无人机移动的速度(测速)。再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并结合测距和测速数据,修正测距数据。最后,利用泰勒级数展开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无人机位置,实现对无人机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室内环境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0.55 cm。
为防止传感器故障影响空空导弹飞行任务达成,针对空空导弹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传感器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利用该方法构造了空空导弹加速度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器,并以数字仿真平台对常见的加速度传感器故障进行在线故障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故障诊断器可有效诊断故障并准确估计传感器输出,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针对某轧钢线精轧电机磁极引线断裂问题,提出两种改进方案。并通过对比计算分析,选择了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今后该类电机的设计和修理提供了参考。
介绍了两种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器投切系统的原理,详述了变频器切换过程,对比分析了两种系统的不同点。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中一个方案,为多台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针对靶场现有的时间间隔测量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且无直流供电方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小型直流靶场多通道时间间隔测量装置的低功耗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器件选型和功耗
为研究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C/C-SiC)的抗机械侵蚀性能,将C/C-SiC复合材料试件置于含粒子的射流中做粒子侵蚀试验,测定试件在不同工况下的侵蚀率;对试件侵蚀后的表面和内部的微观形貌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微CT进行观察,并分析损耗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含粒子时的线侵蚀率是不含粒子时的烧蚀率的2.24倍,含粒子的质量侵蚀率是不含粒子的烧蚀率的1.8倍,粒子侵蚀对试件的消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复合材料在机械侵蚀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
针对两极汽轮发电机转子下线槽铣削加工完毕后发生特有的转子跳动现象,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再现,并基于材料力学斜弯曲理论对该现象进行了理论定性分析与验证。研究表明,两极汽轮发电机转子的形心主惯性矩差异,是跳动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针对小样本条件下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率不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增强技术以及生成对抗网络(GAN)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性能的算法,并对真实采集信号开展了算法性能验证与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图像特征增强方法后,识别性能有明显提高,直方图均衡化特征增强法性能最优,识别率较改进前平均提高了9 dB。加入增强条件对抗生成网络(SCGAN)后,算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识别性能平均提升15 dB,所需样本数量减少了75%。
叙述了使用有限差分法计算电机转轴挠度的方法,并以实例阐述了具体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