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不能惊扰乔治·华盛顿的安眠,又要复原他一生中三个重要时刻的容貌,这令法医人类学家薛沃兹惊呼:“没有遗骨让我如何开始工作?”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还是从华盛顿的雕塑、肖像、假牙和衣物入手,寻找到了有用线索,并联合各方力量,开始了一场艰难而极具价值的“拼图游戏”。这场华盛顿真容复原的“游戏”不但增长了法医们的见识,还增加了一项新的面容复原技术——利用假牙重现死者面容。
1
在一般美国人的眼中,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是位不苟言笑、令人敬畏的政治家,而美国以外的大多数人则是通过美元钞票上的标志性图像认识了这位美国国父。然而,事实上,华盛顿很大程度上并非其肖像画家所描述的那样。美国国父华盛顿年轻时长什么模样?
2006年10月27日,由两栋建筑组成的华盛顿纪念馆教育中心对外开放,这个教育中心位于华盛顿18世纪居住过的地方——芒特弗农庄园。如今,在最新的法医复原技术帮助下,游客将有幸看到华盛顿的真正面貌:一个充满活力的男人——身材高大、精力充沛、帅气,甚至性感。
作为美国最古老的故居博物馆,芒特弗农庄园是19世纪有关历史遗迹保护和博物馆管理概念的典型案例。拥有23间画室的博物馆很受欢迎,因为它披露了有关华盛顿军事和政治生涯的更多细节。在电视流行节目的时代,游客最为感兴趣的,也许就是首次利用法医修复技术对华盛顿形象的重新塑造。通过新的面部重建技术,科学家向人们展示了华盛顿在19岁作为测绘员、45岁担当大陆军总司令以及57岁宣誓就任总统那3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的风采。
华盛顿面貌重建项目的负责人詹姆斯·里斯聘请了一个专家小组,其中有法医人类学家、电脑专家、艺术家、雕刻家甚至还有来自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画家。这个小组分析了华盛顿的雕像、假牙、衣物和其他肖像,最终复原了3幅真人大小的模型,其逼真程度令人吃惊。
2
在再现华盛顿真容这个研究小组中,匹兹堡大学的人类学科学家杰弗雷·薛沃兹是负责人。薛沃兹表示,当华盛顿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他的头发的颜色是红的,而且他从20岁起牙齿就开始脱落。华盛顿有几副假牙,历史学家相信,他在一些绘画和雕塑中被刻画成牙关紧闭的样子,大概是由于牙齿脱落带来的痛苦以及戴假牙给他造成的窘迫感造成的。想要看到华盛顿的笑容,大概只能在他19岁时的塑像了。
薛沃兹是一个杰出的人类学家,曾研究过早期人类及人类祖先的骨头,也曾重建人类祖先的面貌。而薛沃兹还在宾州阿勒格尼郡验尸官办公室担任法医人类学家,也加强了他在重建面貌方面的经验。但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帮他面对这项“华盛顿真容”的奇异任务,因为这个任务比以前的任务都艰难,因为官方不允许研究人员动他的坟墓,研究人员不能研究华盛顿的骨头。没有颅骨也要重建面貌,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而薛沃兹却知难而上,他觉得这个挑战实在太有吸引力,令人难以拒绝。
薛沃兹得到了几个零星的线索,包括一尊白色大理石的全身原寸塑像、一尊半身像,以及一副活人面模。所谓活人面模,就是在当事人生前,利用石膏浇铸在他的面部做成的模型。这些物品的作者都是法国雕塑家胡敦,他在1785年拜访芒特弗农庄园期间,开始为当时53岁的华盛顿制作精细雕像。
薛沃兹需要利用这些线索来重建华盛顿的真容。例如,把胡敦做的活人面模、半身像与全身雕像做三维扫描,便可以相互比对身体细节的精确度。用三维扫描现存的假牙,便可以放进数字化的头像中,以测定下巴的曲线。然后他可以估计华盛顿53岁时,他的上、下颌失去了多少骨头,然后在把他逐渐变年轻的过程中,再加以修改。
一旦发现自己必须在三维数字领域工作时,薛沃兹就想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空间模拟研究伙伴”实验室,简称PRISM。过去薛沃兹到该校演讲时,他曾参观PRISM实验室,还记得当时看到雕塑家、体质人类学家、工程师及计算机科学家合作的成果。虽然还有别的实验室也精通三维数字造影,但PRISM已有与人类学家合作的纪录。薛沃兹把这个计划告诉PRISM的负责人安苏曼·拉兹丹,他愿意提供电脑制图方面的协助。
薛沃兹决定从胡敦的53岁华盛顿塑像开始。选择从胡敦的塑像开始,是因为这位雕塑家以其精准的技术而闻名。根据当时的记载,他使用卡尺把总统先生从头顶量到脚趾。不幸的是,胡敦的笔记和工作室都在法国大革命时遭到毁坏;不过许多专家仍相信华盛顿半身像及全身塑像的精确性。华盛顿自己特别要求胡敦不要把塑像做得比实际上大,那是为重要人物塑像时常有的习惯。
为了确认精确程度,拉兹丹与同事扫描了半身像与活人面模,做数字化的比较,发现两者几乎没有差别。不过,对于活人面模与半身像之间的惊人一致性,却一直让薛沃兹感到不对劲。博物馆收藏的文件指出,胡敦制作半身像的时间比活人面模早了几天,而半身像是徒手制作的,两者间应该有更多的差异。但是,眼睛、鼻子、不对称偏斜的下巴、耳垂露出的位置,以及前额的皱纹等,在活人面模与半身像上都是一样的。在苦思数月后,薛沃兹的结论是:胡敦制作半身像的面部时,并不是徒手制作的。他为活人面模添上眼睛后(从脸上取模时,眼睛必须遮盖起来),再从活人面模翻模,压入陶土,制作出半身像的脸部。至于其他的部分,薛沃兹则相信胡敦曾使用卡尺测量的说法。
当研究人员处理从数字扫描得来的信息时,薛沃兹与史密森尼博物馆国立肖像馆的绘画与雕塑小组的负责人迈尔斯见面,开始学习辨认华盛顿肖像的精确程度与可用程度。迈尔斯说,绘画中的华盛顿肖像不太可信。举例来说,史徒华于1790年代晚期所绘的肖像,是18世纪少数的华盛顿全身肖像之一。脸部很可能是华盛顿,但是身体部位与华盛顿差异很大,这张画像中的手部就很像史徒华自己的,而身体其他部分则很可能根据多达三个模特儿的造型所拼凑的。
迈尔斯比较了1795年毕尔与他17岁的儿子同时绘制的肖像,那时华盛顿已经60多岁,端坐着让两位画家作画。父亲画中的华盛顿稍微粗胖,富同情心,脸颊红润,像是他长年的朋友与忠实伙伴;而儿子画中的华盛顿则皱纹满脸,年纪非常大,面容憔悴。
3
如果画像这条线索令人感到困惑,而假牙的线索也是如此。事实上,胡敦到维农山拜访时,华盛顿的牙齿已经掉了大半。华盛顿早在20岁出头时,就已经拔掉第一颗牙齿,到53岁时,仅剩两颗下牙。研究人员不知道他出现牙病的原因,不过他可能有逐渐引发的牙周病;再加上他自己宣称嗜食胡桃成瘾,会用牙齿撬开胡桃壳,而使问题更严重。由于一个人失去牙齿后,支撑牙根的骨骼会被重新吸收,使得该处的颌部塌缩。如果掉了太多牙,整个腭部的大小与形状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下颌的改变会更为严重。
虽然假牙的线索扑朔迷离,不过对于法医人类学家来说,现在只有假牙是个有用的线索,薛沃兹必须从假牙中找到华盛顿真容。薛沃兹先试着定出华盛顿的双颌与口腔在53岁时的情况,然后再加入牙齿与骨骼,回溯19岁与45岁的颌部。
首先,薛沃兹必须追踪现存所有华盛顿50岁左右戴过的假牙。不巧的是,华盛顿他最后一副假牙与他一起葬在墓里。华盛顿流传于世的假牙,包括牙医葛林伍德在1789年制作的一副下牙托,收藏在纽约医学会;还有葛林伍德在华盛顿失去最后一颗牙后,于1795年制作的完整牙托的下半部,曾经收藏在史密森尼博物馆,不过现在则在美国国家牙科博物馆中,上半部在某次史密森尼的收藏室遭窃时遗失了。
唯一能找到的一副完整假牙,是在维农山馆藏中的神秘假牙。这副假牙是在华盛顿夫人过世后数十年,才在她个人的一只小箱中发现。她本身没有假牙,所以这副假牙被认为是华盛顿的。虽然推算出它应该在1789-1795年之间制作出来,但没有人知道这副假牙是何时或由谁制作的。一些化学家已经鉴定出这副牙托是由铅所构成,上半部的牙包括马或驴的上门齿与牛的下门齿,而下颌则为人牙,再加上一颗可能由坚果雕塑成的人工牙。
更令薛沃兹疑惑的是,这假牙基本上是没办法使用的。铅制牙托的表面平坦,缺乏凹槽,无法覆盖牙床。还有,把上、下牙托连接在一起,并帮助牙托压紧牙床的弹簧,并不是向两旁弯曲,却是向后面弯曲;这么一来,当华盛顿张开嘴时,弹簧的张力会把假牙往外推。这副假牙唯一可能的用途,只有装满华盛顿的口腔;也许是在他坐着给人画肖像画时用的。不过,它倒是提供了关于这位总统腭部的大小与形状的信息。
根据这副假牙的尺寸,薛沃兹开始拼凑出华盛顿口腔内部的模型。之后,薛沃兹还想办法把这信息与胡敦的活人面模、半身像相互结合。薛沃兹从半身像的颅骨基部与下颌相连处,取得下颌宽度的测量值。碰巧,亚利桑那州的一位人类学家贝克收藏了法国与印度战争中的英国士兵骨骼。薛沃兹从中找到一个士兵的下颚,几乎与华盛顿的一样大,扫描之后以数码急速放进半身像的脸,并略微放大以调整到正确的大小。研究人员把扫描后的假牙在电脑中放到华盛顿的下颚上,比照它在华盛顿口中应有的样子,再调整骨骼的曲线以及前臼齿的位置及高度,使它们互相配合。由于士兵的下颚与华盛顿的并非一模一样,研究人员在计算机中修改士兵的下颚,来制作出华盛顿宽而偏斜的下巴轮廓。PRISM的韩森为此写了一个程序,用来修改腭部背面的角度,以反映出活人面模的下巴轮廓,还有将近30年的牙齿缺损过程中骨骼会发生的形变。
4
要重建华盛顿上腭的形状,则没那么简单,因为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葛林伍德1795年所发现的假牙那失窃的上半部。美国国家牙医博物馆倒有一副原件的完整复制品,薛沃兹本来认为,可以像原件下半部一样将复制品扫描起来。不过,当薛沃兹用眼睛比较复制品与原件的下半部时,却看得出明显的差异:复制品曾被清理过,看起来比恐怖的原件还要漂亮。幸好,复制品与原件曾经一起拍照,所以研究人员可以扫描复制品,而且也因为知道复制品的尺寸,可以借此计算原件的尺寸。于是,研究人员得以制作出三维的上半假牙;他们修改士兵的上颚来做配合,再调整骨骼构造以配合半身像的脸部。
为了把这些信息纳入华盛顿45岁以及19岁的脸,薛沃兹转而研究老毕尔在华盛顿40及47岁时画的肖像画。盯着它们数小时后,薛沃兹猛然发现画像鼻子到下巴的距离,比起半身像或华盛顿更晚期的肖像要长。为了确认,他们比较这些画像脸部数字化的二维扫描图像,以及三维数字化半身像的脸部,互相比较后发现了很大的差异。
利用肖像画为参考,韩森用他的程序把53岁的数字脸部转变为较年轻脸部的长度。薛沃兹同时也注意到,比起活人面模和更晚期的肖像来说,40与47岁的下巴比较对称,所以他们也据此对下巴做了调整。然后我们把调整过的士兵双颌汇入到华盛顿约40岁时的脸上,调整至彼此吻合时为止。终于,他们得到华盛顿45岁时下半部的脸型。然后,他再用这张脸作为19岁的底本,让下颌的角度更大一些,淡化或除去一部分皱纹,在脸颊加入一些脂肪,缩短鼻梁和耳垂。
一张19岁华盛顿的真实面孔,很快呈现在研究人员的面前。大家都欢呼起来,为再现了华盛顿的真容而举杯庆贺。在华盛顿19岁时的真容出现之后,薛沃兹的复原工作变得轻松起来,没过几个月,华盛顿45岁时和57岁时的真容也显现在了世人面前。复原华盛顿真容的出色技术,对法医和司法科技人员显然有巨大的帮助。
编辑:孙薇薇 陈畅鸣
1

在一般美国人的眼中,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是位不苟言笑、令人敬畏的政治家,而美国以外的大多数人则是通过美元钞票上的标志性图像认识了这位美国国父。然而,事实上,华盛顿很大程度上并非其肖像画家所描述的那样。美国国父华盛顿年轻时长什么模样?
2006年10月27日,由两栋建筑组成的华盛顿纪念馆教育中心对外开放,这个教育中心位于华盛顿18世纪居住过的地方——芒特弗农庄园。如今,在最新的法医复原技术帮助下,游客将有幸看到华盛顿的真正面貌:一个充满活力的男人——身材高大、精力充沛、帅气,甚至性感。
作为美国最古老的故居博物馆,芒特弗农庄园是19世纪有关历史遗迹保护和博物馆管理概念的典型案例。拥有23间画室的博物馆很受欢迎,因为它披露了有关华盛顿军事和政治生涯的更多细节。在电视流行节目的时代,游客最为感兴趣的,也许就是首次利用法医修复技术对华盛顿形象的重新塑造。通过新的面部重建技术,科学家向人们展示了华盛顿在19岁作为测绘员、45岁担当大陆军总司令以及57岁宣誓就任总统那3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的风采。
华盛顿面貌重建项目的负责人詹姆斯·里斯聘请了一个专家小组,其中有法医人类学家、电脑专家、艺术家、雕刻家甚至还有来自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画家。这个小组分析了华盛顿的雕像、假牙、衣物和其他肖像,最终复原了3幅真人大小的模型,其逼真程度令人吃惊。
2
在再现华盛顿真容这个研究小组中,匹兹堡大学的人类学科学家杰弗雷·薛沃兹是负责人。薛沃兹表示,当华盛顿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他的头发的颜色是红的,而且他从20岁起牙齿就开始脱落。华盛顿有几副假牙,历史学家相信,他在一些绘画和雕塑中被刻画成牙关紧闭的样子,大概是由于牙齿脱落带来的痛苦以及戴假牙给他造成的窘迫感造成的。想要看到华盛顿的笑容,大概只能在他19岁时的塑像了。
薛沃兹是一个杰出的人类学家,曾研究过早期人类及人类祖先的骨头,也曾重建人类祖先的面貌。而薛沃兹还在宾州阿勒格尼郡验尸官办公室担任法医人类学家,也加强了他在重建面貌方面的经验。但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帮他面对这项“华盛顿真容”的奇异任务,因为这个任务比以前的任务都艰难,因为官方不允许研究人员动他的坟墓,研究人员不能研究华盛顿的骨头。没有颅骨也要重建面貌,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而薛沃兹却知难而上,他觉得这个挑战实在太有吸引力,令人难以拒绝。
薛沃兹得到了几个零星的线索,包括一尊白色大理石的全身原寸塑像、一尊半身像,以及一副活人面模。所谓活人面模,就是在当事人生前,利用石膏浇铸在他的面部做成的模型。这些物品的作者都是法国雕塑家胡敦,他在1785年拜访芒特弗农庄园期间,开始为当时53岁的华盛顿制作精细雕像。
薛沃兹需要利用这些线索来重建华盛顿的真容。例如,把胡敦做的活人面模、半身像与全身雕像做三维扫描,便可以相互比对身体细节的精确度。用三维扫描现存的假牙,便可以放进数字化的头像中,以测定下巴的曲线。然后他可以估计华盛顿53岁时,他的上、下颌失去了多少骨头,然后在把他逐渐变年轻的过程中,再加以修改。
一旦发现自己必须在三维数字领域工作时,薛沃兹就想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空间模拟研究伙伴”实验室,简称PRISM。过去薛沃兹到该校演讲时,他曾参观PRISM实验室,还记得当时看到雕塑家、体质人类学家、工程师及计算机科学家合作的成果。虽然还有别的实验室也精通三维数字造影,但PRISM已有与人类学家合作的纪录。薛沃兹把这个计划告诉PRISM的负责人安苏曼·拉兹丹,他愿意提供电脑制图方面的协助。
薛沃兹决定从胡敦的53岁华盛顿塑像开始。选择从胡敦的塑像开始,是因为这位雕塑家以其精准的技术而闻名。根据当时的记载,他使用卡尺把总统先生从头顶量到脚趾。不幸的是,胡敦的笔记和工作室都在法国大革命时遭到毁坏;不过许多专家仍相信华盛顿半身像及全身塑像的精确性。华盛顿自己特别要求胡敦不要把塑像做得比实际上大,那是为重要人物塑像时常有的习惯。
为了确认精确程度,拉兹丹与同事扫描了半身像与活人面模,做数字化的比较,发现两者几乎没有差别。不过,对于活人面模与半身像之间的惊人一致性,却一直让薛沃兹感到不对劲。博物馆收藏的文件指出,胡敦制作半身像的时间比活人面模早了几天,而半身像是徒手制作的,两者间应该有更多的差异。但是,眼睛、鼻子、不对称偏斜的下巴、耳垂露出的位置,以及前额的皱纹等,在活人面模与半身像上都是一样的。在苦思数月后,薛沃兹的结论是:胡敦制作半身像的面部时,并不是徒手制作的。他为活人面模添上眼睛后(从脸上取模时,眼睛必须遮盖起来),再从活人面模翻模,压入陶土,制作出半身像的脸部。至于其他的部分,薛沃兹则相信胡敦曾使用卡尺测量的说法。
当研究人员处理从数字扫描得来的信息时,薛沃兹与史密森尼博物馆国立肖像馆的绘画与雕塑小组的负责人迈尔斯见面,开始学习辨认华盛顿肖像的精确程度与可用程度。迈尔斯说,绘画中的华盛顿肖像不太可信。举例来说,史徒华于1790年代晚期所绘的肖像,是18世纪少数的华盛顿全身肖像之一。脸部很可能是华盛顿,但是身体部位与华盛顿差异很大,这张画像中的手部就很像史徒华自己的,而身体其他部分则很可能根据多达三个模特儿的造型所拼凑的。
迈尔斯比较了1795年毕尔与他17岁的儿子同时绘制的肖像,那时华盛顿已经60多岁,端坐着让两位画家作画。父亲画中的华盛顿稍微粗胖,富同情心,脸颊红润,像是他长年的朋友与忠实伙伴;而儿子画中的华盛顿则皱纹满脸,年纪非常大,面容憔悴。
3
如果画像这条线索令人感到困惑,而假牙的线索也是如此。事实上,胡敦到维农山拜访时,华盛顿的牙齿已经掉了大半。华盛顿早在20岁出头时,就已经拔掉第一颗牙齿,到53岁时,仅剩两颗下牙。研究人员不知道他出现牙病的原因,不过他可能有逐渐引发的牙周病;再加上他自己宣称嗜食胡桃成瘾,会用牙齿撬开胡桃壳,而使问题更严重。由于一个人失去牙齿后,支撑牙根的骨骼会被重新吸收,使得该处的颌部塌缩。如果掉了太多牙,整个腭部的大小与形状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下颌的改变会更为严重。
虽然假牙的线索扑朔迷离,不过对于法医人类学家来说,现在只有假牙是个有用的线索,薛沃兹必须从假牙中找到华盛顿真容。薛沃兹先试着定出华盛顿的双颌与口腔在53岁时的情况,然后再加入牙齿与骨骼,回溯19岁与45岁的颌部。
首先,薛沃兹必须追踪现存所有华盛顿50岁左右戴过的假牙。不巧的是,华盛顿他最后一副假牙与他一起葬在墓里。华盛顿流传于世的假牙,包括牙医葛林伍德在1789年制作的一副下牙托,收藏在纽约医学会;还有葛林伍德在华盛顿失去最后一颗牙后,于1795年制作的完整牙托的下半部,曾经收藏在史密森尼博物馆,不过现在则在美国国家牙科博物馆中,上半部在某次史密森尼的收藏室遭窃时遗失了。
唯一能找到的一副完整假牙,是在维农山馆藏中的神秘假牙。这副假牙是在华盛顿夫人过世后数十年,才在她个人的一只小箱中发现。她本身没有假牙,所以这副假牙被认为是华盛顿的。虽然推算出它应该在1789-1795年之间制作出来,但没有人知道这副假牙是何时或由谁制作的。一些化学家已经鉴定出这副牙托是由铅所构成,上半部的牙包括马或驴的上门齿与牛的下门齿,而下颌则为人牙,再加上一颗可能由坚果雕塑成的人工牙。
更令薛沃兹疑惑的是,这假牙基本上是没办法使用的。铅制牙托的表面平坦,缺乏凹槽,无法覆盖牙床。还有,把上、下牙托连接在一起,并帮助牙托压紧牙床的弹簧,并不是向两旁弯曲,却是向后面弯曲;这么一来,当华盛顿张开嘴时,弹簧的张力会把假牙往外推。这副假牙唯一可能的用途,只有装满华盛顿的口腔;也许是在他坐着给人画肖像画时用的。不过,它倒是提供了关于这位总统腭部的大小与形状的信息。
根据这副假牙的尺寸,薛沃兹开始拼凑出华盛顿口腔内部的模型。之后,薛沃兹还想办法把这信息与胡敦的活人面模、半身像相互结合。薛沃兹从半身像的颅骨基部与下颌相连处,取得下颌宽度的测量值。碰巧,亚利桑那州的一位人类学家贝克收藏了法国与印度战争中的英国士兵骨骼。薛沃兹从中找到一个士兵的下颚,几乎与华盛顿的一样大,扫描之后以数码急速放进半身像的脸,并略微放大以调整到正确的大小。研究人员把扫描后的假牙在电脑中放到华盛顿的下颚上,比照它在华盛顿口中应有的样子,再调整骨骼的曲线以及前臼齿的位置及高度,使它们互相配合。由于士兵的下颚与华盛顿的并非一模一样,研究人员在计算机中修改士兵的下颚,来制作出华盛顿宽而偏斜的下巴轮廓。PRISM的韩森为此写了一个程序,用来修改腭部背面的角度,以反映出活人面模的下巴轮廓,还有将近30年的牙齿缺损过程中骨骼会发生的形变。
4
要重建华盛顿上腭的形状,则没那么简单,因为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葛林伍德1795年所发现的假牙那失窃的上半部。美国国家牙医博物馆倒有一副原件的完整复制品,薛沃兹本来认为,可以像原件下半部一样将复制品扫描起来。不过,当薛沃兹用眼睛比较复制品与原件的下半部时,却看得出明显的差异:复制品曾被清理过,看起来比恐怖的原件还要漂亮。幸好,复制品与原件曾经一起拍照,所以研究人员可以扫描复制品,而且也因为知道复制品的尺寸,可以借此计算原件的尺寸。于是,研究人员得以制作出三维的上半假牙;他们修改士兵的上颚来做配合,再调整骨骼构造以配合半身像的脸部。
为了把这些信息纳入华盛顿45岁以及19岁的脸,薛沃兹转而研究老毕尔在华盛顿40及47岁时画的肖像画。盯着它们数小时后,薛沃兹猛然发现画像鼻子到下巴的距离,比起半身像或华盛顿更晚期的肖像要长。为了确认,他们比较这些画像脸部数字化的二维扫描图像,以及三维数字化半身像的脸部,互相比较后发现了很大的差异。
利用肖像画为参考,韩森用他的程序把53岁的数字脸部转变为较年轻脸部的长度。薛沃兹同时也注意到,比起活人面模和更晚期的肖像来说,40与47岁的下巴比较对称,所以他们也据此对下巴做了调整。然后我们把调整过的士兵双颌汇入到华盛顿约40岁时的脸上,调整至彼此吻合时为止。终于,他们得到华盛顿45岁时下半部的脸型。然后,他再用这张脸作为19岁的底本,让下颌的角度更大一些,淡化或除去一部分皱纹,在脸颊加入一些脂肪,缩短鼻梁和耳垂。
一张19岁华盛顿的真实面孔,很快呈现在研究人员的面前。大家都欢呼起来,为再现了华盛顿的真容而举杯庆贺。在华盛顿19岁时的真容出现之后,薛沃兹的复原工作变得轻松起来,没过几个月,华盛顿45岁时和57岁时的真容也显现在了世人面前。复原华盛顿真容的出色技术,对法医和司法科技人员显然有巨大的帮助。
编辑:孙薇薇 陈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