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行者不止

来源 :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hun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总是要容易一些,无论是对自己、抑或对别人。
  许多人关于自我成长的想象,就似切·格瓦纳和他那台轰鸣不息的哈雷机车——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而对于别人,人们的想象总是始于猜臆、止于最深。就比如郭富城,人们对他的想象始终定格在了他的全盛时期——热舞不休的俊美天王。
  现实从未如此。
  “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常常只是人们假装热血的标榜,是对无所事事、荒娱不已的人生的无奈托词。对自己麻木,也就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感动、假想热泪盈眶。
  同样,郭富城也从未活在人们的想象之中:1987年出道,他先做了三年配角;整个90年代,他红透两岸三地,事业登峰造极;2001年到2003年,负面新闻不断,他选择沉寂;2004年再携电影上路,他惊人地蝉联了两届金马影帝——人们的想象,不过只撷取了郭富城二十年娱乐生涯的其中一段。
  出道二十年,从偶像天王到实力影帝,郭富城做到的,远远比人们想象中的他多得多;而他在二十年里所成就的,恰恰正是一个人对于自我成长的全部想象。
  或者应该说:观者自娱,行者不止。
  
  二十年前,一路狂奔
  
  关于成名,常见的桥段必然是市井的某次偶遇,星探的惊为天人,然后唱对一首歌,接对一部戏,接着,顺理成章地一炮而红……
  这也还是想象。
  至少,郭富城的成名,并非如此。
  应该是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从1984年进入无线舞蹈训练班起,郭富城便从来没有失去过目标。伴舞三年,成名的机会出现了,不过不是他,而是和他一起出道的张学友。于是,郭富城转入无线艺人培训班,又是一个三年,他成了艺人,但只出没于小型的肥皂剧,主角或配角都不重要,反正当时不会有人记得。
  香港是一个讲究现实的城市,包括娱乐圈。香港市民追捧的艺人基本不会长得太光鲜,因为那离现实太远。所以在香港,一出道就大红大紫的只能是郑秀文、杨千(女华)、陈奕迅之类,个个如同香港写字楼里的白领或坊间的好好市民。而那些出落得太标致的,如同郭富城,往往只有眼缘而无人缘;台湾则不同,或许太早就受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整个台湾娱乐业的关键便是“梦幻”二字:艺人要养眼、包装要唯美、要清楚地特立于普通人之上,才会博得民众倾慕。
  而1990年,台湾的一个广告商到香港挑选广告演员,正是这一次,在香港赋闲了半年的郭富城终于抓住机会、一击即中。
  那样的俊美与迷离,一到台湾,几乎不费工夫,就让郭富城仿佛一夜之间暴红。之后,发了几张唱片,积攒多年的舞蹈功底、在肥皂剧里磨练出的演技,也一一派上用场。不到半年,他已是响当当的舞台巨星。
  一年后,郭富城重回香港,一切自是今非昔比。他曾花了六年时间等待一个机会,也就不愿错过现在摆在他眼前的每一个。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年能出两三张唱片,拍四五部电影,从年头到年尾,整个荧幕和唱机里播的都是他的作品。
  


  事实上,整个90年代,都是郭富城的时代。他用一种近乎狂奔的速度,来超越这瞬息即变的娱乐圈遗忘的速度。然后,他成功了。所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无一例外地都当过他的歌迷;他早年的中分蘑菇头成了一个样板,90年代所有进入青春期开始学会耍帅的男生必然要学他剪这个发型,如果还能惟妙惟肖地学他唱《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更能加分不少;在娱乐圈,他成为一种类型,当年有很多新人,都是打着“小郭富城”的旗号出道,而这些新人,现在有不少也已经成为了正当红的一线男艺人。
  90年代,郭富城是一个时代的娱乐天王,也是大多数人关于青春的一个印记,更是郭富城整个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十年后,一路从容
  
  99年末,一盘关于郭富城在澳洲酒店的绯闻录影带,成了他事业的一个断点。
  那尚算清洁的娱乐年代,网络仍不发达,敢豁出去妄图成名的人也远远不及当下,这样一盘貌似香艳的录影带,在那个年代,足够登满一整年的八卦头条。而郭富城的事业也被拖得只剩下一个重点:澄清。
  1999年的专辑,郭富城唱《真的怕了》,MV里流露出不可名状的无助;2000年再发新专辑,他热舞渐少开始话人生,“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旅途”,在那张叫做《旅途快乐》的专辑里,他翻唱了朴树的《旅程》作为主打——本属于校园的哀伤小调,成为他时年的心情。
  或许人生就是一场旅途,有高有低,走过低处时向上仰望,才会产生希望,而到达高处时往下看,就会学着珍惜。每一处都会走过,而每一处都有风景。
  唯一的重点是:要一直在路上,行走不止。
  2001年到2004年,郭富城的步伐虽然慢了许多,却一直在行走——走过争议、走过是非、走过无人喝彩,就如同走过洪泽、走过绝地、走过瘴山恶岭。其实,生的希望,往往就在走过这些以后。
  2005年,一部《三岔口》,将郭富城带出低谷,直达人生的另一高度。凭着其中的突破性演出,郭富城被提名为当年金马的最佳男演员,并在意料之外,成功封帝;随后,他马上就证明了这绝非偶然——2006年的《父子》,他再被提名,而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很清楚,郭富城蝉联金马影帝,绝对是预料之中;2007年,《C+侦探》甫一上映,他马上又被提名为金马奖最佳男演员……三年三次提名,两度封帝,这几乎是一个电影演员,可以创造出的最大奇迹。
  


  20年前,郭富城用青春无敌的容颜开创了一个动感天王的时代;20年后,他可以不计形象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实力造就了他如今又一次的大时代。如此起伏的跨度,在旁人看来,仿佛已经是两个人生。
  问及郭富城对于未来的打算,他答“我从未想过未来,我只想得到明年,明年已经有四部戏要拍,我现在的状态很好,我想多工作一些。”
  而就是在这一刻,你才能从他身上找到20年前那个郭富城的影子——依旧是等待时机并握紧机会,依旧是那个一直在路上的行者。
  
  对话郭富城:
  FRENDS:之前《父子》一片为你取得了很高的成绩,现在新片又上映了,会不会将重心完全转到电影上,还是说要继续做全面的天王?
  Aaron:其实自2002年开始,我就已经有意识地慢慢将精力更多的放在电影方面,当然音乐一直是我之前的事业主轴,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会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电影中去,之前大概是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在音乐,二十在电影,做完11月的演唱会,就会变成八十在电影,二十在音乐上。
  
  FRENDS:顶着天王的称号10多年了,这个称号对你来说是动力还是压力?
  Aaron: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会知道,大家一直很喜欢一个叫郭富城的人,但是,这个人身上有什么东西是被大家所一直喜欢的?这个就是压力。
  
  FRENDS:你是怎么为自己定位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Aaron:其实这个定位一直在改变,过去的日子里,我的事业主要放在音乐上,一直有公司还有身边的人的帮助,很顺利,那么现在和之后,我可能更多的会投身于电影,明年已经有四部片子的拍摄计划。
  


  
  FRENDS:今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上,你和张、刘、黎又携手同台,你自己有什么感觉,对这几个老朋友有什么看法或想说的?
  Aaron:很怀念,大家都是这个感觉,怀念又亲切。
  
  FRENDS:张学友和刘德华都曾说过,他们现在是为了家人还在继续努力,那你呢?你现在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Aaron:应该是追求吧。
  
  FRENDS:出道时,你是以出众的外表成为偶像型艺人,现在你对“偶像”二字做何看法,还有没有“偶像”的压力和包袱?
  Aaron:其实一个演员,面对他的只有角色,而没有所谓的偶像。对于我来讲,很久之前,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很淡然了,你们觉得我是偶像,那么很好,但是我其实一直都只是演员而已。
  
  FRENDS:在你前几年的事业中,也出过一些曲折和风浪,这些不好的压力现在对你还有没有影响?如果再碰到挫折,你将怎么对待?
  Aaron:会有影响,不过只要自己想清楚,我这么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他们的说法也就无所谓了。前面说过,我从2002年开始,就慢慢地将精力转移到电影上来,之前一直是在音乐上,你知道,在香港这个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我之前每周都会有音乐方面的工作要去做,要不是上节目,要不是采访、活动,总之每周公司都会有安排,但是,我必须慢慢减少这方面的工作,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整上面,这时候就有很多的人在说:郭富城是不是不行了?那么这时候自己就要想清楚,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我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就不在意他们的看法了。
  
  


  FRENDS:有没有回望过自己的成就?
  Aaron:没有,过去的事情,不用去回顾。
  
  FRENDS:展望未来,你最希望获得的东西是什么?
  Aaron:更希望在电影上面会有突破,这次的《C+侦探》是我很特别的一次尝试,希望大家会喜欢。
  
  FRENDS:你曾说现在是你拍电影的最好时光,那你觉得你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是在哪一段?
  Aaron:肯定是下一段(笑),最美好的,永远在未来。
  
  FRENDS:你性格中最强的一点是什么?
  Aaron:坚持。
  
  FRENDS: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Aaron:坚持和信念,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其他文献
提起过冬,可能你最先想到的总是要多买几件时髦的冬衣搭配最炫的妆容,采购一套最新的保养品呵护娇嫩的肌肤。但你有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的一头秀发安然度过这个漫长的干冷季节呢?要知道,寒冷的秋冬是秀发最脆弱的“生理期”,它们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呵护秀发5原则     每日清洁   健康的毛发的前提就是清洁。头发根部的毛囊皮脂腺持续不断地活动,每天分泌的油脂容易黏附环境中的灰尘,容易增加毛发梳理时的摩
期刊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吃惯了浓油赤酱的上海人特别爱吃辣,也许大快朵颐、辣汗直冒正是现在上海人追求的感觉,因此各大川菜馆也在申城鳞次栉比地开了出来。说起川菜,有的当然不只是麻辣火锅,从北京红过来的水煮鱼、馋嘴蛙,火了那么多年了,依然属于热门菜肴。然而你可知道,在北京最早将“水煮鱼”这道菜都市化的餐厅是哪家?它就是老字号川菜馆——沸腾鱼乡,正是今天我们要向您介绍的食肆,当然这一次,它不在北京,而是落户在了
期刊
女人嫁男人,无非就是寻个依靠,有个慰藉,疲倦累心时身边有宽厚肩膀无偿提供服务罢了。所以男人也千万别相信什么“因为我心中的小鹿砰砰乱撞,他就是我等待一生的人,这是我俩前世的约定,这辈子非他不嫁”如此这些女人自己听着都会脸红的矫情话。  恋爱与婚姻,完全两码事。  前者好比两人同去看一场电影,欢欢喜喜,轰轰烈烈。影片中跌宕起伏,悬疑惊险兴奋的诸多情节让彼此身心巨爽,回味无穷。即使最后是场悲剧,到底也赚
期刊
有的演员天生一副艺术面孔,这辈子只能去拍那些让人羡慕的电影,而另外一些人天生就是电视剧演员的命,即便他们在演电影也让你无时无刻不在想,他们还是出现在小屏幕上更合适。  当然,这不是说演电影就高人一头,不过就任何一个学表演的人来说,上大银幕才是毕生的追求,或者是一种肯定。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可以让你在电视上看得非常舒服,看得非常惬意,林心如就是其中之一。    天生一个好名字    林心如,如此美妙的一
期刊
腮红是妆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却经常被我们忽视,全体的彩妆中及整体妆容气氛中,腮红和胭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雅,干练,知性,可爱,全都可以被她打造,你要哪一种效果?看看本期我们为你选择的8款热销产品,用腮红为你打造天天好气色。      red earth 盈亮胭脂  产品卖点:哑光色彩营造自然健康的妆容,突出完美肤色,珠光效果捕捉光线,突出脸庞的轮廓,白天与黑夜微妙色彩配合不同环境,符合白昼与夜
期刊
冰天雪地的十二月,却是party扎堆的时候,如何变身party达人,届时惊艳登场,成了每到party季女人们最烦恼的问题。何不跟着《风采》一起,将从头到脚的美丽悉数收获,你一定就是最抢眼球的那一位!    眼周变身目标   眼妆历来是party妆的主角,由于现在我们有神奇的遮瑕膏,可以让恼人的黑眼圈自动隐身,也就是说,我们在party前所需要做的功课,自然地落在了消灭眼角的小干纹和眼下的水肿问题上
期刊
在见到中孝介的刹那,觉得被他的宣传照和广告词骗了。那些明亮光线里表情清澈的写真,和那个“地表上最温柔的声音”的形容,让我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他应该是像陇泽秀明那样如同花瓣般美丽敏感的男孩子,说起话来轻言细语,声音仿佛泉水淙淙流过……  事实完全不是那样。  他的面部轮廓非常清晰,非常瘦削,肤色很暗,眼睛很大,有长的睫毛,因为笑容很浅,所以让人觉得眼神深邃。总之,虽然英俊,却是又冷又硬的感觉。他有着日
期刊
去采访冯良鸿,具体的地方对出租汽车司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不过司机是个耐心的人:“咱们就慢慢找吧,反正那边画画儿的特别多。”于是顺着机场辅路直向东,一路上有不少画廊的路牌。到东郊的北皋村,车开进了一个大院子,据说以前是一家汽车俱乐部,一栋栋灰色的,线条简洁的低矮楼房,看着朴素却透着骄傲。    见到冯良鸿,马上明白了为什么人家都叫他“大冯”。身材高大,应该是年届不惑了吧,却依旧非常挺拔。黑夹克黑布
期刊
对于李鸿雁最初的印象,是一抹浓浓的绿色。那是她2007年的一场发布会的请帖,名叫“诱绿”。她大胆地用了如此鲜嫩的颜色,一只翠鸟与白色牡丹的纠缠布满整张画面,并用一只绿色织锦缎袋轻轻套住,在林林总总酷得不行的请贴中间,它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某些情节。错投了时空的请贴的主人,不知是何模样?    她的工作室位于泰康路,工作室外,就是“INSH”的旗舰店。当然,见她本人之前,我先走进了她的“INSH”
期刊
人生大舞台,大家都是演员。女人更甚了,混迹社会,总是需要一些演技傍身的,恋爱、工作、学习、交友都需冥思苦想去善处与应付。别说什么“本人性格如此,不介意别人怎么看”这样的话,等到真正没人看的时候,你就知道何为“痛苦”二字了。所以,情商高的女人,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地应该高贵优雅,提升档次与格调。有些事,你绝对要装,而且要装到底。为什么?讨男人欢心呗!他开心了,你不自然也开心了吗?千万别学有些傻姑娘,成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