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pj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努力,积极争取的一种美好社会,是一种被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的理想社会。本文以和谐社会含义的概述为着手点,对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主要从劳动观、公平观、创新精神等内容上讲述了和谐社会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通过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此后,“和谐社会”就开始变成这个概念的缩写词。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人民构建一个民主、公平、诚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被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教育的主导,另外加以适当的思想创新,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在教育中,对和谐社会的理念进行贯彻和充分体现。本文针对和谐社会下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集中从一些几个方面阐述。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型劳动教育
  (一)新型劳动观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管是进行体力劳动,还是进行脑力劳动,不管是简单运动还是进行复杂运动,只要能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社会带来贡献就是值得被肯定的,就是光荣的,这就是新型劳动观的基本内涵。对于一切合法的收入,不管是劳动收入还是非劳动收入都是应该给与保护的。就具体来讲,工人还有农民他们所进行的基础性劳动是应该被尊重的,劳动主体的劳动条件、安全还有争议仲裁都应该被重视关心的。对劳动进行尊重,就必然需要对知识和人才进行尊重,因此,像知识分子他们这样的创造性劳动还有他们所拥有的权利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企业家进行经营管理这样的管理性劳动,也是一种劳动,也在价值创造中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权利也应该被给与尊重。总的来说,一切生产商品以及提供服务的劳动都是具有创造价值的,应该被社会给与肯定和尊重。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是以马克思主义中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进行的合理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进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点就是劳动。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所提倡的先进的生产力还有文化都是只有通过劳动来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只有通过劳动实现。新型劳动观是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结合提出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紧密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研究认识所取得的成果。十六大提出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实践。
  (二)对新型劳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进行重视
  首先,必须对新型劳动观进行树立,它是使社会能够进行持续发展的要求。新型劳动观的树立能够促进社会对劳动、劳动者产权进行尊重,保障当今竞争市场下的劳动者能够和谐发展。新型劳动观的重要特点就是尊重劳动。只要是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不管是什么劳动,都是平等,都是应该被尊重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包容了社会主义下各种各样劳动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对其进行树立培养。新型劳动观中劳动平等、尊重劳动的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劳动价值论进行的合理延伸,还是市场竞争中劳动者能进行和谐发展的保证。然后,新型劳动观的树立能够促进人们的平等开放,对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例如基础性劳动、管理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等,他们之间的转换是不存在障碍的,如果劳动主体能够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就能够让他进行不同类型的劳动,能够对不同的劳动角色进行自由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社会流动机制,不但能够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还能够对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交流达到促进作用,彼此进行了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最后,需要对新型劳动观概念进行树立,对劳动及其劳动成果的保护达到促进作用,对各类劳动成果也需要进行奖勵,加强奖励制度,以便劳动主体能够对创造有有更大的激情和欲望,积极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将它们调动起来,最终形成能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促进作用的力量以及长久动力。
  (三)社会主义建设下,新型劳动教育的三个重要观点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新型劳动观,是需要对社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即社会需要形成平等互利,和谐合作的劳动关系。在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第一,劳动的平等观。新型劳动观是需要要求大学生形成劳动的平等观的,大学思想教育需要对其进行促进作用。劳动是人对自然进行有目标的改造的活动,是用人的脑力或者体力支出作为力量,对社会以及个人的需要予以满足的活动,并没有其余的特殊规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劳动,只要是对社会和人民具有益处的都是应该被值得肯定和尊重的。对于体力劳动还有脑力活动来说,在新型劳动观中,它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种劳动的平等观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用理性、长远的目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第二,劳动的合作观。现代社会进行大生产的首要要求以及特征就是需要劳动主体之间能够互相合作,树立良好的合作观。如果在生产中没有合作就注定了没有生产的发展,所以,处于合作中的劳动,基础性劳动也好,管理性劳动也好,都不会因为它们具有某种特殊的特点能够脱离合作存在。劳动的合作观帮助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能够进行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和集体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白树立合作意识的重要性。第三,劳动的素质观。新型劳动观促进了大学生劳动素质观的形成。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指专业能力或者技能的提高,还包含了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等。素质的提高不是一件简单、短暂的事,而是一个长远的、动态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形成资质自己独特的劳动素质观,用终身学习的态度应对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运用和谐社会理念突出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教育的重要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没有永恒的公平概念,对于公平的判断可能会根据时间、地点甚至是人而改变,对一个人进行判断不能光以自己的看法作为判断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是公平问题的根本来源,社会实践中最根本的就是劳动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会导致各种关系的形成,有了各种关系,需要对其进行调节,因此公平问题就出现了。公平就是不同的实践主体在进行社会活动时,能够以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标准进行关系处理的准则。公平的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形象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另外,公平的实现程度始终与社会的一定时期某一制度息息相关,是一个带有历史性的过程。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
  就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公平是一种对法权还有道德进行评价的标准。但是这一标准又不具备具体化,而是一种现实经济社会关系的抽象化结果。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实践,始终坚信从具体到抽象而不是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才能促进正确公平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普遍意义的的公平原则存在,而是对效率提高达成社会公平的意义进行强调,进一步在对基本主义制中的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发展规律上进行研究分析,很明白的指出公平。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必须且第一点就是要从制度上进行考虑。想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公平观就必须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生产水平上,必须对发展以及互动平衡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谐社会理念下,对于公平观的认识就是强调制度公平的一种公平观。在这种公平观下,人人都能够拥有同等的机会去参与,去竞争,社会资源是按需分配,并非绝对的公平。对制度的公平和对结果的公平进行強调的公平观是两种具有本质差别的公平观。强调制度公平的公平观更加注重在平等规则下进行竞争,而强调结果的公平的公平观则只是对资源分配的公平予以考虑,后者将效率因素完全排除了。和谐社会理念下,是要求人们能够尽所能,得其所,和谐友好相处。能够各尽其能的社会是需要一定的制度来对每个人拥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进行保障,能够各得其所的社会是需要利用公平的制度来对自身权利不被侵犯进行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以人人都能和谐相处作为基础,建立制度对和谐理念进行贯彻,其实,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也是制度不断改变和更新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制度的公平是和谐社会公平观观的核心。
  (三)突出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教育
  和谐社会理念需要对制度公平的公平观进行强调。在这样的公平观下,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在平等的制度下参与活动。因为已经保证了足够的公平,所以就算竞争结果不是那么如意,,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落差感。另外,以社会制度的公平为基础,逐渐会形成一种社会公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发展。对于向学生贯彻社会和谐的理念,培养并且树立社会主义公平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进行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培养,有助于缓解因为经济发展而带来的道德冲突,以及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矛盾,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和谐程度进行提高。第二,培养公平观是建立法治社会的的基础,对于社会的法治建设起到一个推动作用,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第三,培养公平观能够对过去的一些僵化公平关进行消除,并且形成一个具有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外在的环境。根据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公平观念,对于公平分配资源比较重视。但是社会公平却是强调的按需分配,重视制度的公平,对这样的公平观认同的人很少。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社会主义公平观进行教育培养。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现实社会,增加他们是非能力的判断,互相尊重,有序竞争。正确学生观的培养有利于年轻一代在受过高等教育之后,能够具备与市场经济符合的价值观,对当代环境能够适应,一步步树立怎样的权利对应怎样的义务的概念,帮助学生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进行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建设的培养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被予以重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价值信仰就是意识领域里人们渴望的物质利益的体现,有着一样的价值信仰也就意味着有着共同的物质利益。并且,价值信仰如果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能够对团结社会、建立和谐社会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无数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拥有共同的价值信仰,就会给人们带来共同的精神支柱,对于社会的发展,能够指明一个正确前进的方向,价值信仰能够为人们带来不竭的精神鼓励以及智力支撑。有着同一个价值信仰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为基础条件构建的社会里,拥有同一个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它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进行不断发展的道德理念。对于道德建设,一直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占据着重要位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树立人民、祖国、社会主义以及集体的观念作为核心,对爱国主义、集体以及为人民服务作为强调的重点,把国家建设、复兴民族、不断为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的价值观教育,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来指引大学生的前进,帮助他们塑造一种社会统一价值观的品质,培养其劳动能力,促进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和谐理念下,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需要社会能将一切的劳动者都达到各尽所能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社会活力开展激发过程,将一切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利用一切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知识资源优势,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不断推动。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所有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创造意识、创造动力都应该被尊重,在和谐社会中,社会个体进行创造活动需要被支持,创造成果应该被保护。只有能够不断鼓励创造,以创造才改变社会,不断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才会在持续发展中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学生的思想层面上对创新意识和精神进行培养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重点。从根本意义上讲,一种求变、求新的意识以及冲动就是创新意识。对于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需要对其是否具有想要去探索新东西的兴趣以及动力,而不是看他具有了多少的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可以学习获得的,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对新知识能够不断学习,对新方法进行探索和尝试,逐渐培养求新求变的精神。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大学生才能作为社会建设者以创新的姿态对为来知识经济进行挑战。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价值观的建设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进行统一
  在和谐社会下,全部社会人员尽所能,得其所,和睦相处。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既充满活力有极其富有秩序的社会。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对社会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一便对社会各个群体起到创造性的激发作用,对一切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活力进行发挥,充分利用分散的社会知识资源。和谐社会的另一方面又需要人们在社会活力发挥的条件下,保持社会需要的秩序和谐稳定。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需要达到的是社会的发展以及稳定的统一。和谐社会理念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建设以及道德规范的树立,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大学生即将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既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劳动观进行正确认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又是一名合格的公民,拥有浓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国家的建设进行服务,对人民进行服务既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责任。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下,大学生才会在职业发展中明确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四、总结
  随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全体公民都需要为之努力。随着新型劳动观的提出,究其内涵,需要对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进行肯定和尊重。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教育,需要大学生既能够进行自我的道德规范,也能够求新求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便能够对社会发展提供活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信仰、正确价值观、创新精神,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3卷)[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3]吴忠民.“和谐社会”释义[ J ].前线,2005,( 1).
  [4]秦永芳, 钟一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综述[J]. 人力资源管理,2017,(8):313-314.
其他文献
摘 要: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养老机构中在对其进行音乐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其所持病症的不同特点, 同时还要考虑其不同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因素。而音乐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决定了音乐所具有的对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功能作用,在老年人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利用音乐实现对其身心的干预影响,不仅能够提高康复疗效、缩短康复疗程、而且还能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媒介,帮助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于增强生活热情、改善生
期刊
摘 要:2016年5月1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也由营业税变为增值税,增值税有税收中性、进项税部分可抵扣的优势;但是房地产企业通常规模较大,会计业务复杂,税改又是个挑战。本文以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的变化为例,分析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及困难,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房地产行业  一、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影响  (
期刊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视觉、图像图形,计算机软件、硬件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技术发展应用日趋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游戏,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柳州市城市三维模型已全市域覆盖,城市三维模型信息系统的建成,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多种领域提供基础性服务,借助虚拟现实的技术装备及系统平台,让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就像身处现场一样的进行“实际”的城市建设项目、城市部件
期刊
摘 要:结合笔者自身支教经验以及对成都部分高校支教类志愿服务组织的访谈,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不足之处,并探索其解决方案,以促进大学生短期支教朝着规范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应对短期支教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组织管理;持續性;统一平台  高校大学生支教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支教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支
期刊
摘 要:本文中的幼儿主要是指1到6岁的儿童。儿童房的设计是现代家庭装饰设计中的一部分,包括室内功能分区、家具、照明、色彩等方面,因为儿童房的使用主体是身心不断生发展的儿童,所以本文将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对幼儿期儿童房的设计进行分析,并整理出设计方法。  关键词:儿童房;年龄特点;幼儿  引言: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父母都尽可能的在为孩子建造一个舒适,适合孩子
期刊
《现在去见你》由苏志燮和孙艺珍主演,是根据市川拓司的小说《相约在雨季》改编的电影。男主郑宇镇的妻子林秀雅不幸去世,留下儿子郑志浩和爸爸独自生活。然而在一个雨季到来的时候,秀雅重新回到了父子俩的身边,但她似乎忘记了她过去的生活和家庭。在父子俩帮助秀雅寻找记忆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真相,上演了一段既甜蜜又虐心的爱情和亲情故事。如何根据原著小说,讲故事情节影像化,一直是导演们致力的重要因素,在《现在去见你
期刊
摘 要: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无处不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装饰图案几乎处处体现着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本文从忠、孝、节、义、读书和中庸等方面在儒家文化思想背景下予以观照,阐述木雕装饰图案的儒家文化。  关键词:木雕;装饰图案;儒家文化  作為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一直被东西方各国所认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代,成为当时的国策,根
期刊
摘 要:西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是南下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因此,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南地区加快走出去的意义、该地区的优劣势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南地区加快走出去的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对西南地区自身的发展具有现实。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西南地区;走出去  2017年5月14日,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由于看见“一带一路”在区域合作等
期刊
摘 要:在宗教影响艺术的同时,艺术也对宗教产生反作用。在历史上,艺术作为宗教的宣传手段,对于宗教的广泛传播和宗教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艺术对宗教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世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神论或者反宗教的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抑制宗教发展的作用。宗教艺术是宗教与艺术的结合,是宗教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现。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宗教;关系;影响  宗教作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叙事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在人文社科领域得到极大推广和运用。根据学界研究,叙事既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传播主方式,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将叙事纳入新视角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有叙事与意识形态、叙事与德育、教育叙事的应用及叙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个方面。但相关研究现状总体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