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证监会需要保证的不是每一个投机者的投资收益而是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在9月份的股市中,“维稳”成了主基调。
其中一方面主要与8月份股市的暴跌有关。8月份A股市场出现了暴跌走势,上证指数累计下跌了744.31点,跌幅为21.81%,创下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如果把8月份的暴跌与6月、7月的股指上涨联系起来,A股市场明显表现出一种暴涨暴跌的走势。
8月份的暴跌行情带给投资者的损失是明显的。自A股见顶3478点以来,1个月的时间内,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总计损失近3万亿元,据此计算,股民8月人均亏损达到4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呼唤救市的声音再起,投资者迫切希望管理层能够出面“维稳”。
另一方面,在建国60周年大庆的背景下,股市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任凭股市下跌显然与建国60周年大庆的气氛格格不入。于是,市场上终于又传来了管理层“维稳”的声音。9月2日,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第十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现在国内外经济金融不确定性仍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证监会将努力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刘新华副主席还特别提出了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着力强化基础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机制”、“着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切实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不过,就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而言,这些措施主要还是宏观层面上的,或者说是一种长远措施。9月份的具体维稳措施,并不在上述四项措施的范围之内。换一句话来说,9月份证监会更多是在用行动“维稳”。如,继续推出指数基金的发行。在9月份的第2个交易周里,证监会打破了本轮IPO重启以来发审委一周三会的惯例,使一周三会出现断档,这意味着证监会对新股发行节奏的“微调”。此外,9月9日发行的中冶A股,发行价,5.42元/股,低于市场预期的7元/股左右的价格,这表明证监会再一次动用“窗口指导”来抑制新股的高价发行。
证监会的这些临时性做法表明,此阶段出台的“维稳”具有临时性色彩。证监会“维稳”的目的主要是为建国60周年大庆营造一个稳定的气氛。就股市本身的运转来看,总体上看是正常的。8月份的股市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对6、7月份股市暴涨的一种修正。更重要的是,虽然经过了暴跌,但A股的价值并没有低估,新股发行依然疯狂,三十几倍、四十几倍、甚至五十几倍的高市盈率发行仍然供不应求,甚至就连新股“破发”(股价跌破发行价)这种海外股市里很常见的事情仍然还没有在当前的A股市场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并无救市的必要。作为一个股市来说,不可能只有上涨而没有下跌。一旦股指大幅上涨之后出现下跌,就要求管理层“维稳”,这样的要求是荒唐的。所以,在刘新华副主席提出的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中,并没有涉及当前“维稳”的具体措施,而是着眼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
其实,维护股市的稳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健康发展是股市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其实早就被国内股市一次次地证明过了。为什么A股市场年年救市?为什么A股市场体现暴涨暴跌?究其根源就在于A股市场并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
作为上市公司来说,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不仅总体质量差,缺少回报股东意识,而且还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作为投资者来说,往往重投机,轻投资,在股市里迫涨杀跌,缺少理性。而作为股市制度建设来说,不仅滞后,而且有关制度非常不完善。像新股高价发行问题,虽然有投资者不成熟的因素,但新股发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低估。此外,作为股市监管而言,也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
正是基于股市本身的发展不健康,所以,尽管一直以来管理层始终都是把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维护股市稳定的重要力量,但A股市场一次次的暴趺表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维护股市稳定的作用,甚至还助长了股市的暴涨暴跌。当然,这不是机构投资者的错。面对危险来临,机构投资者也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的股市是健康的,股市面临的危险相对较少,在这种环境下,机构投资者自然也就成了维护股市稳定的力量。所以,如何让股市健康发展,这才是中国股市真正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在9月份的股市中,“维稳”成了主基调。
其中一方面主要与8月份股市的暴跌有关。8月份A股市场出现了暴跌走势,上证指数累计下跌了744.31点,跌幅为21.81%,创下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如果把8月份的暴跌与6月、7月的股指上涨联系起来,A股市场明显表现出一种暴涨暴跌的走势。
8月份的暴跌行情带给投资者的损失是明显的。自A股见顶3478点以来,1个月的时间内,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总计损失近3万亿元,据此计算,股民8月人均亏损达到4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呼唤救市的声音再起,投资者迫切希望管理层能够出面“维稳”。
另一方面,在建国60周年大庆的背景下,股市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任凭股市下跌显然与建国60周年大庆的气氛格格不入。于是,市场上终于又传来了管理层“维稳”的声音。9月2日,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第十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现在国内外经济金融不确定性仍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证监会将努力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刘新华副主席还特别提出了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着力强化基础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机制”、“着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切实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不过,就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而言,这些措施主要还是宏观层面上的,或者说是一种长远措施。9月份的具体维稳措施,并不在上述四项措施的范围之内。换一句话来说,9月份证监会更多是在用行动“维稳”。如,继续推出指数基金的发行。在9月份的第2个交易周里,证监会打破了本轮IPO重启以来发审委一周三会的惯例,使一周三会出现断档,这意味着证监会对新股发行节奏的“微调”。此外,9月9日发行的中冶A股,发行价,5.42元/股,低于市场预期的7元/股左右的价格,这表明证监会再一次动用“窗口指导”来抑制新股的高价发行。
证监会的这些临时性做法表明,此阶段出台的“维稳”具有临时性色彩。证监会“维稳”的目的主要是为建国60周年大庆营造一个稳定的气氛。就股市本身的运转来看,总体上看是正常的。8月份的股市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对6、7月份股市暴涨的一种修正。更重要的是,虽然经过了暴跌,但A股的价值并没有低估,新股发行依然疯狂,三十几倍、四十几倍、甚至五十几倍的高市盈率发行仍然供不应求,甚至就连新股“破发”(股价跌破发行价)这种海外股市里很常见的事情仍然还没有在当前的A股市场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并无救市的必要。作为一个股市来说,不可能只有上涨而没有下跌。一旦股指大幅上涨之后出现下跌,就要求管理层“维稳”,这样的要求是荒唐的。所以,在刘新华副主席提出的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中,并没有涉及当前“维稳”的具体措施,而是着眼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
其实,维护股市的稳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健康发展是股市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其实早就被国内股市一次次地证明过了。为什么A股市场年年救市?为什么A股市场体现暴涨暴跌?究其根源就在于A股市场并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
作为上市公司来说,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不仅总体质量差,缺少回报股东意识,而且还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作为投资者来说,往往重投机,轻投资,在股市里迫涨杀跌,缺少理性。而作为股市制度建设来说,不仅滞后,而且有关制度非常不完善。像新股高价发行问题,虽然有投资者不成熟的因素,但新股发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低估。此外,作为股市监管而言,也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
正是基于股市本身的发展不健康,所以,尽管一直以来管理层始终都是把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维护股市稳定的重要力量,但A股市场一次次的暴趺表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维护股市稳定的作用,甚至还助长了股市的暴涨暴跌。当然,这不是机构投资者的错。面对危险来临,机构投资者也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的股市是健康的,股市面临的危险相对较少,在这种环境下,机构投资者自然也就成了维护股市稳定的力量。所以,如何让股市健康发展,这才是中国股市真正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