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6.5Si−0.45Mg−xSc铸造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腐蚀行为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术、X射线衍射、电化学测量技术以及浸泡腐蚀实验,研究添加钪的Al?6.5Si?0.45Mg铸造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并且与锶变质合金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钪对合金的初生 α(Al)相和共晶硅相有明显的细化和变质效果,随着钪含量的增加,效果增强.当钪含量增加到0.58%(质量分数)时,钪对共晶硅相的变质效果几乎与锶的变质效果相当.与锶相比,钪可以改善实验合金在NaCl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但过高的钪含量并不能进一步增强合金的耐蚀性.合金的腐蚀主要发生在合金的共晶区,且主要是共晶α(Al)被溶解,这证实了共晶硅相比α(Al)相具有更高惰性,并可在共晶硅与α(Al)相之间形成腐蚀电池.“,”The microstructures and corrosion behaviors of the Al?6.5Si?0.45Mg casting alloys with the addition of Sc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immersion corrosion test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r-modified allo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 has evident refining and modifying effects on the primary α(Al) and the eutectic Si phase of the alloy, and the effects can b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c content. When the Sc content is increased to 0.58 wt.%, its modifying effect on the eutectic Si is almost same as that of Sr. Sc can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test alloy in NaCl solution when compared with Sr, but the excessively high Sc content cannot further increas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The corrosion of the alloys mainly occurs in the eutectic region of the alloy, and mostly the eutectic α(Al) is dissolved. This confirms that Si phase is more noble than α(Al) phase, and the galvanic couplings can be formed between the eutectic Si and α(Al) phases.
其他文献
某企业2680 m3高炉炉料结构为“75%高碱度厂烧+7%酸性外球+18%天然块矿”,为了降低高炉原料成本,选取不同非主流块矿与当前高炉使用的主流P块、N块进行了多种冶金性能检测,结果证明R块相较于P块、N块,矿石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能,同时还兼顾较高的还原性能.综合炉料的熔滴特性表明,配加R块后,料柱的软融区间降低25℃,但由于R块高铝的属性,导致渣系中极易形成高熔点渣相,降低炉渣流动性,料柱最大压差△Pmax增加4.6 kPa.实际生产中,2680 m3高炉配加R块后,仍可以实现稳产顺行并取得
瓦厂坪铝土矿是国内首个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对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揭示了工作面顶、底板围岩的变形特征和采动应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工作面矿层采出后,采空区顶板发生沉降变形,底板发生鼓起变形;变形量在工作面中部最大,往两端逐渐减小;工作面长度越长,顶、底板变形越大.2)采动应力在工作面两端和前后方产生应力集中,形成高支承压力区;采空区顶板大范围应力降低,最小主应力为近竖直向拉应力.3)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区随工作面推进向前转移,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构建,架空输电线路对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大容量、安全高效输送能力的提升成为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基于优化成分的高碳钢盘条以及适配的加工工艺,制备出抗拉强度大于2100 MPa、伸长率不小于4.8%、锌铝合金镀层质量不低于320 g/m2的特高强度预应力镀锌铝钢线.绞合制成的预应力钢芯1000 h应力松弛率为4.178%.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特强高导预应力钢芯软铝增容导线的设计研制,为该新型增容导线产品的国产化开发与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38CrMo合金钢和Al-Si-Cu-Mg高强铸造铝合金为原料进行固?液复层铸造.在720℃下进行了5~20 min不同时间热浸镀纯Al、Al-Si合金实验,制备出界面冶金结合良好的钢/铝复层材料.研究热浸镀时间、热浸镀成分对钢/铝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浸镀纯Al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Fe2Al5和FeAl3;热浸镀Al-Si合金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Fe2Al5和Al8Fe2Si.热浸镀纯Al、Al-Si合金界面显微硬度最高分别为535.2 HV和580.6 HV,剪切强度最大分别
针对钢渣(SS)矿渣(GBFS)钡渣(BS)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活性激发晶种强化的方法,以加速水化硬化过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活性激发剂配比(质量分数)为煅烧脱硫石膏11%、铝酸钙3%、元明粉0.75%.利用含该激发剂的胶凝材料快速预水化制备复合晶种,能够显著促进胶凝材料水化结晶过程,提高早期强度,改善低温应用性能.复合晶种掺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胶凝材料的3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由25.5、39.1 MPa提高到29.8、42.5 MPa.利用XRD、FT-IR以及SEM对胶凝
为了探究目前大喷煤条件下煤粉喷入高炉后在炉内的利用情况,对鞍钢高炉除尘灰进行收集、取样和测试;同时采用岩相分析手段观察分析高炉炉尘中未燃煤粉、焦炭和矿物质灰渣的组成及微观形貌,定量计算出除尘灰中不同含碳物质的质量分数.结果 表明,整体来看,鞍钢4座3200 m3级别的大高炉喷吹煤粉在炉内的利用率要低于其余4座小高炉,说明高炉在提高煤比的同时,还需重点关注煤粉的燃尽率.通过调节各项操作参数来提高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率,可节约生产成本并保证高炉的顺行稳产.
为解决热风分布不均与罩内回流的问题,以首钢京唐500 m2烧结机热风循环系统的热风循环罩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对热风循环罩原结构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风从水平方向进入罩内后集中在来流方向远端一侧,来流方向近端一侧出现低速回流区,罩内热风分布严重不均,进入料面热风的最大速度达到了6.36m/s,热风速度的方差达到了3.27.针对原结构缺陷,研究了进气口、导流板和整流花板的结构特征,提出了最优改进方案,即将原有方形进气口改进为扩散型进气口、原有单一垂直方向导流板改进为垂直和水
KR脱硫渣中主要成分(CaO)为转炉冶炼的优质造渣原料,通过氧化性气氛将渣中硫脱除后可将其用于转炉冶炼.但由于炉渣冷却制度不同,渣中硫的析出行为和赋存状态会发生变化,对炉渣氧化脱硫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以合成渣的形式探究冷速对KR脱硫渣中硫析出行为的影响,旨在明确KR脱硫渣中硫赋存状态及析出行为与冷却速率的关系,为后续通过氧化性气氛有效脱除KR脱硫渣中的硫提供理论参照,实现KR脱硫渣在转炉冶炼工艺的综合利用.采用热力学数据库FactSage8.1对炉渣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采用SEM-EDS和XRD对玻璃管
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砂型铸造Al?2Li?2Cu?0.5Mg?0.2Sc?0.2Zr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三级固溶处理方案((460℃,32 h)+(520℃,24 h)+(530/540/550℃,4/12/24/32 h))和不同温度(125,175,225℃)时效处理方案用于比较.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显微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固溶处理((460℃,32 h)+(520℃,24 h)+(530℃,12 h))可溶解大部分晶界第
通过质量损失测量、扫描电子显微术、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研究纯铝1060在南沙群岛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34个月后的腐蚀行为以及点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纯铝表面发生严重的点蚀,并且暴露13个月后的平均腐蚀速率达到1.28 g/(m2·a).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主要的腐蚀产物为Al2O3、Al(OH)3和AlCl3.此外,形成的腐蚀产物层相比于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更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保护作用先增加然后降低.最后,蚀坑的形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估计.“,”The corro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