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相关症状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80例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病率及发病特点。结果脑卒中继发癫痫病有着非常大的发病几率,达到7.9%。结论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治疗方法进行合理选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发病率。
  【关键词】脑卒中;继发性癫痫;临床治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是老年人继发性癫痫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对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对患者治疗途径进行合理选取,对治疗预后加以完善,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对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控制效果。本文就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进行全面分析,对临床治疗价值进行研究,现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不存在任何癫痫病症状。选取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18例,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4.2±1.7)岁。伴有脑梗死175例、脑出血55例、混合性卒中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国家有关医学标准对患者资料进行分类。
  1.2研究指标本次研究过程中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研究指标主要有脑卒中发作时间与卒中性质的关系、脑卒中初次发作率与卒中性质的关系、癫痫发作次数与卒中性质的关系。初次发生率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标准进行分析,将患者的总比例进行计算,完成计算关系。在对发作时间及卒中性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早发性癫痫与迟发性癫痫进行统计,将两者的发病率进行计算分析。对癫痫发作次数与卒中性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发病次数进行研究。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数据表示为(均值±均方差),关系分析则利用拟合函数加以处理。2结果
  2.1初次癫痫病关系分析本次研究的过程中脑卒中继发性癫痫发生22例,达到7.9%;迟发性癫痫病发生15例,达到5.4%;部分患者出现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不良现象。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2癫痫病发作与卒中性质分析临床分析的过程中2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以早发性癫痫症状为主,达到18例;迟发型患者数据例数较少,仅为5例。癫痫发作类型中迟发性癫痫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早发性癫痫症状明显低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症状。
  2.3癫痫反复发作与卒中性质分析癫痫反复发作患者出现15例,发作一次患者出现7例。其中混合性卒中反复发作率较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发作率最低。3讨论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研究,我们从中可以發现脑卒中和癫痫病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关系,它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成年人继发性癫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提升医务人员对该病症的认识程度,了解脑卒中和癫痫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早期癫痫患者主要的发病情况表现为脑水肿以及急性期颅内压异常升高,从而进一步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脑血管以及水电解质失衡等。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静脉阻塞或者出血,导致脑部组织的缺氧,使得脑组织过度兴奋最终引起的病变。而迟发性的癫痫,它的主要机制表现为病灶神经细胞的变异,中风囊受到刺激、胶质增生等,这样会导致患者癫痫病的病发。癫痫病症的发生还由于患者脑血流机械化以及化学性的刺激,导致患者病症的恶化。如果患者出现出血性脑卒中,他自身的血液就会对皮质癫痫的敏感区域产生机械化或者是化学刺激,最终诱发癫痫病症的出现。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脑卒中能够降低脑细胞的保护作用,使得癫痫病症对人体的损伤加大。患者血脑屏障的改变也会引发癫痫发作,其主要是通过血浆蛋白的外渗,使得血管源性脑水肿,导致内源性病毒的进入。
  脑卒中和继发性癫痫之间部位关系: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研究,从中可以发现,皮质脑卒中比皮质下脑卒中的癫痫病发病率要高得多,这主要是和人体大脑内的致癫痫敏感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导致患者癫痫病症的发生。
  在对继发性癫痫治疗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措施。针对脑卒中后癫痫早发期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以及脑部组织缺血状态,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在此期间可以让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减少癫痫对患者的损伤。而迟发作患者的治疗除了可以采用脱水治疗,还需要辅助长期的抗癫痫药物来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主要服用药物有安定、苯妥因钠等。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症状,找到适合治疗患者的科学方法,减少患者的治疗痛苦,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分析,找到脑卒中和癫痫之间存在的联系,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促进癫痫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冬梅.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11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5(6):99-100.
  [2]曾杨滨.陆兵勋脑卒中激发癫痫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2010,31(36):78-79.
  [3]吴相平.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63-64.
  [4]徐红辉.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9(06).
  [5]黄艳,杨春云.脑卒中后癫痫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8(03).
  [6]邱燕.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04).
  [7]殷允萍.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76例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7).
  [8]曹传伟.脑卒中后癫痫研究进展[J].内科,2012(04).
  [9]刘素君.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8(19).
  [10]吴立宽,吴锡芬,叶荣.脑卒中后继发癫痫6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抗-CCP抗体与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A组)、45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抗-CCP抗体及RF测定,并对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A组抗-CPP抗体、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CCP抗体特异性明显高于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灵
【摘要】 目的 针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最佳手术方法的探讨。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4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下鼻甲部分进行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针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的情况明显比观察组好许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慢性肥厚鼻炎病利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低温等离子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