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B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C组吸入噻托溴铵;D组为空白对照组.疗程均为1年,评估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后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C组和D组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P<0.01);A组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0.8±0.4)次,明显低于D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和空白对照组,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障碍(UDD)与双相抑郁障碍(BDD)人口学、病程、临床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点,提高对双相抑郁障碍的诊断识别率.[方法]以临床上确诊的单相抑郁100例和双相抑郁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比较,首发年龄和住院年龄小,未婚者多,文化程度高,脑力劳动者多;单
患者,男性,54岁.因头晕、多汗、乏力5d,突发昏迷2h于2005年10月24日9:00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间断口服北京降压0号,血压控制不理想.否认糖尿病病史.有饮酒史20余年,每日饮白酒约3两,无吸烟史.否认肝炎病史.5d前无诱因出现头晕发困、睡眠多、易出汗,尤以饥饿时症状明显,夜间口渴多饮,未加注意.10月22日早
期刊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三组:P1组和P2组分别于切皮前30 min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C组于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术毕均予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大剂量尿激酶对血液透析(HD)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78例长期CVC导管内血栓形成的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尿激酶125 000 U/次,持续滴注6h,对照组使用5000 U/ml进行24h封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对长期CVC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动脉端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并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Hp根除后RE的发病情况.方法 抽取诊断为RE的患者2500例,合并Hp(+)1340例,其中RE合并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600例,单纯食管炎患者740例.Hp( -)1160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Hp(+ )600例,进行抗Hp治疗1周,所有的患者进行食管炎治疗8 -12周后复查胃镜;同期收集Hp(+)、但无食管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故其抗体病毒治疗室所有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近年来,新的抗体病毒药物不断出现,如何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最大的疗效,本研究在对23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采用了核苷类药物单一用药及联合干扰素序贯用药的不同方法,并对此做一比较,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通过彩超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罂粟碱联合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评价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试验组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罂粟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胭、胫前、胫后动脉的舒张期内径,观察血管壁回声强度、血管走行及腔内彩色血流分布,脉冲多普勒定量计算血流
期刊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sICAM-I、ET和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sICAM-1、ET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总结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抢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CU给予一般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效果.结果 32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24例治愈出院,8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中≥70岁6例,<70岁2例,抢救成功率为75%.结论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痛死率高,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初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血肌酐≥600μmol/L)分别于首次透析前及透析后1、3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透析后1、3个月分别与首次透析前比较,EDV、ESV有所下降,SV、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