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感染、胆漏、肠梗阻、胆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临床比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44-01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胆囊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胆囊切除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一般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但开腹手术创口大,术后切口疼痛明显,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其创口小、出血少的优势开始应用到胆囊结石的治疗中。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选择了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治疗,评估了以上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别,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42-54岁,平均47.3±3.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指证;②行手术治疗且可耐受手术;③为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排除标准:①严重体重超重者;②严重心脑血管或其他系统疾病者。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在年龄、性别、原发性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取右肋缘下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长度4-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将腹直肌游离后牵向内侧,切开腹直肌后鞘与腹膜,进腹,探查肝、胆与胆总管。将湿生理盐水纱布垫的一个角置于切口上缘,用方钩向上牵开肝脏,将湿生理盐水纱布垫一个角塞到肝十二指肠韧带,用无齿卵圆钳夹住胆囊壶腹并提起,将湿生理盐水纱布的一角塞到温氏孔,将纱布其他部分塞入胆囊下方与右侧,用阻隔肠管膨入手术野,若肝圆韧带遮挡视野,则将一湿纱布填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将肝圆韧带推至左侧,获得清晰视野,显露胆囊三角区。结扎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剥除胆囊。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肠梗阻、胆管损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一例患者有不良反应,对照组切口感染5例,胆漏、胆管损伤、肠梗阻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9.1%,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彻底性无可非议,但却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陷。随着微创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很多医院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通常选择右肋缘下切口,切口长度平均4.0cm,肌层依肌间隙分离,无需切断,以特制拉钩,4块带线纱布填充在腹腔内,能有效保护周围组织,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在解剖、分离、切割和止血等方面十分方便,即便胆囊破裂,带线纱布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此外,由于机械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也很轻,对胃肠道功能恢复也有良好的作用。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长度可达十几厘米,创伤较大,术后疼痛严重,患者多不愿过早下床活动,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也较长。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邬浦洲,刘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08):50-50,62.
  [2] 彭云恒,王小忠.传统开腹、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04):258-260.
  [3] 麦志惠,潘辅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胆囊结石效果评价[J].山东医药,2009,49(04):79-80.
  [4] 于江涛,黄强,王军.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05):615-616,F000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和皮下分次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观察哪种更具优势。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5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15例应用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非胰岛素泵方法)控制血糖,两组比较术前控制血糖天数、术前术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控制波动较小,无低血糖发生,术前准备时间较短,未发生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日,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若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则改为口服甲硝唑治疗400mg/次,2次/日,连续治疗7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