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村小学生写作入门的指导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学课程改革了,小学写话训练是低年级学生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山村刚接触习作的孩子来说,真是感到困难重重。经过这几年在习作的教学实验经验总结,小学生能否由怕习作到爱习作,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入门作文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即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即写作方法与技巧。所以,前者是基础,是源头。低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入门阶段,引导小学生作文入门得当,是非常关键的。就此我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老师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感兴趣,并且有探知的欲望。山村低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觉得特别必要引导好第一节习作课,唯一就是激发好学生习作入门的写话兴趣。
  第一次给小学生上入门习作时,我主要是让小学生理解什么是习作。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在你自己心目中帅气(漂亮)吗?有多帅气(漂亮)呢?你想告诉你的同(伴)学丶老师吗?如何说才能把帅气的爸爸(漂亮的妈妈)让别人知道呢?得到这些问题,学生会兴奋起来,各抒已见,同桌之间议论纷纷,此时,教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继续往下说:你能把说的这些写下来让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学生们听了觉得更新奇,会感觉到习作原来既有趣又简单。随后,教师再告诉他们,不光可以写爸爸妈妈,还可以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你觉得其他有意义的东西或者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写进作文来,这时,习作的概念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
  二、要引导山村小学生写现实中的真人 真事 真情和真景
  习作教学实践让教师明白,生活中的习作素材非常多,但现实中的人、事、情和景,刚步入习作的小学生常常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与指导。例如:去年我班准备上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一一做手工。教师让学生在上课前把自己喜欢的手工做好,等到上课时带来,每一位学生都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当一位小学生带着龙船来到教室时,同学们急忙求他帮助。他爽快帮同学们做龙船。事后,有的同学表示感谢送给他小礼物,虽然他喜欢小礼物,但是他不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他把这件事写成习作《我帮同学做龙船》,写得真真切切,教师让他誉写张贴在学习园地里,他感到有无比的荣誉感,也从中彰显了习作就是写现实的真。
  三、教给山村小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比如引导学生只要手上得到一种水果,马上通过调动自己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通常有以下四个观察途径和方法:(一)利用视觉看一看颜色和形状;(二)通过嗅觉闻一闻水果散发出来的气味;(三)用上味觉尝一尝水果的酸甜苦辣等味道;(四)运用触觉摸一摸水果的平滑和粗糙面,把握它的皮特点。这样,学生会比较全面地了解常见水果的特征,同时很好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这是观察生活中静态事物的方法与途径,那写动态事物呢?还有动物、人物呢?写动态事物有活动变化的次序,用上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进行;写动物的,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喜爱动物的形状体态、生活习性等内容表达;人物可以写自己亲近的人如家人、伙伴、同学和老师等,他们干的事,说的话等能反映其品质的内容,写人的文章可以“多事述人”,也可以“一事述人”。
  四、注重山村孩子的语言积累 给孩子们创造积累习作素材的条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引起质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写好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五、给山村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习作材料
  受生活环境所限,学生直接感受不到的习作材料需要老师及家长的表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一位家长有着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北海出差归来,给自己的孩子带回来很多礼物,小(海)石頭,小纪念品,各种贝壳等。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手链,她很惊奇和兴奋,天天带来学校,同学们羡慕极了,老师和这位长沟通好了,由老师利用科学课向全班学生展示广西北海珍珠的人工养殖,再让全体学生以我喜欢(爱)……为题目习作。这位同学以《我喜爱的珍珠》获得优秀作文。这时既训练了习作,又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一举两得。
  六、让山村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素材
  一位学生放学后结伴来到村边一座小山坡的草地上玩,在写《我爱乡村的美丽景色》草稿中提到“在草丛里捡到一只死去的大红蝴蝶”,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景色"起到了削弱作用。老师对此进行了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是:“山顶上有一块很大的绿地,非常空旷,我站草地上向四周望去,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绿色的大地毯在阳光照射下,如绿宝石般在闪闪发光,忽然一只大红蝴蝶飞来,落在几根舒展的草丛上,让我想起了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小点点的剪辑,使习作增添了艺术性。
  七、教师用心让学生常用比较固定的模式来习作
  用固定的模式来习作,让学生有一定原始的习作思维“开头--经过--结尾”或“开头点题--具体写实--结尾呼应主题”再有“总写--分写(举例子写)--总写”等模式来完成习作的构思,或写童话习作,或写想象作文,或写人物动物,或写动物事物,这样不同的习作形式,能培养学生想象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
  八、指导作文入门  还要注重为山村学生创设情境
  综上所述,指导山村小学写作入门,要从“选取写作素材"和“作文方法与技巧”两大方面着手,课内外写作教学的引导,读和写相结合的渗入,认真的观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导小学生写作入门的主流,同时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批改作文也要有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把习作写得更好。
其他文献
高中词汇学习中,围绕主题语境,通过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把握语篇主旨的基础上, 理解和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梳理和归纳目标词汇和表达,创建自己的词汇语义网,系统记忆和使用词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词汇的意义和内涵, 功能和作用,真正意义上提高词汇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课堂教学始终坚持围绕主题语境,结合话题语篇,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机会让学生感知、理解、归纳、运用词汇,帮助他们提升记忆、理解和有创造性的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直接关系到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课堂气氛 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 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 神态等, 是教师开
期刊
一、前期识字 再学拼音   在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入学教育以后,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 ,雪对风”。 教材的编法告诉我们, 这些基础性的字可以使孩子们对语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oe,而是汉字,是把汉语、汉字放到第一位,帮助孩子建立对汉字的意识。   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学拼
期刊
摘要: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生教育中开展有的放矢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小学生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明礼仪面貌,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学礼仪、懂礼仪,做一个真正的懂礼之人。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  我国历来就是历史悠久文明渊源的礼仪之邦。不管是在任何一个时代,礼仪养成教育都是必不
期刊
引言  合作学习指的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合作学习是当代教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教学策略之一,;特别是对人数较少的小班,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开展合作学习并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案就需要以合作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因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案会带给教学活动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的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问题的方法。最终教师在这种合作学习的生物教学模式
期刊
一、研究的背景  (一)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主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就会自动地学习。习惯是由重复而来,是自然的养成。这就需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孩子的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成功的首要条件。专家也指出:幼小衔接应该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兴
期刊
当今时代,父母们最关注也最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让他们能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婴儿到幼年,从童年到青少年,乃至成年,父母应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快乐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用自己的美好言行去引导陪伴孩子的心灵成长。父母只有不断规范、反省自己的言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做一个言必行、
期刊
拿破仑说:“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计算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计算是一项基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完善与否直接关
期刊
一、为什么要加强语文教学朗读  笔者身处农村初中,所教生源来着乡镇各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本学期授课两个七年级班级,学生朗读方面,实在难以恭维,远而听之,书声琅琅,大声洪亮,感到确实不错;近而观之,噪声夹杂,说读唱读,甚至有如南郭先生,滥雨充数。这些都制约着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影响着课堂效果的提升。  同时,我们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固有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上课过程中,教师依然
期刊
摘要:在学校“20+20”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讨论,动笔训练的机会,激发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就是培養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思考及愿意动手的良好品质;本文就是记录我们平时的一个教学片断及反思。  关键词: 探究; 推导; 根式方程; 化简   可不要小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这些在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下熏陶出来的主动探索和思维活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