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茹玛汗·毛勒朵:58年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y_ch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乌恰县吉根乡,77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是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
  58载,她用双脚丈量祖国边境线,行走80000多公里,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
  “只要我能走动,就会在巡边路上刻‘中国石’”
  1961年,19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和丈夫托依其别克在冬古拉玛安家。1964年,他们夫妇二人成为第一批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发现,这里虽有边界线,但没有界碑。那时,她便立下手刻界碑的决心。她不识字,便向亲朋好友讨教,学会了“中国”二字的写法。
  至今,她已刻带有“中国”二字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十多万块,串成了长长的巡边路线。布茹玛汗·毛勒朵说:“巡边虽然很辛苦,但父亲常说要时常想着安宁,只有安宁一切才会好。我想既然是中国公民,我就有义务守护边境。”
  “我想即使我不在了,但是我刻的中国石永远存在,中国永远在我心里。边境安全要比我的命还重要。所以守护好边境,不让坏人进来,我们的家园安定了,边境安宁了,祖国安定了,我们就能像现在这样日益昌盛,过上富裕好日子。”布茹玛汗·毛勒朵说:“只要我能走动,就会在巡边路上,刻‘中国石’。”
  “孩子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我就是他们的母亲”
  在冬古拉瑪山口58年的守边历程中,布茹玛汗·毛勒朵收获了无数的“兵儿子”,被边防官兵亲切地称为“冬古拉玛大妈”。她自己早已经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她总说,“孩子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我就是他们的母亲。”
  2004年7月31日,7名边防官兵在执行巡逻任务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耽误了行程。天黑后,他们在一处废弃的羊圈里宿营。凌晨3点钟,布茹玛汗·毛勒朵和儿子麦尔干·托依齐拜克顶着暴雨,在黑夜里跋涉了7个小时,向他们走来。她从背囊里掏出一个个馕:“孩子们饿坏了吧,快吃吧!”由于长时间被雨水浸泡,馕的边沿已经泡成糊状。而老人嘴唇乌青,站都站不稳。原来,布茹玛汗·毛勒朵发现巡逻队到傍晚都没有赶到,猜测他们可能被大雨耽搁在路上了,便决定带着食物去接。
  “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
  布茹玛汗·毛勒朵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她的儿子麦尔干·托依齐拜克从12岁就跟着她巡边护边。如今,40岁出头的他已是当地护边员小组组长。回想过去,他红了眼眶:“小时候埋怨妈妈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做热饭热汤。成为护边员后,才明白边境线的意义。开始钦佩妈妈,为她骄傲。”
  今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布茹玛汗·毛勒朵说:“我做了一个护边员分内的事,国家却给了我崇高荣誉,我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她风雨无阻,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最保守计算,她在守边路上走了至少80000公里。
  布茹玛汗·毛勒朵回忆:“50多年来,我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在巡边时只要见到大一些的石块就刻上‘中国’二字。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经常到边境一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布茹玛汗·毛勒朵表示,今后,她会继续以忠诚、执着的精神,守好边,也会教育好子女,把守边责任代代相传。(来源:中国新闻社)
其他文献
为培养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話、跟党走,黔西县关工委不断丰富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不断拓展教育载体,不断丰富教育方式。近日,黔西县关工委到定新乡,代表毕节市关工委向“定新乡英雄桥纪念碑”授牌。黔西县关工委主任饶金伦,常务副主任高远见,副主任王光发、谢向祥、钱生碧、李建华、焦克昌出席授牌仪式。  据悉,黔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开仓放盐旧址——大关盐号、定新乡英雄桥纪念碑、五里乡寄种坝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命
期刊
为热烈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近日,鎮远、施秉、岑巩、三穗四县老年大学在施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  此次文艺汇演主要以歌舞、曲艺、乐器、小品等形式开展,镇远县老年大学苗秀《我爱我的家乡黔东南》旗袍秀《太湖美》、岑巩县老年大学合唱《土家人的中国梦》小品《帮扶》、三穗县老年大学合唱《走向复兴》快板《脱贫攻坚顺民心》、施秉县老年大学民族舞《刻道踩鼓舞》乐器演奏《我和我的祖国》等
期刊
近日,毕节市关工委组织召开全市社区关工委工作现场暨经验交流会议。现场参观七星关区社区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交流社区关工委工作经验,传达学习省关工委调研组赴毕节調研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社区关工委工作。毕节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学香主持大会交流发言,毕节市关工委主任周长琦讲话。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到七星关区洪山街道拥军社区、麻园街道双树社区、市东街道龙山社区、市西街道北门社区现场参观,并在拥军社
期刊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这些目标意味着什么,又要如何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
期刊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12月20日零时,当葡萄牙国旗缓缓降下,五星红旗伴着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时,《七子之歌》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澳门掀开了新的一页,跨进了一扇令人向往的大门。翻开历史的画卷,回顾回归的脚步,澳门,这个几百年前的小渔村,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演绎着沧海变桑田。  新中国成立前的澳门问题  葡萄牙殖民者霸占澳门始于明朝。1553年,葡
期刊
近日,毕节市召开2019年上半年全市工作情况离退休干部通报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集智通报工作情况。市政协主席杨宏远,市领导石永忠、王炳荣,离退休老领导吴学香、周长琦、吕开邦、徐发荣、张明荣、蒋弟元、陈晓英、杜娟、谢定敏、王洪全出席会议。  周建琨代表市四家班子向出席会议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全市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致以亲切慰问和良好祝福。他说,今年以来,全市
期刊
近日,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委老干部局局长王安邦组织召开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贯彻贵州省离退休干部工作服务管理平台——“数字黔老”试点运行及培训会精神,并对下一步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设科学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对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贵州省离退休干部工作服务管理平台”的推广使用必将对推动信息化与老干部工作深度融合、
期刊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整,澳门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刻是如此短暂,秒针只需划过“12”。这一刻又是如此漫長,澳门这个“游子”已漂泊在外多年。  不论历史更替,风云变幻,澳门始终是个独特的存在。自开埠以来,这座位于珠江口上的“圣名之港”,就在机缘之下成为了中西文明相互碰撞、了解、交流的窗口。中西文化的多年融合,让弹丸之地的澳门拥有看不完的风景和道不尽的故事。  回望过去,辉煌廿载,放眼未来,
期刊
希望工程启动的时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宣布:只要中国还有一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的崇高使命就不会结束。  促进社会的公正,追求教育的平等,这是希望工程一直坚持不懈的初心和使命。  1989年10月30日,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项目拉开帷幕。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发起了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使命的希望工程。  截至今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
期刊
近日,六盘水市离退休干部“不忘初心葆本色·牢记使命再增辉”主题培训班圆满结束。全市部分县级以上干部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参训。  培训班的举办,为促进广大离退休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离退休干部学习了相关专题知识,提升了个人能力,加強了不同单位离退休党支部之间联系,对党建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对工作中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