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提升思维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拓展课要以一定的主题为线索统领全课,通过适当的联系和变化,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认识、把握本质,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积淀数学素养。《多变的圆柱体》主题拓展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A4纸卷圆柱”问题为基础进行变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其他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开阔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主题拓展课结构化思考转化思想《多变的圆柱体》
  作为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一种课型,主题拓展课要以一定的主题(可以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重要结论、基本思想、重要方法、关键模型等,也可以是数学文化、数学精神)为线索统领全课,通过适当的联系和变化,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认识、把握本质,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积淀数学素养。
  《多变的圆柱体》主题拓展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板块《探索与实践》栏目的第14题“A4纸卷圆柱”问题为基础进行变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其他计算方法,以期达成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其他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其原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开阔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2)体会新旧知识(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3)通过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活动,加深对圆柱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材引入,温故知新——1张A4纸卷圆柱
  (一)激趣
  师今天的研究从一张A4纸开始。你能把一张A4纸卷成圆柱吗?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
  生(展示,如图1)以A4纸的短边为高,卷成一个圆柱。
  生(展示,如图2)以A4纸的长边为高,卷成一个圆柱。
  师同样一张A4纸卷成的两个圆柱,体积相等吗?哪个圆柱的体积大?
  生①号圆柱体积大,之前书上有过类似的练习题。
  师(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见图3)回顾一下,之前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圆柱的体积的?
  生先测量数据,再用“体积=底面积×高”的公式计算,然后比较。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体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生把圆柱沿高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我们发现,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就是长方体的高……
  (课件演示如图4所示的变化过程。)
  (三)引新
  师老师不计算,只看一眼,就知道谁的体积大。你信吗?
  (学生表示不信。)
  师(课件演示如图5所示的变化过程)如果把拼成的长方体像这样翻转,那么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翻转后长方体的底面积正好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生我们可以再编一个体积计算公式,就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师真善于观察和总结!有了这个体积计算方法,现在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一眼就能看出①号圆柱的体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生我知道了!同样的A4纸分别卷成了两个圆柱的侧面,因此,它们的侧面积相等,半个侧面积自然也相等。而①号圆柱的底面半径比②号圆柱大,所以,根据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底面半径,就能知道①号圆柱的体积更大。
  生原来,在侧面积相等的情况下,谁的底面半径大,谁的体积就大。
  生这个公式太有意思了!有了它,就能更快地解决之前的卷圆柱问题了……
  师很棒!你们发现了老师的秘密武器。
  [评析:“1张A4纸卷圆柱”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学生习惯用圆柱体积的“底面积×高”公式计算,得出结论。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探究圆柱体积的其他计算公式,從而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拓展探究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起点,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目标,以操作、观察、质疑、讨论等活动为手段,真实、自然、结构化、有价值。]
  二、操作深入,学会思维——2张A4纸卷圆柱
  (一)延展
  师如果将2张A4纸拼接在一起(接头处忽略不计),再卷成圆柱,可以卷成多少种不同的圆柱呢?
  (学生同桌合作操作。)
  生(出示图6)一共有4种不同的卷法,A4纸的长边拼接在一起可以卷成2种,宽边拼接在一起也可以卷成2种。
  (二)分析
  师你知道它们中谁的体积最大吗?还需要算一算吗?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生不需要计算,还是可以用刚才的公式推理出来。
  生①号圆柱的体积最大。你们看,这4个圆柱的侧面都是用2张A4纸拼成的,所以侧面积是一样的。根据刚才的新公式,我们还是只要比哪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大,就可以了。
  生你们看,①号圆柱是把两条长边拼接在一起作为底面周长的,当然半径最大,体积也就最大。
  师你们的互相补充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棒!
  (三)丰盈
  师小小的一次翻转让我们收获了别样的学习体验,还想继续换个角度看问题吗?(课件演示如图7所示的变化过程)如果把拼成的长方体像这样翻转,是不是还能得出别的体积计算方法呢?请你仔细观察。
  生真的有发现!我看到,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切面的一半。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切面在数学上叫作圆柱的“轴截面”。
  生我发现翻转后长方体的底面积刚好是轴截面面积的一半,高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生还可以编出一个“新”的公式:圆柱的体积=轴截面面积的一半×底面周长的一半。
  生其实,这三个体积公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得看你在什么情况下用……
  师你们的发现太有趣了,你们的总结更是让我刮目相看!数学就是这么神奇,换个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析:由“1张A4纸卷圆柱”拓展到“2张A4纸拼接后卷圆柱”,问题更复杂,卷法更多样,但是,运用之前探究得到的公式,可以快速解决。由此,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问题的相同本质,以及“新”公式的大作用。接着,继续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拓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着力,为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思维内容,引领他们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
  三、拓展视野,提炼思想——圆柱表面积公式的“再创造”
  (一)拓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经历了圆柱体积公式的“再创造”。受此启发,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能否有不同的表达呢?(稍停)咱们先来理一理之前学习的圆柱表面展开情况,谁来介绍?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圆柱的表面积是这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面积的和。
  师熟悉的地方也会有新的风景,想不想知道?(稍停)提示一下:根据之前圆面积的学习经验,底面这两个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生两个长方形。
  师那么,这三个长方形能不能拼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又会创造出怎样的精彩呢?期待你的发现。
  (学生组内研讨后,教师引导总结,课件演示如图8所示的变化过程。)
  生太不可思议了,它居然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和。
  生我知道啦,圆柱的表面积还可以表达成“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
  (二)提炼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圆柱体积和表面积“再研究”的过程中,都用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换个角度看问题,数学真奇妙!
  生不要总想着套公式,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公式。
  生我觉得是“转化”,它让我们看到了图形之间的联系,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师没错。转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评析:由“圆柱体积公式的‘再创造’”拓展到“圆柱表面积公式的‘再创造’”,进一步渗透逻辑推理(包括类比、归纳、演绎等)的思维方式,助力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对转化思想的提炼揭示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其目的是充分达成“提升思维”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守成,朱敏.对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内涵与价值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16).
  [2] 陈东栋,黄玲玲.基于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題拓展数学[J].江苏教育,2012(16).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的实施迫切吁求“让学”理念的指引。“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聚焦问题设计展开研究。《大自然的声音》一課教学基于“让学”理念,设计了具有吸引力、梯度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兴趣,启发了思维,引向了生长。  关键词:“让学”理念;小学语文;问题设计  新课改主张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要遵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然成长规律,激发其自主
期刊
摘要:“让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聚焦学生的学,凸显“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应该以“让学”理念为引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践中,“让学”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习起点“准确化”,明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学习过程“做中学”,创设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结果“成功导向”,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让学”理念;小学英语;单元教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对此,要走向“通透”:灵活建立关联,深度理解本质。思维通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从“孤立”到“整体”,追求学科价值;从“特殊”到“一般”,追求理论价值;从“符号”到“生活”,追求实践价值;从“理性思维”到“理性精神”,追求文化价值。小学数学教学走向思维通透的实施要则有:讲求知识与学习的统一;调和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指向存储与运用的转
期刊
摘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一线教师深入具体的数学内容,把脉真实的学习难点,从“教学”走向“让学”。“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做到趣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让学”课堂;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期刊
摘要:结合SOLO分类理论,尝试建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评价量表,并应用该评价量表对常态课堂中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被试学生总体上数学学习理解水平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任务主要停留在低级别阶段,深度不够;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比较单一。由此得到教学建议:要设计精准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的活动时间,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空间与时间。  关键词:深度学习;SOLO分类理论;小学数学;
期刊
【编者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民间故事、小古文、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期《专题研究》栏目的3篇文章,呈现传统文化视域下这三类文体的教学尝试。  摘要: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
期刊
摘要:通过对“角的认识”教学中“什么是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样表示平角?”等几个常见疑难问题的思考,获得感悟:数学概念教学要自觉淡化对外在形式、复杂技巧等细枝末节的关注,集中精力揭示、把握概念的本质。由此可以发现“风景”在对错之外,理解错误有时也叫“暂时性正确”,认识符号中蕴含着数学意象。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本质;角的认识  小学阶段研究的平面图形中,角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不具
期刊
摘要: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照搬教材中静态的平面图形,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量的均分等同于形的均分”的刻板印象,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本质。对此,重构“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借助天平让学生感受“量”的均分,再通过“形”与“量”的变化对比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并且由“量”到“数”升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后续单位“1”的教学埋下伏笔。  关键词:分数问题;分数概念;图形;数量  一
期刊
摘要:整理反思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为此,需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沟通内在联系,强化知识运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生长”的活力。  关键词:整理反思课联系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作为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一种重要课型,整理反思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摘要:数学实验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在一起,是“做数学”的一种样态,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规律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教学,以数学实验为载体,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动手操作,让理解活起来;量化说理,让理解明起来;迁移方法,让理解用起来。  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概念;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数学实验是为了获得或解决某个数学概念、规律(法则、关系)、问题,借助外在的物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