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跑了的题拉回来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文章写着写着,发现写走了题。那么,如何把跑了的题拉回来呢?
  ■ 将错就错
  在考场写作文时,有时一开始由于审题不仔细,写了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肯定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倒不如将错就错。补救的办法是迅速审视题目和已写出的内容,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用概括句、转折句将所写部分与题目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在接下来的行文中,强化和题目的衔接,并在结尾补足文意,写出画龙点睛的话语与开篇相互呼应。
  比如:一考生以“那一堂课”为题,这样开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节口语课。每次我们班上老外的口语课,同学们都会欢呼雀跃,久久难忘。正文部分作者却写起了和老外在操场偶遇的故事,跑题了。作者灵机一动,用了一句话巧妙地转过来:不好,走神了!我不好意思地对老外关切的目光挤了挤眼睛,继续认真上课。又回到“那一堂课”上来了。
  ■ 回头望月
  在时间刻不容缓的情况下,长话短说,迅速煞尾、呼应开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
  比如,要求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以“我与书”为题作文。正文里面写的是“我”如何买到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和主题“书,我的珍宝”稍微有点偏离。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作者迅速煞尾、呼应开头:
  书,我生命中的知己;书,我人生旅途中的导师;书,我永远的珍宝!
  以排比句的形式作结,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心灵的震撼。这个结尾用的就是照应开头的回头望月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在写作中扣题是最为重要的。哪怕有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都可能明显上升。
  ■ 单句成段
  发现文章跑题了,绝大多数同学或就此罢笔,匆忙作结;或反反复复唠叨着那几句话……这样一来,“就此罢笔”者自会因字数不够而被扣分,“反复唠叨”者也会因语句繁琐,文笔太俗而影响全文表达效果。此时可以考虑从形式上加以变化,从积累上加以补充,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以“我喜欢 ”为题的考场作文,有位考生拟题为“我喜欢简单”,以抒情散文的形式展开。但写到最后觉得离题太远,无话可说了。她最后这样作结:
  我喜欢简单,只因为憎恨庸俗与虚华。
  我喜欢简单,只因追求自我的超越与升华。
  我喜欢简单,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安宁,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令我欣喜不已。
  抓住正文和题目相扣的关键词,运用单句成段的排比方式,这样一方面使文段显得华丽有文采,朗朗上口,同时增加了文章内容含量,拉近了与题目的关系,看起来很美,读起来也有味。
其他文献
输赢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世界赌王之所以能得到这个称号,是因为他之前十年里,每天纵横于全球最著名的四大赌城间,从未遇到过敌手。有一年,他想要过一段轻松平静的日子,于是踏
微博时代,各种文体可谓是层出不穷,大有前赴后继之势,“梨花体”、“凡客体”、“淘宝体”等等,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今天,让我们一起玩玩“方阵体”。  “方阵体”的格式非常简单,采用的是运动会时播音员解说词的写作格式。“现在______方队向我们走来,他们______,带着______,左手______,右手______,他们精神抖擞。喊着响亮的口号向我们走来。”因为朗朗上口和万人皆知的特点。迅速
我家门前是一片大荷塘,夏天的时候最美了,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阳伞。许多蜻蜓飞来了,有的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偶尔点水,互相嬉戏追逐,有的站在叶子上,好像在说悄悄话
语文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就是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而字的学习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但错别字往往是学生学习语文
注册商标撤销制度是目前各国商标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这也是商标的一种退出机制。我国商标法就把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具体信息、注册商标连续三年不使用以及退化为通用名
江阴县月城公社水泥厂在社队企业中管理基础一直是比较好的,生产的“秦望山牌”水泥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但是,由于原有管理制度中责、权、利三者没有结合起来,台时产量长期徘
经验也不总是指路明灯,有时也是羁绊前行的杂草。不久前,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木比耳湾头,一名叫弗洛伊德的人意外发现了一个神秘保险柜。从它的底端,依稀可以辨认出它的生产日
夜已深,我仍于林荫道上散步,仍是了无睡意。静静的黑夜,散落着零星几点碎钻般的星光。月儿温柔地倚着夜的胸膛,仿佛已有了睡意。如水般的月色亦缥缈浅淡,看不真切。唯见星儿
一、专题知识梳理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中经常运用,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吧.有四张卡片,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1,9,9,8.从中取出若干张,按任意次序排列起来得到一个
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产品成本计算是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苏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