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亮点解读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施行,明确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
  《反家暴法》有五大亮点:
  亮点一:明确了家庭暴力包含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明确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也适用。
  该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亮点二:强调预防为主,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特殊保护等五项原则。
  《反家暴法》明确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五项原则。即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原则;共同责任原则;预防为主,教育矫治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特殊保护的原则;尊重受害人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原则。
  特殊保护的对象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尤其是对儿童的保护非常重要。
  亮点三:强制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就是说,向公安机关报案是上述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亮点四:告诫制度。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对于家庭暴力情节轻微,够不上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同时还明确了告诫书的证据作用。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亮点五: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反家暴法》除强调预防为主外,一个很大亮点就是专章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明确“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跟以前的做法不同的是,《反家庭暴力法》明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再依附其他诉讼,可以单独申请。
  有通常保护令,有紧急保护令;保护令内容有禁止家暴、禁止骚扰、禁止跟踪、禁止接触、责令迁出等,还有其他措施。
  (本刊综合)
其他文献
红外遥感仪器通常采用深低温工作的红外探测器,设计了一种基于长短信业务(LSMS)的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用于遥感器红外探测器地面低温工作检测试验,实现了中波和短波红外探测器
由全球标签印刷系列展览会主办的第2届华南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将于2012年12月4—6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截止发稿,本届展会销售出的展位面积已经超过首届展会的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