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未必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用“有志者事竟成”来勉励自己或激励他人,然而,事实却未必都如此。
  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十分紧张,她宁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在专业上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次主角。歌舞团决定调她到文化馆工作,用团长的话说是“专业退休” 。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怏怏地离开舞台。她选中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却没有选中她。
  “有志者”,大致有两个含义,一是志向远大,一是勤奋超常。大凡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都应是“有志者”;却不能反过来说,凡“有志者”都能如愿以偿。“有志”只是主观努力,事的成功还需要许多客观条件。有时候客观条件和个人的主观素质不具备,那么,个人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获得预想的效果。倘若作一次抽样调查的话,我估计“有志者”中事未成者的比例会大大超过事竟成者。
  问题在于:当“有志者”不仅“事未成”,而且显然已经“事不成”时,应该怎么办?我们历来宣传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今后当然还应提倡;然而,是不是也该讲一点实事求是的 “聪明的撤退” 呢?在当前对“成才”宣传一再加温的状况下,似乎不无必要。
  人,除了为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共同目标,都有自己的具体志向。青年人的志向往往带有幻想色彩,也是情理中的事。当这个目标确已不可达到之时,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改弦易辙,调整一下志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 状元” 总是少数;西方谚语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有几个士兵真能当成将军?我们可以有当“状元”或“将军”的志向,但若无更加充分的当一辈子普通劳动者或一般战斗员的思想准备,那么,这种“有志者”的人生,大半会是一出悲剧。
  鲁迅留下了这么一条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伟大的哲人在这个最具体、最平常而又是谁也躲不开的人生问题上,向我们晤示的一个通俗、实际而又是谁也不能不遵守的选择志向的规律,我们都听懂了吗?

【点评】


  “有志者事竟成” 常被人们奉为座右铭,视为真理,从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其实,成功的条件不仅靠有志,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生活中大量事实证明:“有志者,事未必成。”问题是“事不成”时怎么办?这就是作者立论的出发点。
  文章首先举例“说现象”,“她选中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却没有选中她”。指出“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判断不能成立,是用事实证明。接着“摆道理”进行分析,有志只是成事的主观因素之一,成事还需要其他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如果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是明显的逻辑错误,这就从推理上进行了否定。“事不成”怎么办,作者写文章的意图也就有必要做交代了。
  难道立“高远”之志不对么?作者又开始“挖根源”,作者引了两个人们视为真理的观点,指出状元毕竟是少数,将军也不可能人人去当,通过这一类比,最后“指方法”,从侧面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并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作结。至此,文章的中心思想——事不能成时,改弦易辙,重新调整志向,并有一辈子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准备——便水到渠成、自然得出了。结尾的反问“我们都听懂了吗?”也有了一字千钧的力度。

【每周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越南有一种野生的水稻,不用施肥浇水,一年四季都在疯长,产量也非常高,当地人发现,像许多物种一样,这种疯长的水稻不能食用,体内囤积了大量的有毒物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不过科学家发现,只要控制住它的生长速度。让它生长缓慢,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毒素被自身排除,野稻米将成为金米粒。
  请根据材料,以“慢”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本文可以采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这种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文章可以先摆出“欲速则不达”的现象,然后对“快”和“慢”的利弊进行具体分析,告訴人们慢有慢的好处,并指出为什么生活中有那么多人会去追逐“快节奏”的生活,最后可以用镜头组合法,串起一组现代生活中的“慢”镜头,借以呼吁人们停一停,让灵魂跟上脚步。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日积月累,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与快乐相伴,与写作同行。  【关键词】丰富;积累;观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
这场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性传播和感染至今都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仍在全世界肆虐,而且在不断的升级,出现重大变异,人类命运在面临一场毁灭性的严峻考验!  说到新冠病毒传染源头,无须置疑,这是美国干的,而且是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就有預谋地在干此件事情,毫无疑问,这主要是美国针对中国而干的,他的目的就是要搞垮中国,毁灭中国!然而,此病毒愈发不可收拾,美国本国也被秧及,全世界人民也跟着遭了秧,这场新冠病毒的演变,
贾夫人听毕,冷笑了一声道:“这就是了。我这才明白了。我想,这件事虽是凤丫头的私心,也是老太太和你太太希图薛家是财主的意思。我想也不過是得一副好陪送罢了,难道还能够得薛家的家当么?”鸳鸯听了,连忙陪笑道:“姑太太不必多这个心,凡事总是个定数。况且姑娘如今已经成了仙了,老太太也后悔的什么似的,姑太太还提这个做什么呢?”贾夫人道:“我并不是多心,我惟恐怕我的女孩儿不长进,给我打了嘴。他既然没有什么伤风败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岁月年轮,只剩下苍白的脸,无奈的守候;回忆流沙,谁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谁都听不到他的脚步,一切都在流逝中进行,在流逝中爆发。  古往今来,数风流人物,无不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改变自己,最后才成为有用之才。  与时俱进,成就了大诗人和大书法家郭沫若,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在上学时期没有表现出文学天赋,那时候,他理科成绩比较优异,他没有顺理成章地成
【析考點】  纵观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发现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这一考点考查的频率是非常之高。它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是统率全篇的“核心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也是高考考生失分的“重要雷区”。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牵涉到文章的全篇,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我们在做题时只有采取“整体把握了然于胸,局部探究不放细节”的方式才能顺利地做出来,才不至
秋天,是树叶飘落,丹桂飘香的季节。  站在树下,看一片飘落的枯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五颜六色,美不胜收,那是一种纯天然、不经过任何修饰的美。闭上眼睛想象,那漫天飞舞的枯叶是一只只飞舞着的蝴蝶,你又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语的震撼的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就是形容这样的场景吗?  “纷纷坠叶飘香砌”,是啊,秋日不仅有那多姿的飘叶,也有那美丽的花儿绽放。秋风带来一丝凄清的寒意,混着一丝
李纨笑道:“这都是凤丫头的过失。你们俩人昨儿看见凤丫头来没有?”探春道:“我们昨日原也想瞧他去呢,因为太太差人告訴说教他们静静的将养一天,不必彼此来往,吵吵闹闹的,所以我们昨儿也都不曾过去瞧他。”宝钗忙道:“既是如此,过会子我也和你们一块儿看看他们去。”湘云道:“既是宝姐姐也要去,咱们大家也就去罢。先到紫菱洲看看二姐姐,再过那边瞧凤姐姐去。这里也让林姐姐静静的养养神儿。”众人听了,一齐起身告辞。宝
一、文题揭示  碎碎的光阴,浓浓的情意。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感到温暖!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同学一个会心的微笑,妈妈一声无意的叮咛,或者陌生人一声善意的提醒……都会给我们带来些许的慰藉与感动。  请从上面这一段文字中任意撷取一个短语作为文章的标题,如“心中有爱”“妈妈的叮咛”“陌生人的善意”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
一个字能成诗,一个字能成文,一个字能回信,一个字能撰联,你信不信?下列一字文,言简意赅,妙趣横生,韵味悠长。  【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个字:妙。  【一字判词】清朝年间,一寡妇想改嫁,却被族人所阻挠。这妇人便求人代写状子,曰:“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邻里闲话,常遭婆打,该不该嫁?”襄阳县令李祖萌查实情况
刘伶,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据《晋书·刘伶传》记载,他字伯伦,沛国人。曹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他嗜酒佯狂,任性放浪。“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扛着铁锹)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因此民间有刘伶饮杜康酒一醉三年的传说,并视其为酒仙。著有《酒德颂》等诗文。  对刘伶的出生地,史书言之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