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勤:文学与“时代”同行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学闪耀星空的一百多年,期刊对于推动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我们所能列举出的经典名篇绝大多数发轫于期刊。一段时间内,期刊的风向标甚至对文学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时至今日,文学进程依然与期刊紧密相连,同时,两者又都在时代中面临巨大挑战。就当下文学现状和期刊发展,本刊记者专访了时代文学社社长、作家张世勤。
  《齐鲁周刊》:《时代文学》作为山东重要的文学期刊,推出过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其办刊特色是什么?
  张世勤:《时代文学》1989年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期间,的确刊发过无数大家名家的优秀作品,有的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有的获鲁迅文学奖,有的获泰山文学奖,有的被改编,大量作品被转载。其特色一如山东大地一样,厚重,大气,热情好客,注重名家,不薄新人。而且也一如刊名一样,一度走在时代前沿,用文学记录时代的脚步,在业界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这是历任社长、主编以及编辑部同仁共同努力和辛劳付出的结果。
  《齐鲁周刊》:不可否认,当下文学期刊面临着不少困境,《时代文学》如何突出重围?
  张世勤:当下文学期刊的困境,或许也正是当下文学的困境,甚至也可以说是很多作家写作的困境。文学现场的每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共生共长的“区块链”,它一定是“寰球同此凉热”,只是文学期刊作为体温表和温度计体现得更直观而已。任何一家文学期刊想突出重围都是困难的,我理解的突围并非是一骑绝尘,而应当与其它期刊互为犄角,互为补充,各表所长,共同搭建文学的巨型平台,共同营造文学的生态土壤,通过与作家同行,与读者同行,实现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最终达到被优秀作家、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层层包围的效果。
  《齐鲁周刊》:听说您给编辑部的同仁列出了道公式,用这样一道公式想说明和强调什么?
  张世勤:我特别喜欢这本杂志的刊名,《时代文学》。时代和文学,这也是过去老编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不过是给它公式化了而已:“时代”的文学+时代的“文学”=《时代文学》。任何作家都离不开时代,任何写作也离不开时代,读者也想更多地了解和把握这个时代,有了“时代”这个准星,刊物就不会偏离方向。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便是“文学”,要真正按文学的标准筛拣稿件。一方面需要热情召唤和凝聚优秀作家,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培育和引领读者。服务作家首先要与作家成为朋友,理解他们的创作,尊重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支持和鼓励他们在艺术上的不断探索,探讨促进文学不断“转型升级”的共同话题。服务读者首先要成为读者的知音,要在不媚俗、不迎合、不追奇猎艳的前提下,为读者送上来自文学的美意和温暖。
  《齐鲁周刊》:文学期刊依然是传统文学的主要阵地,对繁荣文学事业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有人慨叹“文学已死”,也有人预言“文学刊物会消亡”,对此怎么看?
  张世勤:文学期刊既是文学的“演武场”,也是文学的“轻骑兵”。作家方方有个感言,她说:“杂志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至少是可以团结和引领大多数写作者的。引领人们思考,也引领人们审美。它可以创造流派,并推动其发展壮大。”有了文学期刊不遗余力“热场子”,文学这出大戏就不会凉,文学的合理体温就能保持住。慨叹“文学已死”,这不是事实。如果说文学在某一个小阶段被窒息,这或许是有可能的,但活过来照样有力量。至于有人预言“文学刊物将消亡”,不敢想象,不愿想象,好像也没必要想象。网络文学越发达,越显示出纯文学期刊的价值和地位。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淘汰的,有些东西是淘汰不掉的。短时间内不吃盐死不了人,但时间长了一定是会得病的。在任何社会转型期,如果没有了思想家、作家、知识分子这个群體,那才是不可想象的。
  《齐鲁周刊》:近年来,一些优秀文学期刊不断追求办刊特色,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刊物。这其中,负责人的作用尤其明显,为刊物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作为山东的文学刊物,如何形成自己更鲜明的特色?
  张世勤:一本刊物,首先检验的就是社长主编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它甚至与你是否“夙夜在公”都没多大关系。但要真正形成特色,又是多方面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山东是文学大省,多年来已经积累下大量的文学能量,山东的刊物有理由形成自己更加鲜明的特色,但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山东文化丰厚,山东人纯朴、忠诚、厚道、热情、侠义等等,但真正反映到文学上,未必全是正面的,谨慎、守旧、四平八稳、想象力不够发达的问题时常露出马脚。著名作家张炜先生扛起大旗,已经走出很远,趟出了一条值得学习借鉴和传承的路子,但真正跟上来的人却少之又少。
  《齐鲁周刊》:在挖掘新人方面,《时代文学》有何举措?过去有专门的栏目,以后还会有吗?
  张世勤:如果把优秀作家这个群体看作是优质资源,那么这个优质资源是有限的,能把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抢”到手,这是了不起的本事。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家文学期刊,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培养别人所不能培养、推出别人所不能推出的作家新人,以此助力“优质资源”的不断优化和旺盛生长,这可能更值得点赞。因此,《时代文学》在挖掘新人方面过去有专门栏目,以后不仅会有,而且只会进一步加强,这是文学生生不息的源泉。我理解的新人,不应当仅仅只是面孔新,更应当是思想新、审美新、文风新。对新人具体作品的要求有时要比对名家的要求更高一些。当然,为了回应基层作者发稿难的问题,我们专门设了“走基层”专栏,关心关注基层作者,力图通过作品研讨会、改稿会、笔会以及培训、采风、座谈等形式,帮助他们成长。
  《齐鲁周刊》:《时代文学》刊发过很多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作为一个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体,当下的状况如何?
  张世勤:我偶尔写过报告文学,但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整体关注还远远不够,也未做过全面的梳理和专门的研究。这些年,山东一直是报告文学作品产出的大省,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有一批专写报告文学的作家能手。当前,我们正身处于一个大时代,不断发生深刻变革,不断推出重大发明,不断涌现先模人物,生活的洪流,宏伟壮阔,在应急反应方面,小说不如报告文学来得更迅速、更直接,报告文学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关键是要抓住“报告”之后,需要在“文学”上多下些功夫,提升报告文学的品质。我们计划设置“时代潮”栏目,重点刊发有分量的报告文学和非虚构作品。
  《齐鲁周刊》:作为一位作家,您作品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看待作家与刊物的关系,读者与刊物的关系,办刊对您的创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世勤:我的作品主要靠文学期刊发表和传播,网上的传播都是被动的。至于自媒体,你把它看作是一种传播也行,更大的意义是个人的建档留存。传统作家与文学期刊是共生共荣,读者与文学期刊也是相依相伴。办刊对我来说,面临着一个从自己写到看别人写、从自己发到为别人发的角色转换,直接的影响是减少了一块自己作品的发表园地,深度的影响是自己创作的时间不会那么自由了。
其他文献
2015年  1月30日 省委、省政府出台《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6月23日 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7月22日 青岛市成为国家第一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8月28日 山东省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  9月11日 增补省统计局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9月14日 省信用办印发《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9月17日 省政
期刊
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民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如期完成泗水县华村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人大代表票决通过的镇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华村镇在民生工作方面出台的惠民政策和取得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升群众满意度。近日,华村镇人大组织民政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信访科、环境卫生服务科、文化旅游科、派出所、司法所、华村学区等10
期刊
周连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郝宪印同志主持会议。  2019年12月27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9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作主题报告。山东省委财经办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郝宪印主持会议
期刊
商业信用服务  (一)何谓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服务的英文翻译是bussiness credit,对于整个商业过程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整个商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反映在经济交易领域,是交易过程中的债务和债权之间的关系总和。  商业信用,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最早出现是在英、美这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最初的形态主要是用于解决商业赊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用风险等问题。 
期刊
合并重组独树一帜  2019年,伴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山东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频频落地。  2019年2月,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挂牌成立。统筹了省内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国有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2019年8月,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成立。将山东沿海的滨州、东营、潍坊、烟台、日照、青岛等六大港口合而为一,结束了多年来山东港口“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局面。  2019年9月山东重工集团
期刊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时间是个不懂营私舞弊的家伙,本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掀开时代的宏大幕布,呼啸而至。“20后宝宝”抵达战场,自嘲“谁还不是个宝宝”的90后们迎来了他们的而立之年。  近日,90后女孩李立(化名)提前立下遗嘱。“90后开始立遗嘱”冲上微博热搜,短短时间里,有2亿多阅读量,引起了16000次讨论。事实上,李立这样的年轻人并不是少数。据《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统计,立遗嘱人年
期刊
舞蹈和绘画都是能触动人类灵魂的艺术。2019年末,蔡玉水以画论舞,创作出这组《舞蹈风暴》系列作品。不同的艺术形式神奇地相遇相融,喷涌出发轫于生命的律动:渴望、呼唤,激情,一种蓬勃的力量。  蔡玉水,山東济南人,著名画家、雕塑家、导演。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期刊
西街王村的“演员们”将一场别样的秧歌呈现在乡亲眼前。  在济南的“北大门”,一场秧歌狂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66岁的郇志玲,体态轻盈,笑容灿烂,脸上闪耀着庄稼人特有的健康光泽。踏着鼓点,她甩开双臂,欢快地在秧歌队伍里舞着。整个队伍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拥有着相同的律动和节奏。最前方打头伞的“演员”突然做了一个滑稽的动作,惹来围观村民的阵阵笑声。  在济南市商河县西街王村,扭秧歌并非是節日才会出现的
期刊
2020年的第一缕阳光如约而至,这世界俨然如昨,却又分明不同。  每一个过去的日子都沉淀在我们的心中,每一分未来的可能都召唤我们奋力前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带来百年未有之大调整。每个个体、组织、群体都被裹挟前行,必然用自己的方式契下震荡中的精神之锚、砸下稳石般的物质之力。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新时代的奋斗者们彰显了不凡的中国风采
期刊
山东超过90%的瞪羚企业集中在“十强”产业领域,有93%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平均年营业收入7100万元。198家瞪羚企业中,48家正在筹划上市。虽然山东在培育和推进瞪羚、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比北、上、杭、深等先进地区,在数量规模和发展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让山东的瞪羚企业成长更快更好?山东省瞪羚企业发展促进会负责人介绍,“培育好瞪羚企业,首先要从提升瞪羚企业家的素养和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