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缺氧+生理盐水组(WT)、缺血缺氧+黄体酮组(WTP)。小鼠于HI后24h断头取脑,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IL-6的表达;另-亚组于HJ后72h,经心脏灌注处死,取脑,冰冻切片,应用尼氏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和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诱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LS)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RLS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MRI显示PRLS以顶枕叶为主的皮层及皮层下
患者 女,3岁半.因发热、呕吐2天伴抽搐1次入院,起病初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呕吐物为绿色胆汁样物,有粪臭味,每次约100~200 ml,无腹痛、腹泻,腹部无阳性体征.腹部平片(立位)未
例1 男,66岁,间断咳嗽、咯痰6年余,偶有发热及痰中带血丝。1996年首诊时胸片发现右肺上叶及中下叶大片状阴影,边缘模糊。CT表现为右肺上叶后段、中叶内侧段及下叶后基底段多发大
患者 男,41岁。左胸壁肿物20年,增长快3年,无疼痛。体检:左胸壁腋侧见一巨大肿物,大小约17cm×9cm×6cm,与皮肤无粘连,无静脉怒张,皮温不高,质地坚硬,界限清楚,无压痛,不活动。X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10h行常规CT平扫和CTP检查,其中16例行静脉溶栓、4例行动脉溶
目的:分析不同径线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82例,共118个结节。按结节的最大径线分组,分成<1 cm组(A组,n=46),1~2 cm组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及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和22例NPC患者行二维多体素^1H-MRS检查,采用点解析波谱(PRESS)序列。原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