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技术变革的现代小卫星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小卫星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探索研究阶段,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小卫星开始用于任务单一、系统简单、运行寿命短的科学试验研究、技术演示、教育等任务。探索应用高新技术,特别在小卫星中采用微电子技术和高速计算机方面取得成功经验,探讨小卫星扩大应用范围。
  第二阶段为小卫星发展成为卫星一种类型,而且作为大卫星一个重要补充部分。这阶段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本世纪初期。通过采用高新技术。真正成为了技术性能高、经济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的现代小卫星。
  第三阶段为本世纪以来的卫星应用和卫星技术大变革。由于小卫星大量引入高新技术和新设计概念与先进科学管理方法,在商业卫星和市场经济推动下,价廉物美的小卫星战无不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开始取代部分大卫星。但是必须明确指出:大小卫星是互补的,不是对立竞争。小卫星编队飞行将创造更多新的实用效果。
  应用高新技术和新的设计思想发展起来的现代小卫星,具有如下优势:
  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只需1年~2年,甚至几个月),技术更新快,能够及时应用新技术:性能好(功能密度高):快速灵活,机动性好;能提供更多进人空间的机会,特别有利于发展中的国家;便于进行教育培训和空间演示试验。
  相关链接
  一箭11星发射
  2000~1月27日,“人牛怪”火箭首次执行发射任务时,就搭载发射了11颗卫星,主要包括美国空军学院研制的FalconSat-1卫星(52千克)、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大学的aretemis jak卫星(0.5千克)和thelma&louise卫星(0.5千克),亚利桑那州大学的asusat-1卫星(5.9千克),北美无线电业余卫星组织的hockeypuck卫星(0.5千克)和stensa皿星(0.2千克),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的OCSE卫星(22千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picosat-1a(0.7千克)和的picosat-1b(0.7千克)卫星,以及斯坦福大学的质量为13.5千克的在轨皮卫星发射器(OPAL)。通过这次发射,在轨试验验证了一系列皮纳卫星技术,主要包括纳型卫星研制技术、光谱成像技术、GPS定轨技术、三轴姿态被动稳定控制技术、卫星自主操作运行与通信技术等等。借助OPAL(Orbiting Picosat Automatic Launcher),在轨释放了多颗皮型卫星,验证了利用一颗母星释放多颗皮型卫星的技术可行性。
  现代小卫星分类
  现代小卫星分类在世界上有多种版本。目前最典型分类有广义和狭义分类两种,广义分类如下:小型卫星(Smallsal):质量为500千克-1000千克;迷型卫星(Minisat):质量为100千克-500千克;微型卫星(Microsat):质量为10-100千克;纳型卫星(Nanosat):质量为1千克~10千克;皮型卫星(Picosat):质量为0.1千克~1千克。
  狭义分类仅限质量在500千克以下,其他与广义分类一样。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质量为100千克量级表示卫星在200千克-300千克至100千克左右;质量为10千克量级表示卫星在几十千克至10千克左右;质量为1千克量级表示卫星在几千克至1千克左右。
其他文献
东风二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1960年6月开始方案设计,8月确定了设计方案,12月完成初步设计并投入试制。主要的设计思想是在仿制苏制P-2导弹的基础上挖潜、
摘 要:对于ARP病毒防范的常见对策是针对上网主机进行保护,但对有上千或上万台主机的高校校园网来说,对每台上网主机进行安全控制会很难实现。本文从网络层面对ARP病毒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设置实现ARP病毒的完全抑制,从而达到ARP病毒的防范。  关键词:PVLAN;ARP病毒抑制;以太网  中图分类号:TP30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3-0019-
近年来,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与日俱增。各院校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同时,更是花了很多精力在信息化建设上,但与此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各系统
高校校园网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各信息发布系统的相互独立及多种异构数据源的使用对在校园网范围内进行统一的信息检索设置了障碍.系统着重解决由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