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堤防工程设计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防洪标准和堤防等级不合理、建设内容和设计方案与防洪工程治理要求不相符、堤线布置和堤防加培断面不合理、护坡和护岸措施缺少针对性、渗透稳定分析和渗控措施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对堤防的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影响较大。本文针对堤防工程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设计建议。
  关键词:堤防工程;设计;问题;分析
  
  Abstract: levee engineering design easy to appear some problems, such as: flood control standard and embankment design is not reasonable,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and is not consistent with floo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unreasonable danger arrangement and dyke and culture section of the seepage stability, slope protection and revetment measures lack of pertinence, analysis and seepage control measures is not reasonable, etc. These questions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dikes,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Easy to appear when levee engineering,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desig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dyke projects;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of the
  中圖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两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积极推进中。在项目审查过程中,发现堤防设计中存在若干关键性问题,影响到了堤防工程的安全和投资。提出的治理方案与治理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导致设计报告反复修改。本文根据项目审查的情况,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供设计参考。
  1 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和堤防等级
  堤防防洪标准应考虑治理河段洪涝灾害特点和防护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本河流治理对大江大河的防洪影响,与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相协调,与上、下游和对岸堤防防洪标准相协调。不宜提高或降低局部堤段的防洪标准。
  有些地方片面强调本堤段保护对象,提高治理段堤防防洪标准和堤防等级。例如:2010 年洪涝灾害导致一些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发生险情。某省一处堤防决口,当地政府组织对堤防进行修复,水利部调研组现场发现该段加固段堤防比上、下游及对岸堤防堤顶高程高,断面也比较宽厚。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说,该段堤防由当地集资修建,希望修的牢固一些,做到一劳永逸。
  还有些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与其设计水平年的保护对象不相适应。机场、铁路等需要自保的基础设施不宜简单纳入堤防的保护对象,导致堤防规模不合理的提高。例如:某堤防工程,为保护一座待建机场,将一条将近20km 长的堤防防洪标准由30 年一遇提高到50 年一遇,导致堤防需要全线加高1m 左右,投资增加较多。
  2 建设内容和设计方案应与防洪工程治理要求相符
  建设内容和设计方案应以防洪工程为主,兼顾城市景观和地方发展的需要,而不应本末倒置,导致增加投资。例如:从防洪的角度考虑,有的河段可以直接利用高岸或岸坡防护作为设计方案。但设计单位因考虑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采用了十几米高的挡墙方案,而为满足基础承载力要求,挡墙下又需增加混凝土搅拌桩基础处理措施。有人说增加的投资不需要国家投资,只需要审查认可方案即可。但这里除了涉及到公路、桥梁、市政等行业管理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防洪安全隐患问题。采用高岸或岸坡防护设计方案,防洪措施简单明确,安全可靠。但是在岸坡上修建十几米的高的防洪墙,增加了堤防工程地勘工作深度,工程设计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安全隐患。防洪墙方案是市政建设的需要,不是防洪工程必须的,这与防洪工程治理要求不相符。如果防洪治理方案与市政建设需求相同,治理措施和断面设计可以兼顾城市建设和地方发展的需要,防洪工程增加投资应由相应市政等渠道解决。
  3 合理选定堤线布置方案
  堤线选择和布置是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很重要的内容,但是许多设计单位往往不够重视。除报告本身内容论述不充分、方案比选不到位外,堤线方案主要存在随意裁弯取直、渠化河道;利用滩地缩窄行洪断面;护岸线与堤线混淆等问题。
  (1)堤线布置原则上不得裁弯取直,要随弯就势,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河道形态是千百年来自然演变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裁弯取直,需要增加较大的工程防护措施,也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矫勇副部长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河道治理“严禁裁弯取直,要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
  有的工程堤线布置时,片面强调沿治导线布置也是不可取的。一些河道堤防是历史上逐渐加高培厚而成,本身就不是顺直的。在现有堤线基本合理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对现有堤防沿治导线改线布置。治导线只是一条理论线,堤线布置时应结合现有堤线、地形地质条件、防洪保护对象和移民占地等因素而定,堤线布置格局符合治导线的要求即可。
  (2)堤线布置应基本沿现有堤线或岸线布置,河床狭窄段应尽可能退堤还滩,不得侵占过洪断面。现状无堤段,应根据地形条件,结合水文规划确定的堤距,经方案比选后选定堤线。有自然高地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高地作为堤线,设计应复核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3)改线或新建堤线要进行科学论证,侵占滩地缩窄行洪断面或者把不必要的保护对象纳入保护范围都是不允许的。有些堤段现状堤防基本满足防洪要求,但是出于占滩造地等各种原因考虑,将堤线往滩地上移,新建堤防进行防护,不仅增加投资,而且还增加了上游防洪压力。有些项目为了把滩地上或规划堤距内的民房、耕地纳入保护范围,而进行堤防改线或改变规划堤距,缩窄河道。堤线布置时应从工程整体出发,不要因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堤线布置或增加防洪压力。
  (4)护岸线与堤线混淆。一般河道常遇洪水由主河槽行洪,大洪水时滩地过洪。有的工程项目,堤线布置时把堤线移至滩地前缘,设计标准内洪水均由主河槽渲泄,滩地由行洪区变成了防洪保护区,导致堤身断面型式和结构尺寸增加较多,不仅增加投资,而且增加了防洪压力和风险。特别是山区性河流,滩地前缘应以护岸为主,不宜建造堤防。
  4 合理确定堤防加培断面
  堤身加培方式不尽合理,有可能破坏现状堤身断面和堤身表面防护措施,而且不便于施工。
  一般来说,堤身加培尽量一侧加培,避免两侧加培。加培方式综合考虑现状堤身断面、加培土料性质及料场分布、移民占地等情况综合确定。对于欠高30~50cm 以下堤段不单独加培,可结合堤顶路面建设满足防洪要求综合考虑。堤身断面应与填筑材料相适应,填筑材料原则上利用附近材料,运距不要太远,也不要用拌合料。通过设计合理的堤身断面弥补建筑材料的缺陷。
  在发生的堤防险情中,砂堤表面缺少防护措施被洪水冲毁或决口的案例很多。因此,砂堤迎水侧设置黏土或结合护坡措施进行表面防护是必要的。
  5 针对性的选定护坡、护岸措施
  护坡、护岸工程措施在堤防工程中的投资占比例很大,合理的护坡、护岸工程措施不仅是工程安全的保证,也能使工程投资合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设计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护坡范围不合理,有的项目顺直河段非冲刷部位也采用硬护坡;(2)硬护坡、护岸过多,兼顾生态环境不够;(3)过分强调生态措施,迎流顶冲、靠流等险工险段措施稍显不安全;(4)照搬照抄,与当地建筑材料不适应;(5)对防冲深度、护脚措施重视不够。
  6 针对坝体问题做渗透稳定分析合理选择渗控措施
  渗透稳定分析应有针对性,典型断面选取与堤基地层和堤身填筑材料应对应。渗流分析应根据堤基地层和堤身填土按GB50286—98《堤防设计规范》附录E 计算。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河流堤防不一定形成稳定渗流,但是大江大湖的堤防或中、小河湖重要堤段应按稳定渗流计算。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形势下,渗控措施的选择应遵循尽量减少占地的原则。例如:某省30 多公里双层堤基堤防,表层黏性土层较薄,经初步核算不满足表层黏性土抗浮稳定要求。采取堤后黏性土压重,压重宽度10m 左右,厚度仅需1.5~0.5m,占地很多。其实,这种双层堤基,表层黏土的抗浮稳定对堤身安全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下层砂层的渗透稳定问题。设计应核算砂层的渗透稳定性,如果不满足渗透稳定要求,需在堤后一定范围内增设反滤排水保护措施。又如:某砂性土堤基堤防,在堤身护坡下铺设复核土工膜防渗,不仅起不到堤基防渗作用,反而由于反向水压的作用对护坡的稳定性带来隐患。
  解决渗透稳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应根据堤基地层、堤身填土、移民占地和工程投资等因素,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防渗透破坏措施。
其他文献
摘要: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提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思想,将建设项目的使用阶段费用计入工程成本来考虑,促进建设项目节能环保、延长项目使用寿命,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为了使管理者能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造价,本文提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进行综合的控制管理。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  Pick to: from the Angle of resource saving, w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也成为世界上面临的巨大问题,人们的财富环境虽然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伴随着经济的提高,随之能源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环境遭到大量的污染,能量被大量的消耗。所以我国的建筑业应把建筑节能和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充分的结合利用在一起,本文就新能源的利用情况,阐述了新能源利用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能源利用;建筑设计;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本文主要介绍大型机电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电动机起动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相差很大,尤其是对耐久性(渗透性)的影响更大,而混凝土渗透反过来又会加速和促使混凝土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而裂缝大多又是在早期产生的,因此,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类型的论述,从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收缩;安定性;裂缝控制
摘要:220千伏同塔双回或多回路输电线路,上相、中相悬垂线夹缺失螺帽,因为电气间隙较小,等电位作业补装螺帽安全风险较大,作业时间长,操作程序复杂,基本难以开展。通过对地电位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研究,发明成功带电装帽器,可以安全、简单、快捷的补装和拆卸悬垂金具和线夹上的螺帽。  关键词:带电作业地电位作业法带电装帽器  Abstract:220000kVdouble circuit lines on t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也在日渐成熟。土地资源的稀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使得高层建筑在向着楼层更高,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多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  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设置一定层数的地下部分。地下室越来越深,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渗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控制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 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投资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stage to con
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供给的要求,建设超高压电网的战略构想被日益强化。本文主要探讨了送变电企业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优势。
摘要:土建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缩短建筑物寿命,因此必须重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土建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综合防治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本文从质量整体管理方面分析了土建工程管理措施,然后归纳了土建基坑、模板、混凝土等分部工程质量异议与预控处理措施。  关键词:土建;质量管理;混凝土;模板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摘要: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电气预埋管线的特点是根数多,平面布置复杂,施工不到位,后期纠正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对电气管线的预留预埋工作管理。本文从机电安装中电气管线的预留预埋的准备、施工与管理方面分析的预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电气管线;预埋;敷设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pipeline embed is important part of 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