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银行如何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难点与国际经验

来源 :甘肃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梳理市场化的生物多样性补偿机制实践经验,对于科学推进我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核算方法及其在生态银行中进行生态补偿的难点,总结了国际上生物多样性银行的经验和局限,提出在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的启示.研究表明:(1)当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界定及二者的关系存在争议,在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首先需要统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框架;(2)生态银行中生态信用核算是进行生态补偿、交易的关键性一步,但存在困难和挑战,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评估体系和方法;(3)国际上的生物多样性银行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这与选取的生物多样性核算指标的权衡密切相关,复杂指标全面而简单指标易行;(4)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和监管机制有助于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的有效与长久运行.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
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
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政府预算民主法治、提高国家财力绩效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大预算监督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改革内容不断深化,监督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日益加大.本文从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借鉴投入产出理论的思想,从预算监督能力(投入)、预算监督行为(过程)和预算监督效能(产出)3个方面构建“能力一行为一效能”分析框架,由此实现了在同一逻辑框架内分析人大预算监督的全周期发展状况.基于理论分析,围绕预算监督能力、预算监督
在孵化平台网络化发展日趋盛行的背景下,能否在多个孵化基地紧密联系的内层网络中通过资源联动高效赋能创业企业成为孵化平台撬动互补优势、凝聚创新合力的关键.本文选取启迪之星作为案例对象,系统探讨了内层网络情境下孵化平台资源联动的形成过程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孵化平台在内层网络情境下的资源联动是由资源建构、资源编排、资源协奏、资源延拓4个阶段组成的复杂动态过程,不同类型资源在联动发展过程中涉及阶段呈现较大差异;(2)不同孵化基地能够在资源联动过程中基于资源与区位优势差异选择合适的资源联动策略,通过资源联动参
本文立足于社会化媒体情境界定顾客共创体验价值的内涵与维度、开发全面而科学的测量量表,并验证量表信效度及其多层次影响效应.首先,基于相关文献界定社会化媒体情境下顾客共创体验价值的内涵,并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了3家典型企业在其社会化媒体站点的话题数据(n=65896),从而形成由4个二级维度(精神价值、赋能价值、实用价值和享乐价值)和11个一级维度构成的多层次理论构思.其次,依据扎根理论研究结论并借鉴相关测量量表编写测量题项,开发初始量表.最后,验证量表信效度及顾客共创体验价值的多层次影响效应,分别进行了量表
以股东利益至上为治理逻辑的现代股权激励制度,具有物质报酬本位和短期行为色彩,难以从根本上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如何避免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长期激发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治理难题.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本研究运用建构扎根理论对乔家字号身股激励进行理论挖掘,乔家字号以儒家共同体思想为社会价值观基础,以儒家义利观为商业伦理,将情感、信任等社会因素嵌入于经济组织之中,其身股激励形成了构建“地缘文化共同体—社会身份共同体—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中国古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相关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滞后,难以准确解释新经济现象和更有效指导新发展阶段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本文聚焦数字技术变革对相关经济学基本理论发展的影响,力图助推中国特色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创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文章首先提炼了数字经济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以此为逻辑起点,基于“内涵特征—现实表现—核心理论—方法体系”学理链,构建了一个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框架.其次,本文相继阐释了理论体系框架中的数字经济内涵与特征、数字经济核心理论
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中,在线劳动平台通过算法虚拟化地监管平台工作者的实践迅速成为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算法技术如何重塑组织管理的议题引起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讨论.针对上述背景,本文在界定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检索发表于国内外期刊上的91篇文献,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地,本文在述评文献主题的基础上提炼出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的研究内容框架,归纳并论述了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的三大研究主题:劳
12月16日,兰州新区举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成果发布会,梳理和总结两年来新区绿色创新发展的成绩和经验,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
期刊
转型金融,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转型金融不是孤立的,应与经济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把推动转型金融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推动转型金融发展的着力点转到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动力、新机制、新优势、新产品上来,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高质量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