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最后一道程序。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就其成因并结合中国现状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设计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党敬川,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膜分离技术;汪瑞,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药物合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22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不仅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杆,还是对大学生进行毕业、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據。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遍化的到来,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教学条件不足,以及教师、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精力缺乏等,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 。积极探索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缺乏科学规划
  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必须联系实际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综合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上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僵化机械的题目层出不穷,诸如高校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着的课题难度大、限定范围广、现实意义不强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按时完成学业,提高综合素质,而且容易将学生的专注方向导离前瞻性、开拓性的领域,这是不符合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宗旨的。
  (二)就业产生矛盾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到6月份,恰好赶上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一方面,学生要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下外出寻找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毕业设计,以便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时间上的矛盾。此外,一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屡遭挫折,情绪低落,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不自觉的追求速度而东拼西凑,毕业设计多流于形式而无深意,自然难有优秀的作品,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
  (三)硬件设施参差不齐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随着选题类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验研究、工程设计、软件设计等类型题目都需要比较充足的经费支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毕业设计资料需求。一些学生敢于革新,锐意进取,将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设计方法应用到毕业设计之中,然而,高校原有的实验设施、学生所需的常规工具、专业书籍及外文资料种类和数量的缺乏,就不可避免的难以满足各种新产品的开发和测试要求,实践操作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
  (四)指导教师精力不足
  毕业设计期间,有的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不到位,管理疏忽,和学生很少见面,难以及时指正学生毕业设计环节上出现的差错;有的指导教师所带学生过多,精力分散,顾此失彼,指导时间不足,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还有的指导教师为了省事,选题时直接将自己以前做过的课题交给学生处理,这本来无可厚非,只是有的教师为了学生顺利毕业,就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交给学生去充当设计作品,这就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自己的框架之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五)高校管理严重偏失
  有的高校“虎头蛇尾”,只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工作,对于过程管理不闻不问,毕业答辩时仓促应付,只求数量,不问质量;有的高校“轻头重尾”,对于选题、开题工作置之不理,只重视答辩工作,须知,毕业设计的最终质量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做出来的,不是答辩答出来的。毕业设计原本希望通过具体的毕业设计过程、验证和总结过程、评审与答辩过程,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和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偏失,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针对点有所侧重,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
  二、针对当前高校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选题新颖合理,难易程度适中
  选题应当立足于本专业的教学基本目标和专业培养要求,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一体的原则,因材施教,旨在服务于生产实际或科研项目,全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深入钻研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热情。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新颖合理,贴近生产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题目的难度设计与分量应当适中合理,要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和高校毕业设备的实际现状,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避免产生偏离基本教学要求的倾向 。
  (二)建立校外基地,优势互补共赢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研究基地,利用企业或科研机构的设施设备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一方面提高了企业或科研机构自身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注入研究资金,完善自身的硬件设施,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企业的设施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了研究实体,使其从实践操作中了解掌握相关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是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双赢的一个典范。
  (三)加强教师指导,全程跟踪关注
  高校应当通过适当的减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保障指导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随时和指导教师保持全面的沟通。大部分学生在学生初次设计后,往往会面对题目一筹莫展,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指导教师应在这时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任务完成计划,使得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开展自己的毕业设计工作。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集中处理,对于学生查阅资料后仍然困惑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但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正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这才是上上之策 。   (四)调整管理倾向,做到善始慎终
  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管理倾向,要么“虎头蛇尾”,要么“重头轻尾”,都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是建立在高校全程检查和工作落实的基础之上的。前期检查选题、开题情况,以及学生对课题任务的落实情况;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规范要求;后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除了前期、中期、后期三级落实之外,还要加强系教研室和院工作组的两级检查,及时将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到问题早检查、早发现、早纠正。
  (五)摒弃陈规陋习,大胆谋求创新
  关于在毕业设计方面的一些規定,诸如答辩时间、课题方向、论文方式、审查程序、评定准则等,应该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灵活变通。对于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在校学习任务的学生,应允许其申请提前答辩,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避开答辩“高峰”,以便进入有关课题更深层次的研究;如果学生立论新颖,与社会问题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且有实际指导意义,或者能涉足于学科领域中的难点或前沿问题,则应该给予较好的评价或在成绩上进行鼓励;对于早期制定的实施起来给学生及评审委员会造成不便的相关制度,应考虑予以废止或进行完善。
  (六)提高教学质量,毕业轻松过关
  部分学生面对毕业设计,终日“茶饭不思”、“苦思冥想”而不可得;查资料,求导师,“惶惶然”无所从;只得咬紧牙关,攥紧笔杆,最终勉强交上了论文,“是生是死”尚不知晓。追本溯源,莫过于学生自身专业素养有限。学生专业知识匮乏,一方面可能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研究学问,或是对相关专业不“感冒”,自然难有建树。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难以引起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求知欲望,或是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在这方面,学校有责任,导师有责任。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展的平台,同时还应当致力于提高广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将相关学科全面客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其涉足领域;导师应循循善诱,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科学的方法来引导教育学生,在明确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三、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自1999年以来的10多年里,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98年到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由不到8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增加到310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2231.79万人),增长了2.9倍,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提高到26.5% 。对于人口大、基数多的中国,扩大接受高等教育对象的数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全面发展的综合型技能型创新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如何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对当前高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找准对策,早日摸索出一条高效、高质的毕业设计之路,使学生、导师、学校皆能投入其中、受益其中、乐在其中,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担当。
  注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年4月8日.
  姜树余.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高等理科教育.2004(1).
  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刘存宝.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其他文献
债券出资是出资的形式问题,它属于公司资本的制度范畴,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已经不再是产品竞争以偶及市场竞争占据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制度系统的竞争。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公司
公证是通过相应的公证单位按照当事人的申请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一定的事实经过和书面等资料证明其真实和合法。在公证过程里会发生问题处理不当,对当事人等收到不应有的权
企业在运营及发展的过程中,在劳动用工管理时要建立健全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通过人员的优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劳动用工所造成的风险,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摘要]本文对湖州市中学生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湖州市竞技健美操近几年整体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出湖州竞技健美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多实际可行的建议来完善,从而真正提高我市竞技健美操水平。  [关键词]竞技 难度 分值 素质练习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06-02  在竞技健美操比赛
串通招投标行为问题阻碍了招投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首先对串通招投标行为及其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串通招投标的立法现状及不足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性提出完善串
【解释】  因:依靠。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成语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鴻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
期刊
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并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虽然与之前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相比有许多进步之处,但是在整体
摘 要 本文根据婚姻家庭法的教学特点及教学需要,分析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婚姻家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婚姻家庭法学实践课程设计方案,通过课堂应用效果总结出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 实践教学 设计方案  基金項目:新疆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法学教学实践环节之新扩展——以婚姻家庭法教学为例”的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刘晶,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讲
Arnld-Chiari畸形又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1891年奥地利病理学家Chiari最先发现的,是临床常见的先天颅脑畸形之一,主要是指后颅窝中线结构在胚胎期发育异常导致小脑扁桃体
高校社团下乡支教过程中发生颇多侵权责任案件,要解决责任纠纷宜首先探明高校社团的法律地位和责任能力,厘清高校、社团与支教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因组织形式的不同,社团支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