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别让“下水”作文远离你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其实,不仅是叶圣陶先生,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大力提倡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像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等。那么语文教师“下水”作文都能收到怎样理想的效果呢?
  一是写“下水”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二是写“下水”作文可以促使老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写一点东西。由于写出来的东西要经过学生检验,这个写作应该是谨慎的,真枪真刀的。正因为是实打实地写,可以使老师在教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
  三是写“下水”作文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顽疾对症下药。由于对学生作文的弊端洞若观火,对作文正面要求了如指掌,教师操作起来应该是成竹在胸,应对自如,该克服的毛病,该注意的事项,该用心的地方,应该是驾轻就熟,加上老师比学生有较高的表达能力,这些原则、方法在文章中会得到较为满意的体现,作文中的顽症也可以药到病除。同时有利于引领学生的写作,给学生一把标尺,一个榜样。
  引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审题方面的引领,教师的审题一般会比学生更准确深入,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审题;(2)选材方面的引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联想、组合、挑选。教师希望学生在作文中摒弃陈旧的事例,运用新鲜的事例,同时能够活用教材中的事例,那么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就应该有意识地选用贴切的、新鲜的事例并且尽可能活用教材中的事例;(3)结构方面的引领,怎样开头,用多少字点题,议论文起承转合结构的运用,如何巧分段,如何结尾等;(4)语言方面的引领,怎样把握议论的语言、记叙的语言,等等;(5)题目方面的引领,如何巧拟题。
  四是写“下水”作文可以让老师体验到学生写作的辛苦,更加尊重学生的劳动,在下批语的时候更加体贴,更加有分寸,让学生乐意接受。顾之川先生强调说:“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下水作文也可以充分展示老师的才华,让学生在得到教益的同时,领略老师的风采,使之由认识自己的缺失,到学习老师作文的长处,到尊敬老师的人格,信其道,亲其师,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构建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教师写“下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写“下水”作文呢?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写规范文
  教师的“下水”作文,不是毫无目的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去写规范的文章。如写规范的议论文,写规范的记叙文,写规范的戏剧,等等。同时,教师的“下水”作文材料应尽量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现实,都有涉及,来引领学生逐步拓展写作视野。另外,教师要锤炼语言,力求语言准确精美,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还应注意“下水”作文的文体尽量多样化,不断拓展自己的写作空间。
  三、“下水”时间要恰到好处
  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下水”时间。
  如果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的好处有:(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心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资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纠正这些问题,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时,我们可以先批改完学生习作,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后再“下水”,写出的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利用“下水”文讲评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下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乐于走进学生的世界,熟悉学生的生活,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教师这样“下水”作文,学生容易接受指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下水”,亦可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来写。总之,要面向学生,联系学生实际。
  五、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议论文的反向切题、释义切题,结尾的篇末点题、卒意显志等都作出示范,学生最感实惠。
  六、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教师“下水”作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还是对作文教学的指导、对学生的引导,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写“下水”作文,是一种教师生命的律动,是一种语文教师新鲜的呼吸,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展示语文教师知识、智慧和才华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有效举措。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出口成章,下笔能文”,我们要以于漪为榜样。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中语文组
其他文献
近些年我国高校持续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学,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缺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造成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改革目标
表面看,一些学校因为缺乏专业教师,或者轻视音乐、体育和实验课,导致教学器材闲置。但我们要问,学校应该因“人”找“器”,还是因“器”找“人”?同时即使配齐了音乐教师,学校就一定能开齐、开足、开好音乐课吗?如果不能开齐、开足、开好,那最终“闲置”的是“器”还是“人”?另外,我们的教育“闲”了孩子多少潜能?   第一个问题涉及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理念问题。一些学校校长不重视教师潜在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各项体育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中网球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各大高校也非常重视网球运动的教育,开设了
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电力企业应同样面临着体制改革,进而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受到经济市场化的影响,行业内
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启动了为期5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程。2009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欢聚北京祝福祖国”大型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中国传统师德的内涵建构在道与德内涵基础之上,诸如天人合一之道、内圣外王之道以及伦常之德、治理之德、修身之德等道与德内涵的基本成分构成了传统师德内涵的原始依据。人
【关键词】 中职教育;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85—01  《基础会计》是财会类专业最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入门课,更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如何开展好这一课程的教学,对该专业学生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实践,针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对该课
【关键词】 幼儿教育;班主任工作;爱心;耐心;沟通;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31—01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班主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集体,而且还是一群年幼、各个方面还未发育的孩童,幼儿园的班主任需要更多的责任感、爱心和耐心来呵护这些祖国的花朵,以引领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作为一个
形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跟不上时代发展进程的地方,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淡化意识形态导向、教育方法上群众性不强、教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扩大,变相促进了电力行业整体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