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国初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果来之不易,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资源。面对新的世情、国情,我们应当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应对和新的举措,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探索;发展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
  (一)发展模式上,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人民作了表率,并证明社会主义可以率先在一国建立并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前车之鉴,苏联的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社会更是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同样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在这个时候,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怎样才能避免苏联模式的教训、苏联的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等问题就现实的摆在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张认真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做法.他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照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毛泽东对这种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照抄苏联的办法,“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1]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是毛泽东“以苏为鉴”,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毛泽东认为,“我们学习苏联,要包括研究它的错误的哪一方面,就可以少走弯路。”[2]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二)政治上,科学准确,判断矛盾
  矛盾贯穿事物的始终,而如何正确认识矛盾和把握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才是我们集中注意力的地方。毛泽东指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用于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并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逐渐地得到解决,当下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种种矛盾。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论正确把握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从认识论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依据。
  (三)经济上,注重国情,自力更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跟苏联等国家的国情相差甚远,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的上述思想主要是在1956年4月写的《论十大关系》及以后几次会议的讲话和对文件的批示中体现出来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走向富民强国的必要条件,但是农业化问题不解决,工业化等一切问题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到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在以后的建设和改革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的阻挠。
  (四)文化上,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文化本质上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但是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后,高瞻远瞩,提出了“双百”方针。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还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世界各国,什么地方有好东西,统统学来”,[5]要博采各国优秀文化之长,兼收并蓄,融合创新,但是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的照搬,要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早期积极探索的影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建国初期,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来自于外部的各种影响和压力,坚定不移地进行这种探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史册上。[6]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提出了许多正确论断,为邓小平理论和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在研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探索并利用这些资源时候必须注意到,既注重历史的传承,又要有时代性,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中心,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建宁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9.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第605页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4]《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
  [5]《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6]《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其他文献
鉴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出现了办学格局的多元化,以至于诸多高校拥有校内经济自立的校办企业。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亟
期刊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的基础组织,在高校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工作实际出发,从科学培养和特色教育两个角度谈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体会,对高校党建工作起到了促进作
就业和追求高学历是困扰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双重因素,在这种双重因素的驱动下,很多的大学生对选择考研和就业陷入困惑,同样,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也是我们必须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我校统一实施"以立体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想成功的学到知识,就需要我们老师为他们设计好学习的线路图--立体学案。即我们常说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把学案的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如何备好立体学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就像登山前必须选一双好的鞋子一样重要。然而在我
期刊
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渗透孝德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对学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只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使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真正地理解数学的真谛,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Mathematics com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新动力.为进一步振兴本科教育,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步伐,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形式的信息交流技术不断涌现,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最近几年涌现的新技术中,对体育教学改革意义最大的是网络新技术。网络新技术具有即时更新和个性化的特点,可用来辅助体育教学,同时其组织性、可增长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辅助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和客观评估。  【关键词】新技术 网络 体育教学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