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位于西准噶尔南部的庙尔沟岩体主体由碱长花岗岩和少量紫苏花岗岩组成。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岩体东南边缘新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
【机 构】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
【基金项目】
:
新疆地勘基金项目(A17-1-XJ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604001)联合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西准噶尔南部的庙尔沟岩体主体由碱长花岗岩和少量紫苏花岗岩组成。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岩体东南边缘新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属性、探讨其与碱长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岩浆演化成因联系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17.4±1.9Ma,为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紫苏花岗岩(~307Ma)和碱长花岗岩(~303Ma)。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
其他文献
当变电站发生全停事故时,调控员需要快速掌握全停后中压配电线路转供电路径。目前调控人员主要基于单线图与局部联络图来逐条线路查找恢复路径,难以识别停电线路间转供电路径
4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召开“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发布会”,继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6项重要举措
文章介绍了配电物联网的通信体系架构,分析了配电物联网业务通信需求,对比了低压窄带载波、高速载波(HPLC)、LoRa、RF、ZigBee、Wi-Fi、蓝牙(Bluetooth)等通信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景,给出了本地通信技术的应用建议。
操作电源改造是配网自动化改造中重要改造环节。通过制定和实施新的技术方案,将DC48 V标准操作电源原本需要解体环网柜改造操作电源的方式简化了操作电源改造过程,降低改造的
在现代电气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气控制线路的应用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其控制线路的操作与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电气控制线路接线过程中
110 kV架空输电线路直接担负着向广大用户供给电能的任务,由于它暴露在大自然之中,极易受到雷击损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
故障指示器作为一种线路架空设备,通过微能源管理策略实现了线路电流、电场和光伏能源的重新组合和使用,建立进行架空线路设备能量优化处理方案,通过能量管理和自适应的分配
针对大中型电力施工现场中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管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安全告警系统,系统主要由施工现场图像采集装置、图像识别控制中心和安全告警信息反馈终端3大部分组成,可用于各种有危险区域需要现场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的施工现场,防止因个人安全意识不强、一时疏忽大意或违规操作等因素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极大程度地避免了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华北中部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内部一条重要的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吕梁变质杂岩位于造山带中段,阜平杂岩西南,是透视华北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