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

来源 :变频技术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日益发展的环境中,人类与电能的关系愈发紧密。我国一直将坚持建设节能型国家为目标,可是在配电网输电当中,具有许多严重的线损问题。所以,为了符合社会对电网企业发展的标准,必须加强配电网的降损管理方法,以此提升配电网降损管理的有效性,确保配电网降损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降低;配电网;线损
  引 言:
  通过降低电能的耗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展现出电力企业的管理能力及电网的建设能力。建立具备现代化的配电网降损管理理念,将配电网降损管理形式不断创新,令配电网降损管理方法不断丰富,有效管理配电网降损情况,可以保障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转,提升电网系统的运转效率,降低配电网电能损耗,令其更加富有经济性,加快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以此加快电网降损管理工作的推动。
  一、配电网降损管理的不足
  目前,配电网降损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对配电网布局进行规划时不够合理,被地方规划等因素所制约,最初建设的电网并未依照实际状况给予有效规划,令许多配电网欠缺科学性,并且一些配网线路过长,长期投入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配电网主干线路内的导线截面与标准不符,截面积较小,使得电网运转时间过长。而当前社会对电能的所需愈发提高,电网负荷也逐步提高,少数电网线路或产生超载现象。对于配置电网变电器而言不够科学,为有效进行布局,对变电器的使用效率造成影响,以此令配电网的线损情况更加恶劣。并且,无功补偿工作不够充分,令相匹配的无功补偿装置不够完善。
  二、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
  (一)管理方面的措施
  1、四分线损管理方法
  四分指的是分区、分压、分台区、分线,通过四分线损管理的方式称为四分线损管理方法,此种线损管理方法指的是运用先进管理形式,改变传统管理方法,深入找出形成线损的根本原因,以此通过针对性方式,明确降低电能损耗的目标。提高线损审核力度,通过责任到人的工作形式,转变线损管理工作形式,从过去被动管理方式变成主动管理方式,营销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需具备积极的责任心,随时发觉线损异常现象。
  2、预防盗电
  实施防盗电工作时,不但要提升计量设备防盗电能力,还需加强对营销的管理,定期对抄核收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对防盗电行为的检查能力。假如有些客户具有异常用电状况,需对其采取重点监督,就线损产生异常的台区需找出根本原因,并且,还需通过电视广播加大依法用电的宣传力度,加强用户法律概念,从本质上谨防其盗电的想法,打造依法用电、遵规守纪的健康氛围。
  3、提高监管力度
  通过高科技产品提升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与监督能力。计量设备会对电能计量的准确度造成影响,也会对线损高低的计算造成影响。计量设备包含了电能表、互感器及电能装置的选择等问题。在平时管理当中,为了谨防盗电问题产生,电能表尽可能使用集中电表箱,假如用户为了便利、安全而分散装表,则必须具备必备的防盗电措施。互感器的选择需符合计量标准并满足计量点的额定电压。并且,还需通过必要的措施确保计量装置长期处在健康运转状态。由于电网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配电网数据信息愈发增多,假如依旧使用传统形式进行数据分析,则会产生较多问题,所以,配电线损管理需通过信息化方式。运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传输形式,通常可使用CDMA或GPRS来完成远程控制、数据信息采集、配变终端及综合分析。此系统在功能方面包含了分析线损、功能因数管理、日常超标、电量统计、用电监控等,其为完成配电网线损管理信息化的根本[1]。
  4、计算并分析线损理论
  如果损内固定损耗值与可变损耗值差异较小,则被视为配电网的经济处于合理运转状态,为正常运转。因此,对于理论线损的分析,可对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值分别进行测量,以此为根据研究配网运转状况,从而运用相应的降损措施。假如部分变压处在轻载情况,则会产生固定线损超过可变线损的状况。变压器线损作为电量损耗的重要因素,需通过更改轻载变压器进行。假如一些变压器及线路处在过载情况,则会产生固定线损值低于可变线损值的状况,处理的方法为更改不正常状态的变压器与线路。并且,还需提高线损分析统计工作,透过同期与上期线损进行比对,找出线损异常的线路及台区,深入找出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及时使用相对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二)技术措施
  1、提高电网建设与技术改良,有效发挥技术降损效果
  (1)加快建设电网结构的合理化
  配电网的设定,尤其作为城市配电网而言,在布局、结构方面更需优化,有效配置,以符合百姓用电所需为前提,综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尽可能减少供电线路的距离。推行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负荷状况适时提升运转电压[2]。
  (2)改良电源分布
  电源分布方式不同,电能损耗以及电压损耗则会有较大差别。电源需尽可能设置于负荷中心,对于负荷密度较大、供电范围较广的重负荷区而言,需考量设置两个或多个点。如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损耗和节能,还能够显著改良电压质量。
  (3)电网升压改造
  面对电网升压改造而言,只是将电压等级与变电层次简化,降低重复及变电容量,才可以提升供电能力,获得较好的降损效果。由于变压器损耗占据电网整体损耗的较大比重,降低重复变电容量并运用节能型变压器则成为有效的节能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4)装备换新
  推广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与新技术,比如使用新型合金导线等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2、提高计量管理,提升准确度
  (1)执行电能计量管理制度,确保各方经济效益。电网需将电网关口电能量装置的技术审查及定期检查工作做到位,保障其稳步运转,明确计量管理。
  (2)将关口计量所处母线电能的平衡工作做好。严格分析电能不平衡率超标现象,找出根本原因,并快速解决。比如,所有变电站每天晚上8点则将表计巡查与计量记录工作做好,需核算出10kV母线不平衡率,以便监督表计的准确性;调度所有变电站10kV母线进行三相电压监管,以便对三相电压的平衡状况进行监管。
  (3)通过科技提升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监督及管理能力
  首先,运用远程抄表方式。透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远程抄收用户表计的情况,远程自动获得电表起码、止码等抄表数据,较大提升了抄表工作的效率,以免出现人为问题,为正确统计线损打好了根基。
  其次,功率因数管理应用。透过计量自动化系统找出功率因数偏低用户,随时组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问题分析,之后为客户提供改良方案,给予技术支持,加快客户整改,优化用电,降低经营成本与线路损耗。透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良好监督用户无功补偿状况,并可以融合利率奖惩的方式,降低由于无功引发的配电网损耗[3]。
  再次,反盗电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监督负控终端电压及电流等数据,所以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反盗电查询工作,降低由此引发的损耗。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监管应用,能够较好执行反盗电工作,为降低配电网线损给予了稳固的保障。
  结束语:
  通过提升供电电压、有效布局、采取符合配电线路、有效设定负荷分布、改良无功补偿分配、推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用灵活配电系统等方式成为降低城市配电网线损的有效方法,可实现最大化降低线损,保持电压品质,展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卫玲.浅谈供电公司线损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1):82-83.
  [2]楼鸿鸣,秦立明.有载调压提高供电质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02):70-71.
  [3]马伟.提高供、配电线损变损功率因数无功补偿的几种方法[J].价值工程.2011.(02):53.
其他文献
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设计研制了两种结构双维位置灵敏低压气体平行板雪崩探测器(PPAC).用3组分α粒子辐照,传统结构的PPAC,对于700 Pa异丁烷和C3F8工
在目前的经济的环境中,许多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我国大力发展小企业的目标中,开展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能够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事业单位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
本文首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措施。
针对国有企业发展状况,总结其在投资公司投资中所面临的风险,分析出现投资风险的原因,制定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案,旨在通过风险管控方案的完善,引导国有企业更好地规避投资风险,
文章介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NPIC)紧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确认的防止核扩散、降低研究和试验反应堆用燃料富集度研究计划(RERTR)的进展,在研究堆低浓铀燃料元件开发研究
美联社洛斯阿拉莫斯2005年2月报道,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探测器样机,该设备能够快速扫描穿越美国国境携带核材料的车辆和货船。这种探测器可用快速方法扫描,
全球工业电脑的领先者威强工业电脑(IEI Technology Corp.),推出无风扇嵌入式系统HDCS-7003-S,拥有SDI1080p全高清视频采集性能.威强工业电脑HDCS-7003-S目标市场包括医疗影像设备,
对核素在弱含水层中的三维迁移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 023 d的试验,示踪核素90Sr、237Np、238Pu和241Am 纵向分布的浓度峰均在最初释放的源层位置未动,迁移最快
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射线源可用于工业探伤、工业CT、集装箱检测、辐照等领域.本工作所研制的加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控制,分三级进行监测和控制,可方便地将探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