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转型的国家工程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22岁的农村青年,带着刚刚获得的技能文凭,乘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了东莞,在机器旁边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与此同时,另一个22岁的大学生,抱着自己厚厚的简历和大学文凭,挤入大城市的招聘会中,希望能在城市中找到体面的工作,理想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30年前,又延续到了现在。
  每年有1.5亿的农民涌入城市,有1亿人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每年有63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抉择,在生活的压力下有的被称为“蚁族”。这些人口的重新分布及分散举足轻重,他们自身的奋斗会将城市文明、现代工业的文明传播到各个地方。但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对生活的观念与希望都与过去截然不同。
  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中国的变化。“城市改变生活”——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揭示了这一变化的根源。但是在世博馆里,仍然为农村留下了一席之地,宁波的滕头村,作为世界唯一的乡村参展建馆,用的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低碳生态技术,他们的口号是“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改变正在不同的地方上演。南方的城市因为“民工荒”,要发动政府所有的公务员去乡下“招工”。而北方的城市则不再一窝蜂地跑到南方去“招商”,转而开始寻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考虑逃离“北上广”,还是继续“蜗居”;官员们在极力倡导经济转型,并开始抨击连他们都无法承受的高房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个月内三次就人的“尊严”表达了自己的关注,总理对于“尊严”的解释是:一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二是国家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平等、自由、全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宪法赋予公民的人权,而是关注到了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人性光辉,当决策者的目光不止停留于经济转型,而开始关注社会转型,关注个人的转型,这个国家的转折才刚刚开始。
  国家转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在这个工程的底部,则是个人的转型。
  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奋斗,更有赖于社会的公平调节与人文关照。户籍、教育、医疗、就业、保障,那些现实存在的壁垒,是平等、自由、全面发展必须破除的对象。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和社会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措施。所以我们要创造的不仅是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确立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的社会法则,创造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新的技术,新的生活和新的传播方式正在改变旧有的社会结构,当新生代们开始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这种改变迫在眉睫。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构成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石。当个人的转型得以使整个社会形成新的价值观和社会准则时,才有可能打开未来世界的新潜力,才有可能将中国的转型推向真正的现代化。
  
  我们要创造的不仅是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确立让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平等的社会法则,创造让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由选择、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在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运输过程中,变电运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社会中各个行业领域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质量日渐升高,
在悲伤的时刻找到信仰,在重建的时刻凝聚共识。重构家园,即是要将我们的理想和信仰铸入其中,让人们的努力和爱心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    “在河曲,在山间,在所有蜿蜒着道路的地方,都是这些命运并不在握的人在四处奔忙。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世界上相同的风险。”阿来在《格萨尔王》中描述着命运陷入困境的人群,而格萨尔王的故乡在这一刻陷入了同样的风险。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西南大旱和玉树地震接踵而至,连销声匿
知识库是进行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的资源。而目前知识库的构建还是一个难点问题,尤其是以自动方式构建复杂的领域性知识库系统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2010年,涨还是胀?  形势的复杂性在于:我们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  中国“保八”成功。  这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2009年,中国GDP增长8.7%,超额完成了“保八”任务。CPI全年下降0.7%, 11月、12月,CPI已经由负转正,分别上涨0.6%和1.9%。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以V型态势实现了强劲复苏,政府出台的系列经济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