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施工技术浅析

来源 :中华建设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淤工程中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大多数还是为大规模工程和城市地区的工程而开发,中小河道和农村地带的清淤工程设备的适用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河道清淤;清淤技术;施工技术
  【Abstract】Dredging project in some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new methods or for the majority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urban areas developed, the applicability of rural areas and small river dredging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Dredging;Dredging technolog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河道清淤工程的意义
  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泄流不畅甚至是不通,将会导致洪水直接冲击河堤,通过河道清淤将有效的减少河道内的淤泥,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稳定河槽,消除险情,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促进当地建设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常用河道清淤技术
  最常用的中小河道清淤技术可分为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对于没有防洪、排涝、航运功能的流量较小的河道,适合排干清淤。排干清淤就是通过在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进行干挖或者水力冲挖的清淤方法。水下清淤一般指将清淤机具装备在船上,由清淤船作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操作清淤设备将淤泥开挖,并通过管道输送系统输送到岸上堆场中。
  3. 河道清淤施工技术要点
  3.1 试挖工作。
  试挖工作的进行主要是为了在主体工作施工前得到一些确切的数据,同时也要确定好试挖工作的深度和挖槽尺寸,确保按设计要求进行。
  3.2 施工工艺。
  (1)清淤工作经常用到的设备就是清淤机和挖泥船。
  (2)清淤机主要是旋挖式,是目前城市河道清淤工作中既环保有科学的一种船舶,经常用于常态维护工程当中。该种清淤机主要是采用了无堵塞泵、旋挖头作业,并且通过液压系统带动旋挖头滚动,利用旋挖头上配备的腰带和切割刀等工具将河底的淤泥和一些生活、建筑垃圾等扰动起来,并将其通过旋挖头中间无堵塞泵吸口送到要求存放的地点。
  (3)挖泥船分为绞吸式、喷吸式以及两栖式几种,其中绞吸式挖泥船需要与拖轮、排泥管以及泥浆泵和运输船等设备共同配合使用。喷洗式挖泥船则采用定位桩施工方法,利用先挖子槽使河道先通后畅。绞吸式挖泥船在开挖之前,需要将船厂主定位桩对准挖槽的中心下线,利用左右横移绞刀进行挖泥工作。在完成一刀的开挖之后,通过两边定位桩的替换下桩,将船体向前推进30一50cm,重复上述开挖工作。而喷吸式挖泥船则是采用挖槽断面、喷吸式开挖,当水面以上的土体大于4m的时候,要降低开挖泥层高度,而当遇到设计的挖槽宽度大于泥船的最大开挖宽度的时候,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排泥高度,防止欠挖土埂现象的形成。
  3.3 边坡支护。
  由于城市河道上方设有桥梁、河岸建筑物密布,因此进行常规清淤施工时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要根据土质、堤防的稳固情况和建筑物情况进行不同的支护,对于两岸堤脚埋深较浅的,可以使用提高平台高程的方法。对于基础较为软弱或古河道,要进行基础的加固措施,放缓河床的边坡以确保安全。
  3.4 排泥管架设。
  (1)输浆管线必须要保证平稳,不能发生弯曲;接头位置要保证严密,管线和接头位置不能出现渗漏问题,一旦出现渗漏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严重时需要及时更换;输浆管线的架设不能影响公路等设施的建设。
  (2)排泥管线尽可能不穿越公路或桥梁,对于必须要穿越的位置要依照相关部门的设计严格进行。
  (3)水上浮筒排泥管线必须要保证平稳,不能存在弯曲,由于受到水流和风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平均间隔一段距离就安置一只浮筒锚。
  3.5 泥浆及垃圾运输。
  泥浆的处理过程是通过清淤机的无堵塞泵送到运输船中,再由运输船运至吹填区,最后通过吹泥船将泥浆吹填。对于施工过程汇总产生的各类垃圾要通过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收集,最后船运输到消纳场,保证施工环境的干净整洁。
  总之,清淤工程中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大多数还是为大规模工程和城市地区的工程而开发,中小河道和农村地带的清淤工程设备的适用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加强河道清淤疏浚施工控制,提高清淤作业技术含量和规范化水平,是我国水利管理部门当前的重要工作,需要我们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3-07-130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随着保障性住宅楼的施工,越来越多的选用静压PHC管桩为桩基础,大大节约投资成本,并且可以缩短建设工期,但随之而来的新施工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本文章就PHC静压管桩桩头破碎问题处理进行QC攻关,并成功解决该问题,确保了保障性住房的基础施工质量。  【关键词】PHC管桩;桩头;破碎;完整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PHC hydrostatic pipe pile
期刊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高档电气自动化建筑已成为建筑的主流,并且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就电气自动化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应用  Electric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 Tie-han,Li Ye-fei  (Fushu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
期刊
【摘要】对8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下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并综合现有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轴压力系数、体积配箍率、剪跨比和配钢率等参数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及规律。同时结合试验及具体的工程实践提出了提高其抗震延性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钢骨高强混凝土;延性;抗震 ;施工  Ductility of high strength steel reinforced con
期刊
【摘要】不断加强对共青团知识的学习和在工作中的实践,我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做好共青团的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团的建设。  【关键词】加强;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the group's construction  Xia Ping,Yu Guo-qing  (Jiangxi Chaangtai Expressway C
期刊
【摘要】固原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半壁江山,以“苦甲天下”而闻名全国,固原市的贫穷落后,固然有诸多因素,但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我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恶劣的主要原因。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对固原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破解固原市水资源短缺难题的途径。  【关键词】破解;水资源短缺;途径  Introduction to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概括介绍了防止裂缝发生的措施,可在工程实践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裂措施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mass concrete cracks  Zhou Zhi-yu  (Suqian fish of Lung Properties LimitedSuqianJiangsu223800)  【Abstr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贯入式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抗疲劳性、水稳定性、抗老化性能、防渗水性能以及表面性能的特殊性,表明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贯入式沥青路面是一种使用品质优良的沥青路面。  【关键词】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贯入式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特殊性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ulsified asphalt slurry mix
期刊
【摘要】地面设计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面设计;造型  On the ground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projects  Yin Xiao-bing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众多的建筑公司、工程建设集团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了在竞争中长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建筑施工施工管理体制建设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确实成为了企业的制胜法宝。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行业健康有序稳步的前行的根本。  【关键词】建筑施工
期刊
【摘要】对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悬挑梁端部设构造柱,使构造柱与悬挑梁刚性连接,形成超静定刚架,改善悬挑结构的受力性能,降低悬挑梁的截面尺寸,增加悬挑梁跨度,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关键词】框架;悬挑梁;根部弯矩;结构措施.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cantilever beam end column in seismic design,The structural c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