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颅神经病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面肌痉挛(HFS)、舌咽神经痛(GN)等颅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72例年龄70岁及以上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诊断为颅神经病,行MVD治疗,分析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7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成功接受MVD,术后1年85.7%(30/35)的TN患者面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94.3%(33/35)的HFS患者的颜面部不自主抽搐症状消失,2例GN患者、4例TN合并HFS患者和1例TN合并GN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颅内血肿、梗死、脑脊液漏、急性脑积水和死亡等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

老年颅神经病患者术前充分评估后,进行MVD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传统中药软膏剂出现很早,早在《山海经》就已有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出现了多例软膏剂。最早以"膏药"命名,并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的膏方,见于《武威汉代医简》。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对软膏剂的制作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隋唐时期软膏剂的制作和使用更为规范,特别是唐代软膏剂在美容方面使用较广。《备急千金要方》出现了"油膏"一词,《医心方》一书中使用了"药膏",都用来指代软膏剂
期刊
袁世凯的奏折、与朋僚的书信、公牍、电报等,反映了袁世凯在军队医政和社会公共卫生治理之实践。驻防朝鲜期间,他聘请医员疗治伤兵,推行海港检疫;小站练兵期间,设立兵士体格检查制度,配备军医,创办军医院校;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颁行传染病防治法规,查禁烟毒,培植医学技术官僚。
日本汉方颗粒剂的开发可能与20世纪40年代日本便利咖啡的普及有关,其中板仓武和渡边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板仓武制成颗粒剂,1947年渡边武公开发表有关颗粒剂的文章。1950年细野史郎将颗粒剂应用于临床。1957年小太郎汉方制药公司首先销售颗粒剂,到1967年已有5类6种药物进入日本医疗保险体系,这在汉方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颗粒剂的使用指导和管理原则主要由日本厚生省主持召集专家制定
马培之作为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1880年被朝廷选入宫中作为"征君"为慈禧治病,然而9个月又12天之后马培之就辞官回乡了,通过查阅史料及综合各种文献,从入京前、进宫后到回籍后3部分详述了马培之的征君之路始末,探讨了其辞官原因。
期刊
《太平御览》是由北宋李昉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内容包罗万象,旁征博引千余种书籍,蕴含大量医药史料。其中,《方术部》18卷,前5卷为养生、医,载录养生方法4种、医家88位,引录文献59种160条,对探究古代养生、医家传承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期刊
《百年中医传承录》是一部记录13位当代中医药领域影响力卓著的国医大家的音像制品,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项目创作历时10年,全面记录跨世纪名中医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取得的主要成就、百年来经历的中医界大事件以及对这些大事件的分析与见解,形成多维度展示中医药发展的缩影。通过记录视频创作过程及其中轶事,进一步展示并深刻认识大医精诚在当代鲜明丰富的新内涵。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点的老年综合征,可导致老年人跌倒、伤残风险显著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更易罹患肌少症,同时肌少症也可能加剧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探索COPD合并肌少症的机制和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COPD表型、优化个体化治疗和管理。应在老年COPD患者中积极开展肌少症的筛查,进行早期干预,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