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预防性维修中建立培训体系的可行性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预防性维修的行业背景分析和培训的现状及实践分析,论述预防性维修中培训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Abstract】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he training system in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 background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training status and practice.
  【关键词】预防性维修;培训体系; 职业规划
  【Keywords】preventive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career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1-02
  1 培训体系建立的背景分析
  在航空业急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航空公司规模及运力的不断增加,保持和快速恢复航空器及其设备到满足适航运行要求的状态是对现在航空维修的最基本要求。航空器不仅要满足其持续适航的安全性要求,同时又要兼顾经济性要求。预防性维修是指通过对设备的检查、检测等方法,发现故障征兆以防止故障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各种维修活动。预防性维修作为航空基础维修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相较于修复性和改进型维修,预防性维修在维修深度和广度上要求更低,但对于维修人员在航空器系统原理掌握、维修团队协作和组织绩效实现方面的要求更加具体全面。
  任何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除了本身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外,人才的培养都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航空维修业也是如此。在人员的培养方面,除了企业文化的氛围和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之外,可控部分就是企业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培训的有效组织和实施是企业管理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人才的不断培养和管理的持续进步又可以不断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培训本身是一个产生生产力的过程。但企业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并不是简单的人员培训,其中包含了组织的要求、政策的支持,个体的需求和三者共同协作完成的过程。
  2 培训体系建立的实践分析
  在民航发展的新形势下和现代预防性维修的工作中,组织对个人能力和承担角色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个人也对自身职业规划越来越清晰,同时对自身在企业中成长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具体。不管是从行业、组织还是团队、个人,不管是行业大环境的要求还是个人能力提升的诉求,方方面面对培训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以要不断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求,培训的体系化开展、培训的精细化控制和培训效率的不断提升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下面通过截取三个视角来侧面反映民航业对人员培养越来越精确细致要求的体现。
  2.1 从企业角度
  企业不仅要面临行业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增大,与此同时伴随着成熟人员的不断流失和新员工成长速度相对缓慢,这样就要求培训敏锐度要持续增加,培训周期要尽量缩短,人员成长速度要不断加快。企业的培训不仅要在结果上不断满足组织的需求,还要在过程实现上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2.2 从维修管理角度
  各行各业都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不断的更新升级产业链和优化组织结构,民航业也不例外。各个民航企业都在不断进行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管理的不断创新。管理方面要面临的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效率提升和维修能力的持续深入以及管理的不断创新等等,这都要求培训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也要不断随之推进。
  2.3 从个体角度
  民航业在现阶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势,各地不同规模的航空企业不断成立,对航空器维护人员特别是成熟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个人面向的机会也在持续增加。同时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进步也促使个人能力要全面地提升来满足组织的需要。个人成长要面临除了成长速度加快和成长周期变短还要承担适应多种不同的角色,如工作者、技术专家、基层管理者和质量监督者等。
  综上,更加贴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属性,更加符合维修工作性质的培训体系才能快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培训需求。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管理节奏的变化,同时契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
  3 培训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在预防性维修培训中,培训局限很大部分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预防性维修主要特点体现为工作内容基本确定和工作方式的模式化,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例行工卡,而工作方式多体现为流水线作业,个人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基本处于相对固定和模式化的状态。所以在企业的运营中,立足预防性维修的培训往往是基于完成必要的资质类型培训和技能提高型培訓,而在培训深层次需求方面的挖掘和拓展探索不足,且培训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和同一资质人员一刀切的情况。
  伴随着企业机队规模的扩大、维修能力的深入、管理幅度的增加和人员成长速度加快,培训的分散、点状和短期集中开展已经不能满足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节奏。伴随着组织结构优化和工作量的增加,培训和生产势必会产生脱节和碰撞。所以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立足预防性维修现状的培训体系是必然的选择。体系不仅应该满足组织战略的要求更应该贴合基层实践的需求,不仅要满足组织成长的需要更应该满足个人成长的必要。
  综上,预防性维修培训体系需要立足传统基础性培训,兼具综合能力培养型培训。培训体系的建立一方面需要明确体系规划,另一方面整合需求资源。体系规划方面应包含制度的建立、路径的规划、核心要素的评估等方面。制度是纲领,人员成长是目标,路径是参考。培训核心要素应包含岗位能力需求、综合提升要素、不同路径的能力要素和评估体系。整合需求资源方面,培训体系需整合组织需求和员工职业规划,细化培训需求收集和培训实施拓展内容,并且基于实践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组织战略和个人职业规划得到有效的对接,管理创新和人员成长应得到有机的契合,才能真正做到培训管理“以人为本”。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地联系的增强,公路工程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工程的修建不仅便利了人们出行,还增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然而,要想促进公路工程更好的发挥
“让每个儿童都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中”,这句话一直引领着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发展,是“儿童立场”的充分体现。笔者所在校一直在践行“儿童立场”的理念,从后勤到一线教师都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  从堵到疏,引导孩子成长  课间,在学校你总能看到孩子在楼梯过道奔跑。发现问题后,在集体晨会上讲,但最后效果都不理想。怎么办?儿童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就喜欢追逐嬉戏,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站在儿
当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焦点是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课程游戏化推进为抓手实现一场本质意义上的教育变革。而作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幼儿园,如何才能真正转变教育理念,立足现状,用契合的模式内化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理念,让农村的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好,就显得尤为紧迫了。记得曾有一位专家对幼儿园课程中关于“游戏”这样强调过:“我们要花一天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带孩子玩,花一个小时来做游戏材料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大势所趋。课程是劳动教育内容的载体,必须依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构建系统、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文章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想为“金字塔”型,以打通校内和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通道,通过推动多种创新模式,多方面结合,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关键词】金字塔;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学生要通过对劳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锻炼技能、收
要确保高速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与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监控落实、自身的监理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是家长会的前一天,我正准备离开办公室,一个小脑袋从门外探了进来,正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打架王”小郭。小郭是个外地生,学习不是很好,而且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动手,是一个令我和同
学校的文化自觉是指工作学习在学校这一特定范围内的人群对其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并对其以往历程和未来发展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就是学校广大师生的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创建。山东省淄博第十五中学新校组建九年以来,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依托校园文化自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制度文化自觉,凸显人本理念  学校通过制度文化建设,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一名教职工的自觉行为。以《淄博第十五中学章程》为
将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2大类,从林木价值、林地价值、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8个方面,利用15项二类指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氛围、学习、实践、保障等四体推进,取得价值观实效。  營造氛围,让核心价值观感化于境  一是校长先行重垂范。校长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早、全、实、深,身体力行确保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常识宣传得要
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参与到英语文本之中,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这种过程也属于一种思维的创造过程。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语言学有了新的发展,地位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提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