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后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8月在南京市区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15例(包括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7例和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8例)和混合喂养组15例(包括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8例和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7例)。采集生后28 d的粪便标本,抽提样本中细菌基因组总DNA,并对其16S rDNA V3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和DGGE电泳,获得肠道菌群指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和相似性特征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多样性分析发现,纯母乳喂养组中,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肠道菌群条带数、多样性指数低于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分别为9.71±4.27与15.12±4.19,2.13±0.39与2.61±0.32,P值均<0.05),优势度指数高于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0.13±0.04与0.08±0.03,P<0.05),均匀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喂养组中,剖宫产儿肠道菌群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10.88±3.23与16.29±5.38、2.26±0.37与2.66±0.31,P值均<0.05),优势度指数平均值虽高于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均匀度指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似性分析发现,大部分相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的肠道菌群汇聚在一起,提示同一分娩方式新生儿的肠道菌群结构更为相似。
结论在新生儿后期,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的肠道菌群总体的种类及数量落后于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肠道优势菌地位更突出,而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肠道菌种分布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