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T2加权像在脑脊液鼻漏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MRI T2加权像在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经MRI T2加权像检查,通过观察动态脑脊液经漏口流入鼻旁窦腔形成的长T2高信号漏迹进行术前漏口定位,其中通过改变体位致动态脑脊液鼻漏者6例;通过压迫双侧颈静脉以增加颅内压形成动态腩脊液鼻漏者4例.将MRI检查结果 与手术中探查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0例患者术中探查的漏口位置与术前MRI定位完全相符.MRI T2加权像表现为漏口呈锥形长T2高信号疝入漏道,漏迹呈连续或不连续的线样长T2高信号及患侧鼻旁窦腔内积聚脑脊液样长T2高信号.其中漏入筛窦者7例;漏入蝶窦者2例;另1例在自由水抑制成像(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及脂肪抑制FSET2W1上见左侧乳突气房及鼓室有不规则线样高信号,判断漏口位于乳突气房及鼓室盖,脑脊液经漏口至内耳通过耳咽鼓管漏出鼻腔.结论 MRI T2加权像成像技术对术前脑脊液漏的漏口定位具有定位准确、无侵袭性、无放射性以及解剖结构清楚等优点,可作为无创检查方法 之一.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MRI检查方法 (如改变体位或压迫双侧颈静脉等)是准确进行漏口定位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时,对肛门括约肌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并评价其作用.方法 在SPR手术监测中,当对S2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采用针状电极记录双侧肛门括约肌的反应情况,有明显反应的后根小束予以保留.手术后随访患者踝痉挛改善情况和括约肌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踝痉挛均有明显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结论 SPR手术包括S2后根时,术
患者女性,48岁.遭雷电电击后仰摔倒致头部外伤5d,伴头痛持续加重、频繁呕吐入院.受伤当时枕部着地并出现头皮血肿,有一过性昏迷现象,在当地住院治疗5d,头痛进一步加重,频繁呕吐,当地颅脑CT检查:右额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骨折,四脑室形态正常.转入我院复查CT提示:右额脑内血肿形成,但<10ml,轻度占位,脑室系统未见扩张,四脑室形态正常、居中.即予以甘露醇125ml静滴1次/6h,积极脱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头痛伴视力渐进性下降6年,加重1个月就诊.门诊以.颅咽管瘤"收入院.查体:双眼视力0.6,双眼颞侧偏盲;激素水平:卵胞刺激素(FSH):67.6U/L.CT示鞍区有一略高密度占位.MRI示鞍内鞍上可见3cm x4cm大小异常信号影,T1WI呈略等信号,边界清楚,视神经受压明显,T2WI以高信号为主,无明显水肿。
期刊
期刊
患者 男,70岁.25年前右手中指前两节被传送带绞断,清创术缝合后,患者感觉已失去的中指仍有剧烈的绞痛和刺痛,为缓解疼痛,曾多次行截指手术和尺神经切断术,但无明显疗效。
期刊
患者女,12岁.因反复发作肢体抽搐伴神志不清6年,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右眼视力下降1年入院.6年前因发作肢体抽搐伴神志不清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右额颞区钙化灶,诊断不明,仅予抗癫痫治疗,仍长期反复发作,入院前1年出现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右眼视力下降.查体:神志清,中度智能障碍,头围增大,右眼鼻侧偏盲,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颅MRI示右额颞顶巨大占位病变,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强化明
期刊
期刊
放射性脑损伤是胶质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和常规影像学表现与胶质瘤放疗后复发极其相似.由于两者的临床病程、治疗手段及预后不同,因此及时明确诊断胶质瘤复发抑或放射性脑损伤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十分重要。
期刊
最早Cushing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侧型、中1/3型和外侧型三类,后来Watt将其简化为内、外侧两型[1].随着CT、MRI在头部检查的广泛应用对该病诊断已基本解决,但因其部位的特殊性,特别是内侧型海绵窦旁,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根据影像学显示肿瘤大小,一般将最大径7cm的脑膜瘤称为巨大型脑膜瘤[2].影响手术全切率的因素包括肿瘤的质地、供血以及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