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麦虫生物降解低密度聚乙烯及聚苯乙烯塑料:全位解聚与有限解聚

来源 :环境卫生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亮点rn*证实拟步行科大麦虫能够摄食消化低密度聚乙烯(LDPE)以及聚苯乙烯(PS)塑料;rn*中美两国虫源的大麦虫均通过有限解聚降解LDPE、分别通过全位解聚和有限解聚的反应降解PS;rn*抗菌素试验表明大麦虫降解LDPE/PS依赖肠道微生物.rn2背景rn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3.6×108t塑料,聚乙烯(29.7%)和聚苯乙烯(6.4%),是塑料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构成.大麦虫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科(Zophobas atratus,Coleoptera:Tenebrionidae),是全世界人工饲养的主要经济昆虫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大麦虫降解LDPE和PS的可行性,比较中美两国虫源的大麦虫对LDPE和PS的降解能力,研究了降解过程与肠道菌群体系的关系.
其他文献
分析了基于数学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研究现状,其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操作和准确度上优势显著,在评价和决策模型中层次分析法(AHP)可有效解决决策因素复杂的问题,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管理系统效率和收运路线优化问题仍有待展开。该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管理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参考。
依托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可持续填埋研究和工艺示范,在陈垃圾筛分前增设沉淀冲洗脱水工艺,结果显示脱水15 min相比脱水8 min轻质物筛出率上升7.0%~7.8%,设备堵塞频率下降。通过测算各筛分组分质量占比,总结了垃圾组分降解变化一般规律,新鲜垃圾的厨余组分主要转化为陈垃圾的细粒组分,其中厨余组分占比由69.9%降低到3.0%以下,而细粒组分占比由0提升至76.1%以上。人工室内分拣试验表明:该工艺对轻质物的分离效率达到78.0%,对厨余垃圾的分离效率为86.6%,设备筛分效率相比同类工程提升了20%以上
冷中子照相是一种优异的无损检测技术,中子转换屏是冷中子照相装置的关键部件。基于填充有闪烁/荧光粉末毛细玻璃管阵列的荧光屏是一种新型的冷中子照相转换屏,具有本征分辨率高、工艺简单及成本低等特点。基于毛细玻璃管阵列填充荧光粉末(Gd2O2S:Tb)制备了一种新型荧光屏。具体制作步骤包括:荧光粉研磨、粒径筛选和抽滤法填充。实验结果显示:对于10μm孔径的毛细玻璃管阵列,荧光粉在毛细玻璃管阵列中的填充效率可达70%。利用该工艺流程加工得到的荧光屏对西门子星型冷中子空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