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字典去旅行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行从十几年前开始,在姜玢的身上发生得很频繁。大学毕业去香港,从那里第一次完成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欧洲旅行。后来去法国读书,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几乎走遍西欧、北欧和南欧国家,特别是对法国,做了一些细致的游览。回到上海,姜玢成为杂志编辑。因为工作的关系,几年中多次前往欧洲,东南亚,又去了日本和美国。
  在姜玢的旅行箱中,除了那些女生出门必备的护肤品、换洗衣物之外,有一样东西是一定不会缺少的——字典。坐在候机室里或者飞机上,她都会打开字典,常引得同行的人惊异无比。其实,这个习惯是受了一个多年好友的影响。
  这位友人是丹麦人,受汉学家父亲的影响,20岁左右就来到中国学中文,没事的时候竟可以拿着中文书看一下午,绝对进步神速。他大学专业是希腊文和拉丁文,英文和法语也很好,可能还会说些波兰语。这个语言天才旅行时经常会拿出一本字典来专心致志地看。姜玢曾好奇的问他:“一般人都是看旅行指南或者带本小说,你怎么看字典?”他的回答是:“字典很有意思,不仅告诉你一个词的用法,还有很多造句。而看字典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随便翻到哪一页就看起来,看一分钟也能学到东西,所以特别适合旅途。”从此,姜玢也开始尝试旅行的时候看字典,也切身感受到了他说的那些优点。
  法国回来之后,很少有用到法语的机会,而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什么的生活中,也很少有静下心来重温法语的心情和环境。所以旅行时姜玢通常会带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蓝色封面的中法、法中字典。每晚整理好日记,看看字典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其实,字典中的造句最有意思,一个词往往能造出一句你意想不到的话,而你又会从一个词联想到另一个词,如此衍生,就像在看一本微型小说。有一次姜玢去葡萄牙,晚上在大露台一边喝红酒,一边翻开中日字典“拷问”同行的友人,友人们抓狂不已,姜玢自己也乐在其中。
其他文献
期刊
Travel:旅行对您是件平常的事,每次一定要带的东西是什么呢?说说背后的故事吧。  林彦君:一定会带上我的积家两地时腕表,声明一下,不是做广告啊。除了特别的款式我非常喜欢之外,还能够准确地帮我记录旅行中的时间。它的重要功能——两地时间显示,在欧洲出差时联络家人帮了我很大的忙。对我来说,家庭非常重要。这枚腕表可以准确地告诉我家乡的时间,保证我在问候家人时不会打扰他们的休息。  Travel:怎样跟
期刊
城市性格是我们热爱一座城市的理由,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产物,而它们也必然影响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  武汉、南京,同饮长江水,一样的历史久远,一样的文化厚重,却有着不同的城市个性。    老武汉    武汉的历史其实就是汉口开埠的历史。张之洞新政使武汉进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时期,武汉在中国经济地图上的“天元”地位开始确立。1911年那场革命,又把武汉推向了一呼百应的高度。    两江划三镇  长
期刊
看上去对时尚并不非常热衷的Oliver sedlinger拿出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小包,“这是位维也纳独立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他说。  我们的目光投向这件“时尚单品”,它安安静静地摊开在宽大的办公桌上,跟所有普通的腰包一样,一点也不招摇。我们不惊艳的神情丝毫没有打击到Oliver,他兴致勃勃地拿起,熟练地扣在腰间,然后,将位于倒三角形底部的两条不起眼的小带子,扣在右腿上——看到这一个步骤时,我们终于“
期刊
Travel:大多数情况下出游的理由是什么?  滕华弢:基本不会特别去旅游,一般都是工作。  Travel:旅行时一定要带的东西什么?为什么呢?说说背后的故事吧。  滕华弢:iphone和苹果笔记本电脑。都是一上市就买了。我出行一般不带相机,太麻烦,就用iphone拍照,而且上网也方便。每天拍的照片我会把它们导到笔记本电脑里面。  Travel:它曾经陪伴你去过哪些地方?  滕华弢:国内的大部分城
期刊
吴起全刚从九寨回来,去徒步。眼下,他正准备着第二天去张家口蔚县的小五台山,打算用一天的时间,走完五连峰。这个2002年就加入北大山鹰社的小伙子,皮肤晒得黝黑,双眼却炯炯有神,常用的背包就靠在桌腿边,随时准备出发的样子。  至今,吴起全自己也说不清楚,怎么就爱上了登山,怎么就进了北大山鹰社,怎么就一口气过了八年……要知道,北大山鹰社的训练堪比部队军训,由于在圈内声名显赫,每年报名的人数不下四五百,一
期刊
“蓝天白云是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从当年一本《红旗渠民工诗抄》,我们可以想象40多年前太行山深处,红旗渠把近十万修渠民工联在了一起。在今天看来,红旗渠已不仅仅是个浩大的工程,也不仅仅是条冰冷的渠道,她充满着鲜活的人性,是一群修渠人,对人生理想的信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0多年过去了,红旗渠水依然在流淌,红旗渠精神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几代林州人的心中。    家住
期刊
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成就,是毛泽东时代的经典之作。它们凝聚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凝结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辈革命家的心血。      下不来的黄鹤楼    1953年春,毛主席建国后首次来武汉。2月17日,听取中南局,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几位领导的工作汇报后,他着重谈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说过渡要有办法,像从汉口到武昌,要坐船一样:还说过渡时期类似过桥,走步像是过渡了年。  毛主席打这种比方是有来由的,因
期刊
左小似乎总是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无论唱歌还是旅行。在东南沿海长大,小时候经常出海,遇到海盗大干一场都是平常的事。足不是这样的经历造就左小的不一样,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在的左小,看起来偶尔也靠谱一下。比如,除了那把不离的刀,还会带上自己的唱片,类似于《美国》这种电影配乐的唱片——越发的乡土和田园。那唱片我们都知道,网上炒得热火朝天,他只拿来送朋友。  相比旅行,左小祖咒更喜欢想象中的风景,相信沿途坐在
期刊
Travel:旅行时一定要带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呢?说说背后的故事吧。  韩博:我在每天生活的城市经常会陷入一潭死水的局面,所以旅行是自我更新的一种办法,或者说,办法之一。的确,我会携带一些必备的物质上路,清洁用品,药品。使用胶片的徕卡照相机,但这些并不值得谈论,物质轻于鸿毛,旅行并非为了物质。旅行中一定要带的东西,是暂时清空的大脑——大脑中的印迹来自于生活,而旅行是为了短暂地超拔于生活,尤其是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