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在激素抵抗型哮喘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在激素抵抗型哮喘(SRA)的发病机理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SRA患者和非激素抵抗型哮喘(NSRA)患者的外周血,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嗜酸性粒细胞,分别应用DPH染色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嗜酸性粒细膜粘性和罗丹明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线粒体膜电位。结果SRA患者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HE)比例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膜粘滞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荧光强度下降。结论功能活跃的HE增多可能是SRA发生的机理之-,嗜酸性粒细胞膜流动性及线体膜电位的改变,有助于SRA和其他哮喘的鉴别。
其他文献
随着康复医学的普及,一些起步较早的康复科在配备了基本康复设备基础上,由于临床上升展新的治疗项目和科研方向新课题的需要,对高档次康复设备提供了更高的要求。高档次的康复设
目的比较小剂量抗抑郁药物盐酸帕罗西汀和匹维溴胺与单独应用盐酸帕罗西汀及单独应用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符合罗马(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目的:探讨6min步行实验在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可行 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正常对照者和50例CHP患者进行了6min步行实验(6-MWT),其中随机选取的12例患者于第二日进行了
冈下肌综合征 ( Muscali Infraspinatus Syndrome, MIS) 临床被误诊为 " 颈椎病 " 或 " 肩关节周围炎 " , 现就 1990年以来收治的 60例 MIS诊治情况做一回顾性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