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广大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走出一条既有自己办学特色,又适应时代要求,同时还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教学改革之路,是当前摆在广大高职院校教师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在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制约因素 多层次 模块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长期发展纲要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各种职业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特点。为此,高职院校开设了一大批应用型本科专业、高职专业和中职专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人才,最有效地在教学中实现工农结合等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通过分析研究现行实践课程模式,从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质量方面着手来总结和归纳课程模式在体系建设上原理和操作模式,提出符合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瓶颈”
  由于我国目前多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基本上是以改良为主,即对原有课程作“渐进式”修改,比照本科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计划来做补充,这就难免受到学位本科课程钢性结构的限制。实践课程开工不久,仍然难以做到跨学科、工学兼顾,难以对课程做模块化处理,难以适应职业类型和学生特点的多样性,难以应对职业结构的快速变革。这种上午通识教育下午职业培训的模式,难以解决职业教育体系多元化选择的问题。
  (二)主要制约因素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区域发展及院校发展不平衡。
  我国过去对学校的设置采取由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依各自管辖权限而设,学校缺乏独立自主性,同时现行体制下,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目标上,也不能进行准确定位,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而那些在校学习较好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做个好职员。许多调查还显示,副业比主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学历与职业关系并不成比例。我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在教育体制上,根源却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部门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专家组今年考核重点工学结合,明年提出人文建设,导致许多高职院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
  2.部分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高职特色,课程结构不合理现象仍很突出。
  随着高中段教育方面的普及,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职业学校生源好的时期,由于学生具备良好学习较深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其弊端未能显现,但在职业学校生源受到冲击,学生素质大幅度下滑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表现在学生学习准备严重不足,他们对专业基础理论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兴趣不浓厚,课堂纪律差,不肯学习。当然,高职学生的厌学原因还有许多,所以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多管齐下,但对职业院校来说,核心抓手是课程改革。只有通过课程改革,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课程体系,才有实施的基础。这也是研究探究课程改革实践的现实动因。
  3.高职课程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影响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课程评价设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仅为课程评价而评价,多数学校在评分之后,评价结果只以数字呈现,缺乏鲜活的背景资料,对考核方案没有深度理解。学生的课堂实践、课后训练、课前培训都未纳入考核范围。这种课程评价缺少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的分析和总结,更谈不上对教学的反馈、调整和改进,极大地削弱了课程评价的教学功能和反馈功能。
  二、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
  (一)高职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原理
  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能力标准。学生通过选修课形式达到相应能力标准,进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一种创新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上来说,提出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有什么岗设计什么能力标准,进而选修相应模块教学内容,注意吸收中外经典、教学理论,如用建构教学理论解释任务驱动模块划分,用认知规律解释能力递进模块划分;在方法上,我们提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课程解构方法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重构法。[1]如在课程重构法上分四步加以实现:1.对形成岗位能力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梳理,确定专业课教学内容;2.根据专项能力来划分专业选修课程模块;3.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教学组织,从而形成课程标准;4.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二)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操作模式
  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我们认为课程模块化包括四方面的操作模式:首先是模块的搭建,课程模块是一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基础理论与职业能力运用用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化,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模块,一个模块又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工作路径。其次是模块组合。模块内容通过课程标准引领专业知识,模块功能通过工作任务得以实现能力培养。每一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工作任务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再次,工作任务主要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单位任务,主要采取动作考核和行为描述进行考核,包括实践技能知识、技术理论考核及技能拓展训练等内容。最后是技能培训,参照国家的相应职业标准,明确培训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通过专业职业考核,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教师队伍改革
  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教师首先是课程专家,既要求个人素质上秉承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能够指导专业实践教学,又要求整个教学团队能够承担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技术应用研究的技术工程师秉承新的教学理念,打破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动态、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应用新型互动式教学和工学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其次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职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编制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不断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定和鼓励。最后从教学团队建设上看,争取成为学习型教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言传身教,以综合能力评定学生成绩,形成良好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学生依照模块选修学分,通过课程标准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管理,通过弹性学分制实现对教学过程管理,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它的课程以能力为学习单元进行组织,依据职业岗位形成能力体系;教师应根据职业能力进行组织和管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岗位兴趣和自身特点边工边学,学生按照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课程指南进行选课,这给学生很大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对多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而且可以在一个专门技术上进行深入学习。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技能考核为中心,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考核方式;主要方法是教考分离,实行形成性考试(技能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考试(职业评价)的结合;主要途径是校企合作共建考核评价体系,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首先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则正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整个课程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模式的开发,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以质量和特色取胜。
  参考文献:
  [1]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夏建国,郭扬.职教课程模式开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1EB079。
其他文献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校园招聘已成为企业员工招聘的重要渠道,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招聘形式,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优秀的人才,进
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所处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和目标的优化实现。但普通中学的高中普通班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了普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日前研发成功“高压线除冰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以清除高压线上的积冰,有效维护电力供应,还可避免人工高危作业,提高救灾抢险效率。
华能杨柳青电厂6号300MW单元机组磨煤机控制系统已投运十余年之久,控制系统软硬件逐渐老化,故障率增高,而且原磨煤机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监控操作不便捷。针对这些问题,对磨
2010年9月16日,德国电力巨头RWE公司与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在柏林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双方未来合作意向,预示比亚迪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欧洲电动车市场。
先秦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传达的朴素的学与教、差异性教学、知行合一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
摘 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呈现,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基础教育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状,城市学校的生源过于饱和,农村中小学出现大面积的萎缩,由此带来各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作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当下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过快 基础教育问题 教育资源  一、引言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