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能力以及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各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近年来,图书馆界已普遍开始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这对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尝试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重要性、当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具体建设措施四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实践;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N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65-0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交流也得以运用网络而更加便利,新时期的人们的学习方式因为信息技术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获取的途径也更加宽泛,过程也更加便捷。而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可以说是高端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必须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信息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面信息需求,我们必须要积极推进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以便为读者构建一个轻松、便捷、一站式的信息服务环境。
一、什么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的英文名称为: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目前在图书情报学界来说,IC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尽管许多学者或专家对IC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公认的基本观点是:是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物理空间这三要素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学习和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的信息共享环境。
高校图书馆IC则是以内容最为丰富的知识库为依托,支持校园内各个学科教学和研究,将校园内的各类用户团结在一起,实现整个学校甚至国内外公共、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我国各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不单是一个信息检索的机构,并且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以及服务学习者等重要的任务。高校图书馆服务主要面向大学生以及在校教师,工作重心也侧重于迎合师生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做好师生的图书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关键之所在。调查表明,新时期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基于协作和自由交换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希望图书馆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无障碍地运用图书馆的多种软、硬件设施与资源,能够在图书馆服务中得到更加细致周到的交流、指导与帮助。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
(一)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从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与服务来看,更多的工作人员仍然是将"读者第一"作为一句口号,而没有真正明白自身工作的服务宗旨,也并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一些高校图书馆对信息共享空间仍然处于观望状态,或是将其看做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还有的一些人更是不清楚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和作用。
(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在图书馆服务方面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他们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都非常的重视,可以说在人员的配备与培训、硬件设施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一整套完整且十分严格的管理机制。
(三)资金预算不足
要想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就必须有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做支撑,所添置的计算机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数量,其次在软件和硬件配置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设施与人力资源等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做支撑,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对于这一部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资金力量的缺乏也使得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迟缓。
四、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断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
全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为图书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地发展信息共享空间,就必须要高度地强调综合素质,首先必须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宗旨,那就是真正地从用户角度出发,尽一切努力去满足用户的研究与学习需求。
(二)重视服务管理和质量评估
服务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想实现科学的评价,首先必须要建立以读者为出发点的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促进馆员和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要在质量评价与跟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工作中的漏洞与不足,通过用户信息反馈发现问题的根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三)多方争取支持,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有效构建,经费问题也确实是建设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相关经费往往来源于学校的拨款,因此,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也要受到资金的限制。投入高是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一个特点,配套设施以及有序运转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高校必须要积极针对资金问题,广泛吸取多方支持,比如国家扶持、社会捐助等等,也可以尝试同其它社会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租赁设备来解决硬件问题,另外对部分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收费。
总结: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新形势为我们高校的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来说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信息共享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着眼现实,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积极研究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途径,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与完善,继而通过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来不断推进高校的教育发展,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华信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6.
[2]沈东婧.学科化专题阅览室构建[J].现代情报,2007,10.
[3]郝群.多伦多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7,5.
[4]熊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4:52~54.
[5]陈超群.信息共享空间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2007,9.
[6]孟默涵.把人文关怀引入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J].晋图学刊,2002,4:58,7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实践;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N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65-0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交流也得以运用网络而更加便利,新时期的人们的学习方式因为信息技术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获取的途径也更加宽泛,过程也更加便捷。而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可以说是高端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必须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信息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面信息需求,我们必须要积极推进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以便为读者构建一个轻松、便捷、一站式的信息服务环境。
一、什么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的英文名称为: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目前在图书情报学界来说,IC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尽管许多学者或专家对IC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公认的基本观点是:是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物理空间这三要素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个相互促进学习和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的信息共享环境。
高校图书馆IC则是以内容最为丰富的知识库为依托,支持校园内各个学科教学和研究,将校园内的各类用户团结在一起,实现整个学校甚至国内外公共、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我国各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不单是一个信息检索的机构,并且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以及服务学习者等重要的任务。高校图书馆服务主要面向大学生以及在校教师,工作重心也侧重于迎合师生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做好师生的图书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关键之所在。调查表明,新时期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基于协作和自由交换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希望图书馆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无障碍地运用图书馆的多种软、硬件设施与资源,能够在图书馆服务中得到更加细致周到的交流、指导与帮助。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
(一)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从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与服务来看,更多的工作人员仍然是将"读者第一"作为一句口号,而没有真正明白自身工作的服务宗旨,也并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一些高校图书馆对信息共享空间仍然处于观望状态,或是将其看做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还有的一些人更是不清楚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和作用。
(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在图书馆服务方面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他们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都非常的重视,可以说在人员的配备与培训、硬件设施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一整套完整且十分严格的管理机制。
(三)资金预算不足
要想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就必须有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做支撑,所添置的计算机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数量,其次在软件和硬件配置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设施与人力资源等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做支撑,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对于这一部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资金力量的缺乏也使得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迟缓。
四、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断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
全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为图书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地发展信息共享空间,就必须要高度地强调综合素质,首先必须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宗旨,那就是真正地从用户角度出发,尽一切努力去满足用户的研究与学习需求。
(二)重视服务管理和质量评估
服务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想实现科学的评价,首先必须要建立以读者为出发点的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促进馆员和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要在质量评价与跟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工作中的漏洞与不足,通过用户信息反馈发现问题的根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三)多方争取支持,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有效构建,经费问题也确实是建设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相关经费往往来源于学校的拨款,因此,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也要受到资金的限制。投入高是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一个特点,配套设施以及有序运转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高校必须要积极针对资金问题,广泛吸取多方支持,比如国家扶持、社会捐助等等,也可以尝试同其它社会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租赁设备来解决硬件问题,另外对部分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收费。
总结: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新形势为我们高校的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来说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信息共享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着眼现实,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积极研究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途径,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与完善,继而通过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来不断推进高校的教育发展,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华信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6.
[2]沈东婧.学科化专题阅览室构建[J].现代情报,2007,10.
[3]郝群.多伦多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7,5.
[4]熊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4:52~54.
[5]陈超群.信息共享空间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2007,9.
[6]孟默涵.把人文关怀引入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J].晋图学刊,2002,4: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