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规划角度浅析宋明清三版《清明上河图》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写实性。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代风俗画中的巅峰之作,这幅画对于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后人模仿的版本众多,本文选取了宋明清三个朝代的三版最负盛名的《清明上河图》,从自己专业出发,在城市规划层面上进行纵向比对研究,找寻其时代特征,挖掘图面传达给世人的不同朝代城市的差异和共同点。
  【关键词】宋明清;清明上河图;对比;城市规划
  
  世人熟知《清明上河图》,从原版到各种仿本,无论是哪版《清明上河图》,作者都将各种细节描绘的淋漓尽致,大到城市、建筑,小到桌椅板凳,甚至人物的表情、着装、动作都刻画的十分细腻,图中的每一个人物、动物、物品都能道出一段历史,但是本文并没有将这些细节列入研究范围之内,只是从城市规划这个宏观和其他较为微观的层面上进行纵向的比对研究。
  1 宋明清三版《清明上河图》概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第二个版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 构,以明代蘇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
  第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 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
  2 水系的功能以及与城市的关系
  宋明清三版清明上河图虽然绘制年代、作者、地理位置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是大概分成城郊、沿河、内城三段描绘当时的社会场景,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水系和城市的关系角度出发,比对研究画中城市的规划特点。
  宋画中所描绘的河即是汴河,该河是一条运河,横穿城的东西,而且是南北大运河的一段,是城市供应、商业经济的主要交通线。开封的对外交通主要依赖汴河,其畅通和淤塞对城市发展繁荣关系至为密切。宋画中靠城的一侧河岸明显经过了人工处理,整体比较规则,而且坡度也较陡,有的甚至直立水边,这肯定经过了驳岸处理。虽然做了一些处理,但是基本上除了商船的艇靠岸,普通居民并不在经常上下岸。通过图面我们看到,汴河里面将近30艘船全部都是货船,然后城市的布置也没有受到河道很大的影响,沿河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店铺、码头等等,很少有住宅,可见水系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属于单纯的交通功能。
  不难看出,三版图中,城市和水系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明朝苏州城,从春秋建城开始,就按规划逐步形成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和“前街后河”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城河围绕城墙,城市河道纵横,桥梁众多,街道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城市特色。这种规划原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苏州城已经开始实现了,因此,苏州双棋盘式城市格局是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杰出创造。而从图中的水系中不仅看到了商船,还开始找到普通人家以及负责城内交通的船只。
  清画中的河道相较之下略显冷清,只有一些体型巨大的商用大船,基本看不见自家用的船只,可见这个城市的水系和城市建设是比较独立的,郊区的河岸基本没有做驳岸的处理,只是停靠一些商用大船。不过有一点,是前两版中没有看到的,就是其中沿河布置的民居的形制,比前两版成熟很多。临水的房间和院落都会和水系做一个对景的处理。水系对于住宅来说,是作为景观出现的,而不具有承担居民交通的重要功能。大部分的人群还是聚集在陆地上。
  3 街道尺度
  芦原义信认为当街道的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的比值d/h < 1时,街道两侧的建筑就容易相互干扰。当d/h比值进一步小时,街道就是一种封闭、恐怖的感觉.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远离状态,直至有种空旷萧条之感。
  宋画中所描绘的一段道路,并不是城内的主干道,其宽度约15- 20 米,道路的相交形式有十字交叉、丁字交叉、斜交叉,道路密度相对密集,与城市的扩建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紧密的联系。这类街道都是“马车时代”的产物,沿街建筑比较低矮,大都为一、二层,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之比大多为1:1.1~1 : 2.4。我国传统街道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西方的广场的作用,商业街道中人总是沿街观看或购物,人的活动节奏缓慢,因此街道空间应有内向的亲切感。建筑与街道的比例是获得亲切感的重要因素。宋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商业街市的d/h=1.1~2.4,这种空间尺度关系总的感觉是适宜的、亲切的,易于商业活动。
  明画中的街道尺度和宋画中类似,但是看起来明显比宋画中宽阔。原因主要是因为街道两旁功能的设置,中国古代城市的“坊”(居住地区)和“市”(商业地区)原本有明确的区分,在从唐末到宋初的过程中,这种居住和商业的明确区分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生活需要的变化而渐渐消减。开封的市肆街道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店铺客栈可随处开设,甚至大门内外,也可以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宋画中对商贩的描绘细致入微,除了在固定的摊点叫卖的商贩外,还有很多南来北往拉着骆驼的商旅小贩。商业街的形成改变了城市交通的格局,吸引了大量的城内外与过境人流至街巷中,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而明画中的店铺明显较为正规和规整,交易大部分都在室内进行,极大的缓解了道路上的压力,这样说明了商业街的发展和成熟。
  清画中街道尺度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街道的平均宽度都在25-30米。街道上不仅有行人、马车,路中、路侧还有很多聚集的人群,这样的街道尺度就相当于将街道和广场有机结合了。
  4 交通组织
  宋画中对开封城市交通的描绘贯穿于画卷始末,不论是陆路交通还是水陆交通,其交通密度相对于当时的城市规模,已经不低,但交通状况依然井然有序。从图中反映的交通流特点会发现,无论行人马匹,还是车轿船舶,甚至包括汴河岸边的纤夫,都大体遵守了道路右侧通行的规则。可能也正是这一原则的存在,减少了拥阻现象,提高了道路尤其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明画中交通流线和组织明显没有宋画中表现的好,行人和车辆混在一起,不同方向的人流和车流也没有分开,不过苏州城中发达的水系交通,可能在一定程度缓解了陆地交通的压力,使陆地交通的速度减慢。
  清画中巨大的街道尺度并没有使交通变得杂乱无章,可以从图中看出道路分行的雏形了。马车在中间行驶,聚集的人群和行人靠道路两边。两个方向的人流和车流也基本分开了。这一点在宋明两版中体现的不够明显。
  5 小结
  《清明上河图》众所周知,对它的研究也是屡见不鲜,甚至产生一门叫做清明上河学的学科,三版《清明上河图》无论哪幅,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图面所能传达出来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包括地理、政治、建筑、规划、交通、文化、民俗等等,每件作品都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此文是从比较宏观和相对微观的角度上纵比了三幅巨作,看到了城市的发展、建筑的变化,以及因此带来的人物行为的变化。虽然只比较了这几个方面,但是确实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有对历史的考证,有对未来的借鉴。所以说,“图说历史”对于我们的建筑和规划专业来说,意义非凡。
  作者简介:
  张勍 1985年10月13日 女 籍贯:北京 研究生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各地文物保护单位相继发生火灾,对文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本文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就如何预防火灾,保护好文物保护单位,从制度和消防硬件设施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字】文物;消防安全;管理    2011年2月7日,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1号法海寺发生火灾,烧毁该寺大殿及法堂。2011年5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余庆桥发生火灾,该大
期刊
【摘 要】随着美好人居环境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概述景观数字化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居住区生态服务数字化设计时要注意的原则的方法。  【关键词】生态服务;数字化;景观    近来,随着城市住宅区域开发质量的不断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建构正在向低碳倡导、注重人文、技术与情感高度结合的方向前进。人们不再仅仅只关注户型、价
期刊
【摘 要】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不单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还需要人为的引入诸多辅助配套设施。从而,使得旅游地产的发展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我国旅游地产发展中存在着开发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以及缺少与当地的衔接性等问题。因此,在发展中应满足:区位布局的合理化、区域植根性的有效化,以及地产功能的动态调整化。  【关键词】经济转型;旅游商业地产;开发;发展  
期刊
“十二五”时期,我国住房保障的覆盖范围将更多地向中等偏下收入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拓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将无疑成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全和完善的重点。2008年以来,各地大规模的建造廉租住房实物,不但有效完成了扩大内需的历史任务,而且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短期内,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仍以建实物为主,全国部门城市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观点。  然而,公共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历史街区改造和古建筑利用等热点问题以及城市建设要求的思考,在宁波地域特色的古民居调研过程中,重点选择有一定特色的区域,并且分项对古民居建筑构件进行考察,使得地域特色和历史特征得以用技术资料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延续,同时为研究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延续积累宝贵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宁波;镇海;庄市镇;古民居    中国的古建筑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建筑演变积累了浓厚的
期刊
【摘 要】针对高速公路道路的施工质量一些通病,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手段、以及在各阶段各环节如何控制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道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对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采取了相应措施,但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針对公路路面的病害类型,提出相应的病害处治措施,并进一步对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病害类型    前言  因为车辆反复作用以及气候和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坏的现象。并且由于超载车辆长期的超负荷运营,更使得道路病害加快产生。所以,养护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要做到防治结合。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也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以前的唯功能性逐渐向功能与景观、生态相结合过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了比较重的份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可以起到生态保护,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还可以给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生态、和谐、美观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作为建筑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高速公路施工企业也不例外。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为社会能否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对公路施工企业来说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对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正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成本控制    新时期,要提高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确保投入资金发挥最大效
期刊
【摘 要】通过数值模拟,在既定工况下针对高速铁路隧道竖井的设置位置,对隧道内车体瞬变压力的影响展开研究,确定竖井位置的合理设置原则,参考以往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竖井;瞬变压力    1 引言  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已建成并成功运营多条高速铁路。我国属多山国家,长大隧道的出现在所难免。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隧道内出现的气动效应问题越发的严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