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播下一粒读书的种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备受关注,也因为效率问题而引发过多次的教学改革,可效果却不容乐观。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教委开始正视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委托地方上组织实施“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结果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总体成绩均未达到及格线。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中提到:“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文章里还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较好的学生的优异成绩,竟然得益于课外看书,可以说这是对教师花十年的时间用大量的课时进行苦口婆心授课的一个绝妙讽刺。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呼吁:“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关于此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应该从改进阅读教学开始:多读书, 读好书,读成本成册的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读出效率和效果,读出水平。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灵动的艺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考试还是育人?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一架升学的机器还是通过学习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堆积如山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还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学生轻松爱上语文?在不断的追问中,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的声音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真正的读书人,或者说要播下一粒“读书的种子”。诚哉斯言,商友敬先生的观点,当然不是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概括,但却是抓住了要害。
  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狠下功夫,那么语文教学的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诚然,每个学生若能好读书,读好书,那么这些学生的眼界必定高、目光必定清、趣味必定雅、心胸必定阔。有了这样的思想根基,就不至于堕入恶趣,就不至于成为一个浅俗的人。这个理想目标一旦实现,必定还语文教学一个应有的崇高地位——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心智成长而读书,为健全的青春和丰富的人生而读书。
  二、改进课堂教学
  20世纪以来,中国语文教学出现一大奇观:那就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一个学期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数套试卷,以每学期二三十篇文章为“例子”,进行非常“科学”细致的“拆解”、深入的“鑒赏”、精心的“把玩”、反复地“历练”,以此达到让学生“循例”学会听说读写、“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的目的。这样下来,为了那几十篇文章“讲深讲透”“析细析微”,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上, 大量的精力花在揣摩试卷上,学生也只好跟着教师茫茫然旋转,在课堂上不断地做笔记,在课外反复地做练习。
  而从根本上讲,课内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发挥组织、引导、激励、点拨的作用,点到为止,留有余地。应让负载信息量的自主式、感受式阅读占主导地位,多给学生独立读书、体悟、品味、背诵的时间。在教学中,要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注重鼓励学生大胆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可能地让学生从饱含着前人的生命体验、蕴藏着生活的哲理与智慧、流淌着生命的血液的语言文字中读出人韵人味,从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生获得生命表达的新形式。课堂上,少微言大义,少教条式拆解和技术性操作,使“课内的海明威”变得比“课外的海明威”更精彩。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自觉地、更多地搞好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精神家园
  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内在的一些美好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体验、美好情思挖掘出来,提升起来。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直面自我的心灵,直面自我的生命,真正做到“立人。”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感言:“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语文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汉语的精神家园。”无独有偶,著名教育专家韩军也呼吁: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神培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呢?
  1.引导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书籍。从课内向课外,教材中许多文本是从名篇名著中节选的,学完教材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将整篇文章或整本书读完。或要求学生定主题阅读,或给学生定范围阅读,或推荐名著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2.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注重积累与感受,乐于欣赏,敢于质疑,养成摘抄的习惯,养成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3.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向你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报告会,辩论会,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等。
  诚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并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一粒读书的种子。相信这粒种子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在学生生命成长的空间里,定然会蔚然成为一片葱茏!
其他文献
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高雅的审美情趣要靠有效的美育来培养,而美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它的美。  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是雕刻的材料,颜料是绘画的材料或是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语文作品中的语言是
期刊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认真研究古代节日风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移风易俗,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节日与节俗的意义  节日是相对与日常日子而言的,它是古人通过对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的观察和把握而约定俗成的;节庆民俗则是与农业文明的发生、发展同步萌芽出现的,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适应自然环境、调谐人际关系、传承文化理念的禁忌、
期刊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起点,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快更有效的传授给学生知识,并能让学生牢固的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期刊
教学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活动,是师生之间对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传递与接受动态过程的统一。要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除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巧外,加强情感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在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人的过程中具有的功能、作用及其实施的方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一)情感教育是智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对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受近年来风行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启发而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一
期刊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如何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阶段青少年教育中那种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才轻成仁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青少年在所谓的现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常常会脱离课本,舍近求远地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写作技巧,孰不知,最好的写作范本往往正是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阅读与写作又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承,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离开阅读学写作,或离开写作学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教师更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模
期刊
经过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虽历经沧桑,仍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学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对学生积词累句、品味优美佳句、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意义重大。  一、在诵读中感悟国学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带领者。一个班集体的管理成功与否,与班主任的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那非得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呢?  一、班主任应该是个释家  要想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班主任就应该充满对学生的爱,就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班主任
期刊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语文教学就应该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