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诵在你的课堂上生辉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iy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缺少了朗诵,语文教学就缺少了一半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从谈起。那么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朗诵能增加学生阅读积累,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朗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采用反复诵读把所学的东西贯穿起来记忆,用深入思考把所学的东西贯通起来理解。北宋教育家张载也说过:“书须成诵,则学进矣。”这些名言都点明了熟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意义。我们记忆知识,朗读,吟咏的效果远比默记,理解要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巴金,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家都运用过朗读进行记忆积累。
  
  二、朗诵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认知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明了朗诵有助于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先生读书一节,初读觉得好玩,再读觉得有味儿,反复读引人入胜;俞平伯先生教授红楼,让学生静观,自己则不时品咂,好,一会又一个好,让人不禁产生亟不可待的读书欲望。真可谓:“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久读深得其中味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只有沉浸书中,全身心的体验,才能得其妙,悟其真,感其情。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再现作者当时的心境。
  
  三、朗诵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领悟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比如我在教学《乡愁》一课时,紧紧抓住诵读品味这条线引导学生感悟赏析。在引导学生探究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时,我利用导入音乐明确诗歌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的方法,在反复比较中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分片断悟读,来体会其中的情感之美。课文《画山绣水》描写了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所组成的美丽画卷。教学时,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使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在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美的音质中,进入了如诗如画的情境,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他们走进作品,接近作者的向往。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要求学习者对文本不仅要认知,而且要感悟,要有情感的投入,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朗诵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而朗读正是让阅读主体把内涵丰富的个性特征放在阅读客体中来理解,来表达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提高其阅读能力重要途径。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仅用眼睛去接受性阅读,只能把这几句诗记下来,而如果高声地、反复地诵读,不仅可以把诗句记下来,而且可以表达出读者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且让读者把自己对诗中所表达的慷慨豪迈的情感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情感神态中得到了质的飞升!
  
  五、朗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语感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语言敏感的程度。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书声”,哪有“锦心绣口、三寸灵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语文教学注重积淀语感是加强素质教育之根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叶圣陶先生提出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改变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阅读方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只有大声朗读,方能读出李白胸中慷慨悲壮之感。“
  
  六、朗诵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文章不厌百回读”,只有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语病,只有读,才能体会作者言辞之妙。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荷塘容易描写,月色则较难描绘;画家做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清代的国画理论家汤贻汾曾说:“画月下之景,大者亦晦,在晦中而须空明”,要在晦暗中见空明,是很需要独特的表现手法的。而朱先生凭着独特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描绘的精妙绝伦。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这些意味隽永的语句只有靠深情的诵读、用心的体会才能领悟其精妙。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语言仿写状物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能否遵循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效教学它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它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教学效益,即对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综合选择和使用各种教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有效教学也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和内心情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生作文就是练习将日常生活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创造,再用最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更具鲜明个性的形象综合体。由于初中学生受年龄和生活阅历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要他们把直观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转化成饱含情感且有一定理性思维的书面语言肯定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常常在作文课上发现一些学生面
期刊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  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1.形成良好的
期刊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分析    
期刊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现今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
期刊
第一课时    一、扣题设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提问:你看到课题“中国石”后会想些什么?(“中国石”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为什么把它叫“中国石”?……)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1)“中国石”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把它叫“中国石”?(“中国石”有拳头大小,黄白色,不仅整体酷似祖国版图,连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
期刊
内容摘要:现在的职业教育要求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工基课程教学內容、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进行探讨,就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付诸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电子通信专业教学 方法手段 改革创新     一、引言     我院的办
期刊
化学活动课是现代中学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化学课程的一种有效形式,化学活动课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课一样也应有其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施教策略、以及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及评价体系。但由于这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性课程,因此要组织和开展好化学活动课的教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提高认识和展开规划。    一、明确目标    化学活动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
期刊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想象能力增强对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借助完形心理在小说教学中实现。完形心理又称心理的“完形趋向”,指人脑神经系统的一种独特的组织功能,心理学家解释为“只要已具备了主要的条件,心理的组织作用总是力趋于完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尚不完整的事情,人们总是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