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为什么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但是,地点选在何处?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要举行阅兵式,所以在选择地点上,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有阅兵场地。
  当时,有两个地点可供选择。一是西苑机场。这一地點有利的方面是这里曾经举行过欢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入北平的阅兵式,场地开阔,距离市区远,不影响市内交通;不利的方面是,这里距离市区较远,群众往来不方便,在这里举行大型阅兵式,需要建造一座检阅台,工程浩大,需耗费大量资金。二是天安门广场。这里有天安门城楼,是现成的检阅台。它位于市中心,群众往来方便。它的缺点在于,阅兵场地狭小,并且还要影响市内交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将这两个地方都报给了中央,供中央选择。周恩来经过再三考虑,最后确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可是,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杂草丛生,需要清理。天安门城楼也很破旧,需要装修粉刷。广场上,还要树立一根旗杆,以升国旗之用。这些工作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才能争取在10月1日按期举行开国大典。北京市政府向各界发出号召,动员人们清运垃圾。
  天安门城楼粉刷一新后,悬挂了毛泽东的画像,并且书写了两条标语。这两条标语,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一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标语的书写者是钟灵。
  为了安装旗杆,当时在天安门广场的石板地上建了一个3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墩,周围还修建了护栏,中间竖了一根22米高的铁管,这就是旗杆。随后,北京市建设局的同志,又在天安门城楼西南角安装了一个电动按钮。然后用电线将它和旗杆基座里的总开关与计时器连起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当时采用了双电源供电。这一切完成之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如期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然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其他文献
近日,纪念遵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員会成立30周年暨工作总结会在遵义宾馆召开。中国关工委办公室向会议发来贺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致以衷心的祝贺,向全市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广大“五老”和关工委干部表示诚挚的问候。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贵州省关工委及贵阳、安顺、毕节等8个市(州)关工委向会议发来贺信,团市委书记牛伟代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侨联等群团组织向会议的召开致贺词。  
期刊
10月22日,《晚晴》杂志2019年读者见面会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举行。200余名老年人来到活动现场,畅聊阅读《晚晴》的心得体会,并现场订阅2020年度《晚晴》杂志。  活动中,《晚晴》副总编辑梁健对杂志的发展历程、办刊思路、栏目设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今后《晚晴》杂志将更贴近实际生活、贴近老年人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出更精品的内容,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
期刊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提高,由开国大典时的“万国造”变为“苏式”武器装备的基本统一。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的伟大节日,首都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十时,毛泽东主席偕同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应邀参加我国国庆典礼的各国政府代表团主要贵宾们登上
期刊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阅兵,这次阅兵也成为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此次阅兵式,不仅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世界以震惊,表现了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困难,捍卫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坚强决心。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当天参加庆祝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
期刊
解放战争中,他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和国民党军拼过刺刀,在山势险峻的湘西和土匪“掰过手腕”。  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了特等功。  凯旋之后,他继续投身国防事业,上世纪70年代来到祖国南疆,从此扎根祖国边陲。  离休后,李延年把自己获得的大部分奖章和证书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他说,红色
期刊
阅兵式  阅兵式是部队按规定的队形和礼节,接受阅兵首长从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  分列式  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按通过方式划分可分为:徒步列队、车辆列队或者空中列队。部分国家阅兵时徒步列队使用专门的正步通过检阅台。通常受阅次序为:徒步方阵——车辆方阵——空中列队。有时阅兵只有徒步方阵的检阅而没有车辆或空中列队的检阅。空中列队通常在地面方阵之后或同时通过检阅
期刊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走进国家殿堂,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  于敏、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他們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脊梁;他们与共和国同行,与时代同行,所拥有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国人。
期刊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后,在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他要求再调5度,最终正确的指令使卫
期刊
有谁能皓首穷经埋在古籍里,收集2000多种方药、筛选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只为快速找到抗疟灵感?有谁能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还能再坚定地多尝试一次,最终找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将对疟原虫抑制率提高到100%?有谁能在试验环境简陋,没有通风系统、实验防护的情况下,患上中毒性肝炎后仍然坚守科研一线?有谁能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确保青蒿素的安全使用?有谁能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不顾自身安危,第
期刊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個党员的信仰——“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我有什么功劳啊?”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