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功能材料在去除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方面的应用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巴胺又名4-(2-乙氨基)-苯-1,2-二酚,类似于海洋生物贻贝分泌的强黏附性蛋白.在含氧的水溶液条件下,多巴胺可发生自聚反应生成聚多巴胺(PDA).聚多巴胺具有强附着性,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薄膜层.聚多巴胺层具有如邻苯二酚和胺基等官能团,能够实现复合材料的功能化.本文从聚多巴胺的自聚-附着机理入手,介绍了聚多巴胺功能材料在去除水中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
其他文献
使用在线分析仪于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城区对大气中的苯系物(BTEX)进行连续监测.监测期间BTEX平均体积分数为(5.05±5.23)×10-9,其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及邻二甲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51±1.70)×10-9、(2.22±2.05)×10-9、(0.38±0.46)×10-9、(0.53±0.56)×10-9和(0.41±0.46)×10-9.BTEX浓度低于早前研究,季节变化也有所差异.BTEX日变化特征为白天浓度低于夜晚,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浓度最低值分别出现
2019年5-6月采集了环渤海20个渔港的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成光检测器串联方法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分析了其分布和组成特征,采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法(PMF)对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采用效应区间中低值法和中值商法评估其生态风险.10种PAHs的检出率达到100%,表明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16种PAHs总含量为1092.87-4196.88 μg·kg-1,平均值为2642.05 μg·kg-1.相比国内外其它海域,环渤海渔港PAHs含量处于中高水平,含量由高到
抗生素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被降解或残留在环境介质和环境生物体内.在土壤中形成不可提取态残留(NERs)是抗生素重要的环境归趋,然而有关土壤中抗生素NERs形成机理和环境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NERs的形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抗生素的环境危害,但当土壤环境条件改变时NERs仍有重新释放的潜在风险.本文在综述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来源、浓度和风险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壤中抗生素的归趋,讨论了NERs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并指出了环境中抗生素的归趋尤其是NERs的研
为了解开放扬尘源重金属成分谱特征,对孝感市孝南区道路扬尘、土壤扬尘、城市降尘、建筑扬尘和堆场扬尘进行调查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扬尘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扬尘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扬尘中Mn、Cr、Zn、Cu、Co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6.4、127.6、574.3、42.9、17.9、69.0 mg·kg-1,均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扬尘中Zn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Pb,M
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因其对人类健康有着潜在危害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快速、灵敏、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以便对其及时管理和防治.生物检测技术在实现对抗生素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成本、快速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包括微生物检测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基于免疫抗体和核酸适配体两种生物识别元件的检测原理和特点,对近年来采用这两种识别方式建立起的生物检测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检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抗生素
硫化物沉淀法是最常用的处理含砷废水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无定形硫化砷渣,砷渣中的砷元素在微生物和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引起二次污染.因此本文选取硫化砷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含砷废水的处理思路,将硫化砷在氧化性条件下转化成化学性质和结构稳定的臭葱石,同时回收单质硫,单质硫的回收率为90%左右,最终实现无定形硫化砷的稳定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实验条件是水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20℃和10h,最佳pH值为3,最佳的Fe/As摩尔比为1.2∶1;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硫化砷能够一步直
为了解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研究区采集水稻45件、玉米32件、红薯18件及其种植土壤样品90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 Ni、Pb、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食用农作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研究区水稻田、玉米地和红薯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Cd、Hg、As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稻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88.9%、62.2%
利用阳离子型淀粉复合聚合氯化铝(PAC)制得的混凝剂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处理,并进行多因素影响下的比较分析.Zeta电位、扫描电镜等结果表明,相比传统PAC,复合混凝剂所带正电荷量升高,它对藻细胞的电中和作用是对蓝藻重要的去除机理,而PAC水解产物和改性淀粉的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也有重要作用.在所选范围内,复合混凝剂在弱酸性(pH=5.5)和中性条件下(pH=7.5)的去除效果较好,最佳去除率能超过80%.不同pH下复合混凝剂对蓝藻的去除存在最佳投加量,投加量过高时它对蓝藻的去除率发生下降.当达到最佳去除率
虽然电动汽车在行驶阶段不直接排放温室气体,但是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在生产阶段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以11个不同的车载锂离子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将环境特性指标引入动力电池组的综合环境评价领域.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框架,总结出包含足迹家族类指标、资源耗竭类指标和毒性损害类指标的评价体系.采取灰色关联和熵权组合赋权法计算权重.详细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不同成分在生产阶段的综合环境影响.结果 表明,对于综合环境评价中的足迹家族指标,FeS2SS电池组在碳足迹和生态足迹的环境潜值最小;对于资源耗竭指标,FeS2SS在酸化
为全面了解涡北煤矿外围农田玉米重金属污染现状,本文测定了玉米籽粒及对应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及综合污染指数分析重金属在玉米籽粒中的污染状况,并采用美国EPAMMSOILS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摄食玉米对人体造成的重金属健康风险.结果 表明,研究区玉米籽粒中Ni、As、Cr、Zn、Cu、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3、0.11、0.81、23.76、2.09、0.01、0.23 mg·kg-1,除Ni和Pb外,其它重金属含量均值均未超过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显示Ni和Pb为4.26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