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597X(2007)12-0129-02
【摘要】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和抗躁狂药等类别。随着人们对精神障碍诊治的不断重视,治病精神障碍药物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 精神障碍;药物;合理应用;进展
Treatment dysphrenia medicin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YANG Jin-xia
【Abstract】 reated the dysphrenia medicine, in the tradition has included the anti- neurosis medicine, the anti- despondent medicinething and anti- is hottemperedof the same kind leaves. Unceasingly takes along with the people to the dysphrenia diagnosis, to treat an illness the dysphrenia medicine to expand to the general hospital and the community hospital concerns these medicines the progress 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elementary knowledge, also should perform to promote.
【key word】dysphrenia; Medicin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Progress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愈重视精神障碍的诊治,药物治疗在半个世纪中也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导方向之一,而且有助于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全面开展。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物几个类别。鉴于上述药物所治疗的适应症不断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再加上药物类别的日新月异,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
1 抗精神病药物
1.1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①氯丙嗪和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是第1个问世的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在50年代占首选位置。氯丙嗪的系统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既往视为顽症的幻觉、妄想、攻击、违拗以及退缩、木僵等症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其后精神药物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②非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丁酰苯类化合物的代表药氟哌啶醇,也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属于高效低用量的药物,其优越性在于它属一种非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可以连续注射,使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患者得到控制而且无内脏并发症。这种疗法被称为快速神经阻断剂治疗,构成临床控制兴奋的常用手段。
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新型抗精神病药,和传统药相比,它具有较高的效能,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退缩、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和意向缺乏有一定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在用量较低的情况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反应,长期使用尚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报道。90年代以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继问世,被一些国家列为首选药物。
利培酮(risperidone)是SDAs中的首创药物,为5-HT2,D2受体阻断剂,另对α1,α2和H1受体也具高度亲合力,属于苯丙异恶唑(benzisoxazol)化合物,在2~6 mg/d治疗剂量下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兴奋、攻击、幻觉、妄想、违拗)和阴性症状皆有效,且可改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偶可见困倦、乏力或体位性低血压。
2 抗抑郁药物
传统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TCAs是国内外多年来使用最广泛的抗抑郁剂,主要作用机制为其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或/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并提高它们在突触间的含量而产生抗抑郁作用。由于这些药物还作用于α1,H1,M1等受体,故在治疗中易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90年代以来畅行全球的新型抗抑郁剂,国内已推广使用。这类药物与TCAs有相同疗效,服法简便,只需qd,而且没有TCAs或MAOIs的不良反应。 SSRI类中的首创药是氟西汀(fluoxetin),20 mg/次,qd,多年来已为全球的畅销药。后来有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和氟伏沙明(fluvoxamine)等。
这些药品的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有所差别,主要是胃肠不适和短暂的焦虑不安或睡眠障碍。
3 抗焦虑药物
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患病率几乎占人口的2%~4%,如果再包括恐怖症、强迫症以及各种应激反应、适应性障碍和躯体病症伴发的焦虑障碍,则发病率更高。现在抗焦虑药物对上述病症均有疗效,因此国内外抗焦虑药处方量占各药处方总数的前列。抗焦虑药的安全性虽很高,但使用不当或滥用仍产生了很多的依赖性问题。
3.1 常用的抗焦虑药物:阿普唑仑(alprazolam)或劳拉西泮(lorazepam)均为中短半衰期的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急性焦虑症或惊恐性障碍(panic disorder),显效较快。常用治疗睡眠障碍的BZD艾司唑仑(estazolam,即舒乐安定)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者。三唑仑(triazolam)或米达唑仑(midazolam)两者均为超短半衰期的BZD,当前用于治疗入睡困难者。以控制激动为主的BZD目前以氯硝西泮为代表,口服或注射可控制阿片戒断时的激动不安或焦虑症时的惊恐发作,口服1~2 mg/次,bid或tid;或肌注2 mg。氯硝安定小剂量口服(1~2 mg,bid或tid)可控制冲动性障碍或人格异常者的激情发作。
3.2 新型抗焦虑药物:5-HT1A激动剂丁螺环酮(buspizone)是非BZD药物的首创药,通过激动脑内5-HT1A受体作用于抑制性前膜自身受体来改变焦虑情绪。丁螺环酮属于全新类型的抗焦虑药,它不产生镇静作用,无肌松作用,长期使用也无戒断症状。惟本品起效徐缓,需数周才能发挥作用,不如BZD那么快速,但长期应用无成瘾性,仅可发生短暂恶心、头昏或不安等不良反应,因此,药理学界与临床人员对本药的评价尚未一致。
4 抗躁狂药物
经典抗躁狂药物碳酸锂。是控制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的药物。代表药是碳酸锂,除了治疗躁狂发作外,它对躁狂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也具有防止反复发作的效果,长期使用维持量为(0.75~1.0 g/d)可使50%~70%患者减少或防止发作。这一治疗方案已成为经典用药。 碳酸锂的使用范围很窄,不能广泛用于各种精神障碍,而且因为这种无机化合物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在系统治疗时需监测血锂含量来指导用量,否则可发生轻重不等的中毒症状,救治不当可引起死亡。
参考文献
[1] 姜佐宁.治疗精神障碍药物.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90~1302 作者单位: 226006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
【文章编号】: 1004-597X(2007)12-0129-02
【摘要】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和抗躁狂药等类别。随着人们对精神障碍诊治的不断重视,治病精神障碍药物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 精神障碍;药物;合理应用;进展
Treatment dysphrenia medicin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YANG Jin-xia
【Abstract】 reated the dysphrenia medicine, in the tradition has included the anti- neurosis medicine, the anti- despondent medicinething and anti- is hottemperedof the same kind leaves. Unceasingly takes along with the people to the dysphrenia diagnosis, to treat an illness the dysphrenia medicine to expand to the general hospital and the community hospital concerns these medicines the progress 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elementary knowledge, also should perform to promote.
【key word】dysphrenia; Medicin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Progress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愈重视精神障碍的诊治,药物治疗在半个世纪中也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导方向之一,而且有助于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全面开展。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物几个类别。鉴于上述药物所治疗的适应症不断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再加上药物类别的日新月异,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
1 抗精神病药物
1.1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①氯丙嗪和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是第1个问世的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在50年代占首选位置。氯丙嗪的系统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既往视为顽症的幻觉、妄想、攻击、违拗以及退缩、木僵等症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其后精神药物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②非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丁酰苯类化合物的代表药氟哌啶醇,也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属于高效低用量的药物,其优越性在于它属一种非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可以连续注射,使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患者得到控制而且无内脏并发症。这种疗法被称为快速神经阻断剂治疗,构成临床控制兴奋的常用手段。
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新型抗精神病药,和传统药相比,它具有较高的效能,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退缩、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和意向缺乏有一定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在用量较低的情况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反应,长期使用尚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报道。90年代以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继问世,被一些国家列为首选药物。
利培酮(risperidone)是SDAs中的首创药物,为5-HT2,D2受体阻断剂,另对α1,α2和H1受体也具高度亲合力,属于苯丙异恶唑(benzisoxazol)化合物,在2~6 mg/d治疗剂量下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兴奋、攻击、幻觉、妄想、违拗)和阴性症状皆有效,且可改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偶可见困倦、乏力或体位性低血压。
2 抗抑郁药物
传统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TCAs是国内外多年来使用最广泛的抗抑郁剂,主要作用机制为其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或/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并提高它们在突触间的含量而产生抗抑郁作用。由于这些药物还作用于α1,H1,M1等受体,故在治疗中易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90年代以来畅行全球的新型抗抑郁剂,国内已推广使用。这类药物与TCAs有相同疗效,服法简便,只需qd,而且没有TCAs或MAOIs的不良反应。 SSRI类中的首创药是氟西汀(fluoxetin),20 mg/次,qd,多年来已为全球的畅销药。后来有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和氟伏沙明(fluvoxamine)等。
这些药品的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有所差别,主要是胃肠不适和短暂的焦虑不安或睡眠障碍。
3 抗焦虑药物
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患病率几乎占人口的2%~4%,如果再包括恐怖症、强迫症以及各种应激反应、适应性障碍和躯体病症伴发的焦虑障碍,则发病率更高。现在抗焦虑药物对上述病症均有疗效,因此国内外抗焦虑药处方量占各药处方总数的前列。抗焦虑药的安全性虽很高,但使用不当或滥用仍产生了很多的依赖性问题。
3.1 常用的抗焦虑药物:阿普唑仑(alprazolam)或劳拉西泮(lorazepam)均为中短半衰期的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急性焦虑症或惊恐性障碍(panic disorder),显效较快。常用治疗睡眠障碍的BZD艾司唑仑(estazolam,即舒乐安定)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者。三唑仑(triazolam)或米达唑仑(midazolam)两者均为超短半衰期的BZD,当前用于治疗入睡困难者。以控制激动为主的BZD目前以氯硝西泮为代表,口服或注射可控制阿片戒断时的激动不安或焦虑症时的惊恐发作,口服1~2 mg/次,bid或tid;或肌注2 mg。氯硝安定小剂量口服(1~2 mg,bid或tid)可控制冲动性障碍或人格异常者的激情发作。
3.2 新型抗焦虑药物:5-HT1A激动剂丁螺环酮(buspizone)是非BZD药物的首创药,通过激动脑内5-HT1A受体作用于抑制性前膜自身受体来改变焦虑情绪。丁螺环酮属于全新类型的抗焦虑药,它不产生镇静作用,无肌松作用,长期使用也无戒断症状。惟本品起效徐缓,需数周才能发挥作用,不如BZD那么快速,但长期应用无成瘾性,仅可发生短暂恶心、头昏或不安等不良反应,因此,药理学界与临床人员对本药的评价尚未一致。
4 抗躁狂药物
经典抗躁狂药物碳酸锂。是控制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的药物。代表药是碳酸锂,除了治疗躁狂发作外,它对躁狂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也具有防止反复发作的效果,长期使用维持量为(0.75~1.0 g/d)可使50%~70%患者减少或防止发作。这一治疗方案已成为经典用药。 碳酸锂的使用范围很窄,不能广泛用于各种精神障碍,而且因为这种无机化合物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在系统治疗时需监测血锂含量来指导用量,否则可发生轻重不等的中毒症状,救治不当可引起死亡。
参考文献
[1] 姜佐宁.治疗精神障碍药物.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90~1302 作者单位: 226006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