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有效探索

来源 :桂海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骨干力量。福建省南平市通过下派村支书,以“制度创新”为载体、以“先进后退”为路径、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要手段、以创建“一套好机制”为目标,采取“合力推进”的方式,有效地改善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结构,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后备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福建南平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3-0032-05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骨干力量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进入新世纪,尽管我国先后制定了许多惠农支农强农政策,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但现实中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好的带头人队伍。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贯彻、落实;农民的冷暖疾苦、愿望要求靠他们来反映和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方能起到领头雁作用。
  2009年4月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指出,“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这些论述都表明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10年6月28日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党的基层组织379.2万个,其中34224个乡镇建立了党组织, 59.8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组织。乡镇、村党组织数约占全国基层党组织总数的16.7%。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799.5万名,其中农牧渔民党员2402万,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30.8%[1]。这些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肩负着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农村美好家园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选出高素质的带头人
  一是队伍老化,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补充。“三个党员八颗牙,还有一颗是假牙”,这形象地说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年纪偏大。目前,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如宗派势力、家族势力、村干部个人私心、素质相对高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市场经济负面冲击、基层党组织弱化导致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减弱等,使得农村发展党员步履艰难,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后备队伍的建设。如黑龙江省桦南县个别村党组织多年不发展党员,村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上搞“家族化”、“排除异己”、阻碍优秀青年农民和回乡农民工入党[2]。二是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有文化、年纪轻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村级干部人才匮乏。根据中组部2010年6月28日发表统计数字表明,截止2009年底,全国村党支部书记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9.6%。又据张晓红2010年对我国A市农村调查显示,在走访的32个村的155名农民党员中,大专以上的9人,占5.8%,中专(高中)以上的42人,占27.1%,初中以下的113人,占72.3%,其中文盲党员10人[3]。可见,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选出高素质带头人。
  (二)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工作能力不强,不利于高素质带头人的培养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年龄、文化、性格、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素质不高,无钱办事、无人办事和无能力办事的问题普遍存在[4]。目前,我国社会还处在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但是,不少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仍习惯地运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一套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来指导和从事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及党领导下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忙于完成上级交办的征地、税收和计划生育等任务,为群众办实事少。同时,由于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低,民主法制观念不强等原因,使部分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较低,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没有能够想出好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制度化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式仍旧依靠行政命令;有的党员干部办事方式方法简单化、工作态度粗暴,引起了干群党群关系紧张。如农村的青山拍卖、土地转让、工程发包、各种补助款发放、村干部工资报酬等事项都是群众最关注的大事,应先由领导班子集体商议,再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而这些大事往往是少数村干部一定了之,造成社会不稳定。这样的执政环境,大大地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工作能力,不利于高素质带头人的培养。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缺乏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
  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品质和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全面实施,上面各级各部门所布置的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要通过他们“这根针”落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可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件件要挂帅,事事缠在身”。大到山林纠纷,小到鸡毛蒜皮;“狗混熟了,人搞生了,腿跑断了,气受够了,心累死了,形象黑了”;上头批评,下头埋怨,村干部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工作现实处境。近年来,为稳定村干部队伍,激励广大村干部干事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些地方特别是发达地区在努力探索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增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激励保障机制。但从总体讲,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贯彻是不到位的,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或者没有贯彻落实村干部报酬的最低保障线,没有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离职补偿制度;有些地方基层干部的工资和补贴都不能如期发放。2010年7月河北日报曾报道该省某村拖欠原村党支部书记5000多元,拖欠时间长达10多年的事件。陕西省长武县的部分村也出现连续9年没有给村干部发放补贴的情况[5]。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同样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他们是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上的。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支部书记工作更忙、负担更重、责任更大,没有应有的保障机制,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带头人了。
  
  三、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999年以来,南平市积极顺应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民主法制薄弱、宗派势力影响大、干群关系紧张、乡村工作脱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加强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从那时起南平市开始对如何结合村级换届,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考核的办法,从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支部书记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全市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分四轮下派2152位干部到农村任村支部书记。下派村支书与农民支书相比有优势:一是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高、见识较广,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优势,加上在村里没有宗亲和利益瓜葛,办事公正,又不拿村里工资,不增加基层负担,受群众欢迎。二是与原来的驻村工作队相比,他们一派三年,责任意识比较强,工作思路比较好,干事创业氛围较浓。三是他们扎根基层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全天候工作、全方位服务。他们既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多的问题做起,又带头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下派村支书的“为”体现村级党组织的“位”,有效地促进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增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以“制度创新”为载体,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纵观新中国60多年来的农村发展史,每个时期不乏下派干部。土改时期的“老八路”、“四清”时期的拔“白旗”工作组、“文革”时期的宣讲队以及农业学大寨中的“三同”工作队、改革开放时期的扶贫工作队;此外,还有“社教”干部,加上平时以收统筹、抓计生等中心任务的挂点包村干部,林林总总可谓基本上没有中断,但收效都不如下派村支书的大。
  南平下派村支书做法是一种制度创新,形成一套新的农村工作机制,对下派干部既给任务和责任,也给政策和保障,让干部干有空间、做有奔头。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投身基层建功立业,并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下派干部竭尽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优惠待遇方面,南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下派干部以优惠待遇,以关心激励下派村支书。其中最主要的是实行“四保四优”政策:下派期间保留编制,保留职务(职称),保留工资,保留津贴(福利、奖金);在机构改革时优先占用所在单位编制,职务(岗位)工资优先上浮一档,年度考核优秀指标按30%优先安排,实绩显著、群众公认者优先提拔重用。2007年12月,为适应机关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的要求,南平对下派村支书管理和待遇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了调整完善。同时,南平还为下派村支书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其子女就学、配偶下岗再就业也给予特殊照顾;对优秀下派村支书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营造良好的创业干事氛围,等等。在管理方面,制定了周密、严格的考核、评比标准,组织部专门成立干部二科,加强对下派干部的培训、指导和管理,对成绩突出的下派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则及时予以调整。通过机制创新,南平下派村支书这项制度与过去向农村派驻工作队完全不同,不是以完成突击性、阶段性工作为主,而是以第一责任人身份直接承担下派村的党组织和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面责任;下派村支书改变过去工作队的模式,既不是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下去指手划脚,也不是短期的一时之策,而是下派三年,以一个较长的工作周期来推动农村发展。
  通过下派村支书的传帮带,村级组织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和领导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南平市村级班子素质结构明显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 1.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增加了32.3 %,经济能人增加了144%;全市达到“五个好”目标的村党支部由616个增加到1010个[6]99。下派村支书不仅直接改善了村党组织班子的整体结构,而且通过抓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及村级配套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从而推动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二)以“先进后退”为路径,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这表明党中央主张下派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加强党建工作,以先进带后进,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体现党在农村工作中的“进”。南平下派村支书恰恰就是坚持了“进”,正是这种“进”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统一起来,推进了农民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南平推动农村深层次变革,建立一套新的机制,创造条件不断地“进”,是为了以后的“退”。如小孩不养到18岁就让他自立,他可能犯罪、可能走向反面。为此,南平实行“高位嫁接、重心下移”。“高位嫁接”就是通过把较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和文明成果、较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农村一线,引导和提高农民,实现“三农”质的提升;“重心下移”就是通过人才的派遣和组合,实现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并引导各种资源向农村流动。南平下派村支书全部从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下派村支书以高视野、高标准制定实施发展党员的规划,不断拓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渠道、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改变了长期困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党员发展问题。下派村支书把农村致富能人引导、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扶持、培养成为能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从而推动一批农村党员骨干带头调整种植结构,领办企业,接受科技知识的辐射,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和群众的主心骨。10年来,南平市1218个下派村共发展新党员816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351名,为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99。
  从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驻村服务,是农村目前缺乏较高素质人才的应急之举。从长久考虑,要真正实现农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最终还要靠农村本土的力量。为了培养本土力量,南平通过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将“六大员”(村级农民技术员,村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协管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村级文化协管员)纳入统一管理,强化了村两委对“六大员”的管理、监督和工作上的协调,初步形成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员和“六大员”为骨干的农村基层服务团队,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凝聚群众增强了有生力量。“六大员”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听从群众的召唤,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和支持。南平不少地方把“六大员”队伍建设与村级后备干部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为村级班子储备和输送人才。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南平市“六大员”中共有3098人被列为入党培养考察对象,2332人被列入村级后备干部[7]81。下派村支书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后备力量,为建设本土力量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夯实了基础。
  (三)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主要手段,推进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这些论述为当前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建设学习型政党,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基层农村领导干部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让他们掌握到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更好地服务三农。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南平下派村支书恢复和建立了村俱乐部、广播站、图书室、文化室,积极推动文化中心户开展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了农民群众求知、求乐的要求;创办农村业余党校、成人夜校和科技学校,加强对农村党员和农民进行素质教育,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以人为本,把农村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为农村长远发展留下精神财富。通过业余党校,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教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非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基层党组织增强发展活力,有利于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实行村级党员底线管理,加强学习,强化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党员底线管理”是南平市延平区率先探索实践的,就是以党章为依据,把群众最希望、党员最应该做的和群众最反对、党员最不应该做的事项作为党员日常行为底线,党组织定期进行考评和公示,及时采取跟踪管理措施,促使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具体行为中保持先进性。现南平市全面推广党员底线管理法。通过实行底线管理,加强党员学习力度,让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党性意识得到增强,达到“四个明白”的效果。即,让党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让上级党组织和群众明白“党员正在干什么”,让各级党组织明白“应该为党员干什么”,最终让社会明白“党员究竟干出了什么”。可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学习、完善管理和监督、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四)以“合力推进”为方式,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南平为改变基层党组织软、散、瘫的局面,对城乡党建资源进行统筹,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干部下乡任村支书。下派村支书之所以能够让下派村的基层党组织焕发出勃勃生机,合力起重要作用。一是下派村支书得到了下派单位的大力支持。以“互动联动、挂村服务”为载体,派出单位承担着服务、扶持派驻村发展的责任,一个人的下派变成了一个单位的“下派”。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南平市先后实施了两轮“互动联动、挂村服务”工作,共组织1819个市直、县(市、区)直单位与1077个村结成联动挂钩关系,累计投入和帮助协调争取资金2.43亿元,发展生产性项目2300多个,办实事9200多件。二是下派村支书与其他下派干部通力合作的结果。南平往农村下派了“五路特使”,即,科技特派员、村支书、金融助理、流通助理、企业助理。“五路特使”分工有别:科技特派员解决了先进生产力要素;金融助理既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又打造了农民的诚信观念;流通助理既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又引导农民建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还帮助广大农民树立起了市场经济意识;企业助理重点解决的是剪刀差对农民的伤害;下派支书解决的是党在农村的缺位和农村健康的权威力量以及民主法制的养成。下派村支书是“五路特使”政策的核心,他们将其他“四路特使”力量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和“1+1>2”的效应。这种合力方式重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促进了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五)以“创建一套好机制”为目标,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南平下派村支书不仅给农村基层党组织送来“鱼”,而且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渔”的能力:创建并留下一套好机制。一是针对农村基层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包括村规民约、治安管理、普法教育、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招投标和村民代表议事等新制度、新办法。二是针对农村有章不循的现象,下派村支书切实落实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用制度管人管事。他们既以言传身教,提高了干部执行政策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又为今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种村务工作、排解各类矛盾纠纷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如,在农村地区推广推行了“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村级决策听证制度”、“村两委履职承诺制”、“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户代表会议制度”、“五要工程”、“村财流水账一月一公开”以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新做法、新模式,促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改善。这样既使村民的自治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充分发挥,又为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中组部.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产党员人数达7799.5万名[ J ] .党建研究,2010(7):10.
  [2]李瑞臣.桦南县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个别农村党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问题[N].佳木斯日报,2010-12-29.
  [3]张晓红.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A市农村为例[ J ].科教导刊,2010(12上):209.
  [4]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J ].求是 ,2002(16):13.
  [5]王征兵,宁泽逵.村干部激励因素贡献分析——以陕西省长武县为例[ J ].中国农村观察,2009(1):56.
  [6]解安,黄羽新.南平机制:一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政府规制[ 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2).
  
  责任编辑何成学
  
  The Effective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the High-caliber Leading officials
  in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Taking the practice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Party branch of Xiapai village in Nanping for example
  
  HUANG Yu-xin
   (Guilin Normal School of Higher LearningGuilinGuangxi541001)
  
  Abstract: The leading officials in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are the backbone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Following the secretary of the Party branch of Xiapai village , the Party committee of Nanping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by tak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s the carrier, taking "advancing first and drawing back late" as the path, taking "building the Party organization good at learning" as the main means and taking the building of "a set of good mechanism "as the goal to adopt the way of “advancing with joint forces”,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mposition of Party membership in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in local rural areas, develops a reserve force which cannot be taken away and enhances the creativity, combat effectiveness and cohesion of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to build a high-caliber leading cadres in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rural areas;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leading officials; Nanping City of Fujian
其他文献
摘要:广松涉在《唯物史观的原像》一书中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认为异化劳动不过是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所作的概念性把握,二者的真实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未最后解决。广松涉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关于马克思所面临的逻辑张力和理论困境,他的分析就难免有疏漏之处。  关键词:广松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唯物史观的原像》;异化劳动;私有财产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文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的辉煌的成果,就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在改革开放中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平理论,取得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期刊
摘 要:城市建设理念,简言之是城市建设的思想理论观念,它是城市建设先导。城市建设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僵化,缺乏现代城市建设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同全国一样,在城市建设上进入了快车道,城市建设理念也得到不断进步。文章回顾了“六五”计划纲要以来广西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八个阶段性发展、变化过程,总结了其中的成绩、经验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西;城市建设;理念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钦州和深圳两市人才引进管理模式包括人才引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政策制度、管理方式等。比较见异同,比较出差距,借鉴深圳的有益做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促进钦州乃至北部湾人才引进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钦州;深圳;人才引进;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4-0094-04    知识经济时代,谁
期刊
摘 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事实上正在面临形成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现实可能和危险,如何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加强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理顺干部管理体制限制公权私化,从严治党提供组织保证是彻底消除既得利益集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执政党;既得利益集团;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
期刊
摘要: 自耕农的历史命运是现代化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命题。“小农消亡论”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自耕农必然走向消亡;“小农理性论”指出自耕农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自耕农经营在现代社会仍然占统治地位,表明“小农消亡”的论断是错误的;“理性小农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不能充分解释自耕农兴盛的原因。笔者认为生产制度的创新、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和监督成本等因素促进了自耕农在当代社会的兴盛。  关键词:自耕
期刊
摘 要: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模式。文章从理论上初步论述了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建构的必要性以及措施途径。  关键词:高校;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4-0103-0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着的育人环境
期刊
摘 要: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机制的研究,主要存在结构一功能视角、个人建构视角、网络分析视角和制度分析视角,它们彼此之间在方法论上存在系列的对立。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综合,为我们提出一种综合性视角提供了重要启示。这种综合视角可以称为网络嵌入视角,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张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对于社会分层的影响都是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中介的。从而可对当前我国制度结构转型背景下复杂的社会分层机制提供全面的描述与适
期刊
摘要:从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来考察,“长株潭”政府组织规模还没有达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理想程度。传统的区划经济观念、过高的公务员福利、尚未转变到位的政府职能、稍显滞后的区域合作、非合理性的权力增长以及强大的湖湘文化等都是影响“长株潭”地方政府规模的重要因素。要构建适度的政府组织规模,地方政府要坚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合理定位政府角色,科学调整人员结构,严格规范公共权
期刊
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一个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发展过程,其研究视角为如何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为促进人的社会行为成为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从七个方面来实施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实践要求:领会、贯彻国家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方针路线;分析生态取向发展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确立发展目标;构建管理系统;培育社会机制;传播思想理念;倡导新型个人行为。以人为本、生态约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