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声中的彝家生活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ong0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越铁路通车即将百年,如今,在这条百年老路上,列车至今仍在隆隆前行,轰鸣了近百年的汽笛声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沿途数十个大小站点在岁月中历练,这里人们的生活因铁路而改变,命运随铁路而流动。火车在各民族聚居的区域呼啸前行,人们在汽笛声中生活着、改变着,这汽笛声,人们一听,就快一个世纪了。
  
  情迷高甸
  
  从昆明沿滇越铁路南行,我被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传闻所吸引到了红河州弥勒县巡检司镇的高甸村。传闻上个世纪,在高甸村,因滇越铁路而促成了一段跨国姻缘。艰难地找到了故事传闻主角的后人,虽然由于种种缘由,加之年代久远,没有探寻到故事中那些动人的细节,却也大致了解了一些梗概。约在百年前,一个来自遥远法国的青年来到云南开远,成为滇越铁路开远站的站长,在工作生活中,与来自巡检司镇高甸村的一位美丽姑娘喜结连理并留有一子。现在还能触摸到的蛛丝马迹只剩下他们孙子的照片和一把银勺。照片里的老人高鼻深目,一看便知带有法国血缘,银勺乍一看并没有太多特征,细细审视下才发现勺面上工艺精良地刻着人头马般的商标和一行英文字母,握着勺柄,我极想感知百年前的那些浪漫和快乐,但那段往事已被这片土地深深珍藏,秘而不宣。
  藏住了百年浪漫的高甸藏不住它悠久且深邃的彝族文化,这里是彝族阿哲支系的聚居地,一个从远古洪荒走来的彝族古老支系,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彝文记载的经典文献和口耳相传的叙事史诗和撩人心魄的歌舞艺术和服饰工艺。在高甸,我看见一件件色彩斑斓的服饰穿在村民身上,阿哲人古朴典雅的服饰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技艺和聪明的才智。村里人介绍,他们的服饰与远古先民一脉相承。服饰见证了阿哲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从出生到老去,阿哲人的服饰色彩也从鲜艳活泼、明快流畅趋于朴实素雅,用色以黑、红、黄、绿、蓝见常,强调出阿哲人庄重、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阿哲妇女的服饰可谓是云南彝族服饰中最为亮丽的奇葩之一,村里老人告诉我,阿哲姑娘的针线活是衡量她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媳妇、好母亲的标准,往往在六七岁时便要在母亲和长辈的指点下学习挑花、刺绣,渐渐地还要学裁制衣服、做鞋、编织花瓣彩带等技能,这是她们农务之余的生活内容。阿哲妇女们用针线编织自己的生活,并将美丽尽情编织在自己的身上。
  眼中一件件精美的服饰,使我看到了阿哲人穿在身上的文化,为了感谢阳光沐浴大地万物,水滋润出鲜花绿草,阿哲人将阳光、花草绣在头帕、衣襟和围腰上,为了族人的繁衍兴盛,又把自然界中生殖力极强的鱼和果实装点在身上,以求得到它们的福禄和护佑。虎图腾、龙、鹰、蝴蝶等各具象征意义的动物也都在服饰上展现,一件件阿暂服饰承载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如一个个璀璨夺目的果实般吸引着世人的视觉,感受阿哲精深的内涵,不自觉地对阿哲悠远博大的历史文化着了迷。
  
  纵舞放歌巡检司
  
  滇越铁路上尘封的往事将我带到高甸,高甸盛装的阿哲姑娘又将我带到滇越铁路设在深山的一个小站——弥勒县巡检司镇。
  巡检司,一个与昆明鱼课司街一样让人听到就会泛出丝丝古意的名字,远远看到滚滚南盘江奔腾南去,巡检司镇便静静地坐落在江边。十八岁的小普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到镇上参加即将演出的舞蹈彩排,阿哲人天生便是歌舞的精灵,小普害羞地说,有嘴就要唱歌,有脚就要跳舞,不会唱叙事情诗的姑娘是找不到意中情郎的。而阿暂最有名的叙事长诗便是《爱佐与爱莎》,诗里说的是很久以前,年轻的爱佐与貌美的爱莎相亲相爱,忠贞不渝。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邪恶势力的扼杀……从古到今,在阿暂人居住的僻静山林里,人们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呼唤着新的爱佐与爱莎。在清幽的旋律下,小普与同伴们翩翩起舞,歌舞把镇上的居民都吸引到了四周,一趟火车缓缓驶来,汽笛一声长鸣,仿佛是为身边这美妙的阿哲歌舞而鸣。车轮的轰隆声与姑娘们谐和大方的步调相呼应,刚劲与柔美在此时相溶而成一个极空灵而优美的画面。火车徐徐进站,歌舞也渐渐停下,人群慢慢散去,艳丽的阿哲姑娘们慢慢在铁路旁散步闲聊,百年前滇越铁路给高甸的一位“爱莎”带来了来自法国的“爱佐”,如今这条铁路会不会再把奇缘捎给面前漫步着的这些少女呢?
  笔直光亮的铁路两旁是两排矮房,纵目望去,散落着几幢法式建筑,土黄色的墙角下,刘老太与几个老伴儿在谈天说地,她们都在铁路上度过了自己数十年光阴,如今静静地住在铁路旁享受余生。现在每天还有二十多趟火车经过巡检司,只是不再载人了,回忆起当年坐火车到开远、河口的经历,老人们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脸泛红光。她们伴随铁路过了一生,铁路也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如果没有铁路,刘老太说自己可能永远也不会走出巡检司,更别说到中越交界的地方去了。在巡检司镇和刘老太一样有感受的人很多,如果不是铁路,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在与农田打交道,而有了铁路,有的人走了出去,闯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通过铁路做起了生意,成了新鲜的生活概念。只是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条拉开了云南20世纪文明帐幕的米轨铁路。已不再是一条运输的主力,“火车没有汽车快”也成为云南的笑谈,但是,巡检司人绝不会忘记这条历经沧桑的滇越铁路,悠悠的滇越铁路与滚滚的南盘江一道,将永远陪伴、守护着巡检司人。
  夕阳下的巡检司,老人们坐在铁路旁的大树下,回忆怀念着从前那些来来往往的岁月,年轻的阿哲姑娘们身上的银饰反射着霞光,她们在等待各自的“爱佐”……巡检司的风情醉人,巡检司的歌儿撩人,更特别的是,在巡检司放歌时,会有一位举世无双的嘉宾在瞩目观看并高声唱和,这便是滇越铁路和汽笛声!
其他文献
总顾问:张郭宏  总策划:毕才伟  执行策划:字旭东  文字:字旭东  绘画:闵如刚  摄影:赵康才 施作模    百溪漾水欢彝地,  亘古雄关锁苍峰。  千年古道连边寨,  一湾碧水绕东城。      作为历史,漾濞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塞,作为现代,漾濞又是通往东亚各国的枢纽。    史典“漾濞”    中国有2000多个县,但记得住的并不多,漾濞属于后者。“漾濞”,乍看名字就很怪异,特别是这个“
期刊
7月1日这一天,是大理洱海畔白族人家最为欣喜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随着长达半年的全湖封湖禁鱼生态系统休眠期的结束,洱海又将扬起点点白帆。在千年渔村双廊红山半岛,随着击鼓、鸣号三声后。祭海仪式在庄严热闹的气氛中开始了。金花们献上了香火、鸡、鱼等祭品,德高望重的白族长者宣读祭文,宣读完毕后将祭文焚烧,虔诚祈福。而白族青年们则恭敬地将祭台上方的本主塑像抬上船,“本主”要巡海了。金花们手持莲花灯护送,五颜六
期刊
自从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的普洱市专题晚会上,认识到了普洱这个“茶林里长出来的城市”,就不禁被它的湖光山色、和谐自然的人居环境吸引。这个季节,第一拨春茶应该采摘了,没准还能自己亲手去做一饼茶。汽车出了宁洱县城,春茶的诱惑让我投入了茶城的环抱。循着昆曼大通道往南,半小时后,就走进绿海之中的普洱市,入眼的树木像波浪一样席卷而来,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鸟雀在
期刊
太阳离地球有多远?上亿公里!我抬头仰望……  南北回归线相距有多远?数千公里!我隔着星空遥想那边的风景……    太阳离地球有多远?上亿公里!我抬头仰望……  南北回归线相距有多远?数千公里,我隔着星空遥想那边的风量……  昆明到曼谷有多远?一千八百多公里!我细细盘算着长假加上年假,这个距离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当昆曼国际大通道通车后,自驾车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境外诸国旅游已然不是梦!  
期刊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从秀山之麓飘洒下来,掠过古城里的青石板路,最后倾泻在杞麓湖的水面上,溅起一滩滩涟漪。坐在通印酒店最高处的茶吧里,雨水在窗外刷刷流淌,天地之间显得朦胧起来。品一口清茶,山、城、湖如茶香一般弥漫在眼前。二百多年前,在当时通海最高的聚奎阁上,同样的雨,同样的茶,同样的景色,一个宦游多年归乡探亲的老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孤城临水背倚山,忆在江南烟雨间”。江南,一个富庶、美丽、充满文化意境
期刊
一幅在心底失落多年的画    “夜半三更哟;  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  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  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小时候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学会的一首歌,时至今日还留在灵魂深处,一直未曾忘却。岭上开遍映山红!那是一幅多么神奇、壮美而又诱人的画卷呀,何时何地能目睹其芳容就好了,我小时候曾不止一次这样想过,因为这映山红我很熟悉。我的生长地罗里密大山上也有很多,但我总觉得比起
期刊
中国铁路的诞生是一次艰难的分娩。1865年,一个名叫杜兰德的英国资本家,在北京宣武门外修筑了一条长仅一里的铁路,试行小火车;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了淞沪铁路,全长30里,搭客载货,一时营业兴盛。这两条铁路的命运却是被清政府拆毁,铁轨被远远抛入太平洋的海底。筚路蓝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一条传奇的铁路悄然在中国最为偏僻的崇山峻岭间诞生,它就是滇越铁路。  100年,对人类的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
期刊
河口海拔云南最低,西南三省一市云、贵、川、渝,也是最低,又是边境口岸,水路、铁路、公路直通越南,气象温度、外贸温度、旅游温度都有相当高度,感性些称之为西南天井,怕也不算过分。在河口,滇越铁路终于没有错过这一场河流与河流、国家与国家、高山与河谷、高原与平原的自然人文大聚会,通过南溪河上的中越大桥。结束滇段进入越段,开始与红河干流相携并肩,一路呼吸着稻米、水果和香料的芬芳,朝着大海的方向,洒脱下行。作
期刊
许多人都知道地处澄江、宜良和呈贡三县之间的阳宗海,是一个静卧于滇中的高原湖泊。在湖的北岸,古老的邕州道、滇越铁路以及石安公路的通达,使宜良县的汤池镇一带繁荣起来,湖畔有柏联SPA温泉酒店、春城湖畔高尔夫等一批旅游休闲设施,湖光山色的阳宗海周围成为亚洲一流的度假胜地。当新建的昆石高速公路偏离了古老的传统,从阳宗海的南岸经过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在繁华北岸的对面,在滇中第一峰梁王山的脚下,还有一片与阳
期刊
过桥米线,是每一个蒙自人的盛宴,那熟悉的味道是乡情,那平实的滋味一如人生,那多变的趣味分享幸福;过桥米线,是每一个蒙自人的邀请,长长的米线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还有你和我。    蒙自人为什么那么爱米线?我来到传说中过桥米线起源的南湖瀛州亭,爱成了手中长长的线;我徘徊在市井老街,那干巴四钝刀开肉的故事又在耳边诉说城池的过往……而当蒙自的朋友拍拍肩膀,说“过桥”,我们一起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