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航文化视野下飞机维修工程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航业与民航文化的内涵
  民用航空,简称民航,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国防、警察和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以外的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活动是航空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等性质”表明了它和军事航空等国家航空活动不同。
  民航业是指保证民航行为顺利运行的整个产业体系。所以说,民航业离不开航空器,是以航空器为工具进行的一种运输行为。目前民航发展的两翼是商业航空与通用航空。民用航空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对商业航空的客运和通用航空的通勤、公务飞行来说,还要求准时和舒适。民航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出自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内涵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顾名思义,民航文化就是民航业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民航行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民航文化具有社会科学的共性,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
  纵观民航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民航已经进入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视野中。特别是2002年民航体制改革后,民航业形成了多种隶属关系,其中包括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服务保障企业等单位,以及肩负民航教育的各个院校,民航技术研究的各个科研所。在机构方面,还有负责民航事务及法规的各级民航管理局。这些组织机构都有各自的發展定位,有机融合组成民航业的大家庭。在建设民航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这些机构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当然,他们的发展都离不开民航文化的指引,离不开民航精神的关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整个民航业的规矩就是民航文化,民航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浓缩体现就是民航精神。民航教育是培养具有民航精神的方方面面的人才,在民航事业发展中发挥“爱岗敬业,诚信务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当代民航精神。
  二、民航文化的行为体现
  民航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精神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具体体现。那么民航文化的具体行为体现为所有民航人的文化素养,有着较高的个人品质与文化素养,即所谓的民航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民航文化的具体行为体现是:
  一是民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即民航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之外,民航文化还包括了民航局方的各类法规,指引民航各个单位、各个主体有序进行的管理规范,也包括民航生产各个方面的法规,如CCAR145、CCAR147、CCAR66等。
  二是安全生产。民航教育以及各级单位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民航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内容包括对人的行为引导,对人的安全意识的塑造。安全生产是整个民航行业最根本也是最低的底线。为了安全,以三个零容忍即安全事故零容忍、安全隐患零容忍、违章行为零容忍为指导,不折不扣地践行系统持续、人本唯实的安全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以监管结合的方式排查隐患,控制风险,坚守安全底线,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民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包括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素质。培养符合民航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新的形势下就是要更新观念,顺应时代的需要,运用新的信息化方式培养民航人才。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革新了高校教育理念。在民航高校中,知识的传授和习得早已不仅局限于课堂,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 教学理论影响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方向。
  全新的网络育人阵地逐渐形成,不仅让民航高校牢牢掌握着教育主动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丰富了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开放、互动、全面、自主的学习模式,助力于民航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与成功成才。
  三、民航文化在飞机维修工程类高职课程改革中的探索
  民航业不仅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民航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而且民航业的文明是集工业的信息化与服务业的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体。民航业面对的群体是各种各样的,民航业所能提供的服务和技术也是层次多变、千变万化的。在民航高职飞机维修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以此为标杆,以民航文化为指引,为培养既懂得民航法规,又能掌握行业技术规范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要充分发挥民航院校在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中的研究、教育、引领作用。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理论来源于生动的实践。
  民航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给民航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新时代的飞机维修行业已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仅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安全基础和前提,更是企业与时俱进、盈利创收、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飞机的安全有效运营,离不开大量的机务工作者,作为培养民航机务工作者的专业摇篮——飞机维修工程专业群,其专业的定位、课程的设置、课程教育方式等都离不开民航文化深层次的指引。
  1.民航文化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的体现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高职院校为学生设计的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和岗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能够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飞机维修专业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以民航文化为引领,渗透“民航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标准,做好课时与授课方式设置等。
  作为民航高职飞机维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领头军,以“民航文化”渗透的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维修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主要基于行业的标准制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等,既体现培养具有民航安全意识以及健康乐观的意识形态,又懂得飞机维修的专业技术技能,真正具有“民航文化”特征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充分体现“民航文化人”的主体特征,体现出“民航精神”的培育任务和培育指标,设置有利于“民航文化”熏陶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体系,例如增加民航法规、民航安全教育专业理论核心课程比重,增加实践课程中安全生产意识的过程考核比重等。同时,针对航空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技术标准制定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规格具备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民航文化素养。   2.民航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应依托民航行业的标准,渗透民航业的文化理论。不同于一般高校,民航类高职院校要立足和面向特殊的领域需求,承担为国家培养民航专业人才的重任。民航是国际化的行业,特别是在高职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我院要在民航飞机维修工程高职教育行业中力争当好排头兵。专业要做大做强做优,离不开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更新各个专业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以及考核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民航业的各个单位、各个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
  民航文化与课程是一对联系最为密切的范畴。就历史发展而言,课程起源于文化的传承需要,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同时,课程又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以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课程文化和以接受为价值取向的传统课程文化是现代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因,我们应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检视课程文化冲突过程中的问题,畅想课程文化整合中的方略。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遵循“积累”“突变”“整合”等三大规律,文化整合在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这为我们促进课程文化的变迁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作为文化变迁与发展的主体,高职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进而在文化的“积累”“突变”“整合”过程中协调现代高职课程文化与传统高职课程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飞机维修工程专业课程而言,只有紧抓其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引领整个专业的不断完善与适应时代的需要,根据工作过程、岗位核心能力设置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与行业企业需求的零对接。课改的指引性文件就是CCAR66、CCAR147等法规性文件,课程改革包括理论课程设置、授课内容、课时分配、授课方式以及实践教学项目开发等,这些都来源于文件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同时又融合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真正做到民航文化渗透到课程,课程改革体现民航行业规范,岗位职业标准入课堂,确保专业课程的内容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这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
  3.民航文化在教学方法中的探索
  民航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所代表的技术与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使得民航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技术平台,才能满足现代化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智慧课堂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作为基础,构建具有智能化特点、数字化特色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子整体的学习质量。这就使得在专业教学方面要积极推进资源库建设,课程建设以智慧课堂建设为核心,形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虚拟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巩固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而且,以涵盖学习动态数据分析的信息化平台,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教学反思,根据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实施过程,实施差异化培养,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
  对于授课过程,实施具有“民航文化”主体特征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和教师注重教学模式改革,采取现场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教学、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相融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以民航文化进校园,民航精神进课堂的理念,改革创新高职飞机维修工程育人模式,通过项目牵引、行业政府协调推动、利益驱动等措施,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企业与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零距离对接。民航院校应以民航文化与课程相融合为抓手,以培养新时代的民航工匠人才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民航文化素养,和过硬的民航维修技术水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努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01018),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d201372)。]
  参考文献:
  [1]荣长海,杨延等.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343-348.
  [2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5,6-8.
  [3]严权.文化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业与教育,2011(6):16-18.
  [4]曾东升,刘义国.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后示范高职院校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 12):16.
  [5]刘勇,曾新华.互联网 时代下高职教育课改原动力应用探索[J].高教学刊,2016(12):138-139.
  [6]张明明,肖伟民等.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8(11):71-73.
  [7]卓宏明,侯舟波.四位一体虚实结合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1):148-150.
  [8]周海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学期项目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186-188.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举办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这是将多年来技工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技工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较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不相上下,比赛很大程度上成了选手心理水平的较量。研究发现选手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比赛中起着关键作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
"可编程技术与数字逻辑设计"课为我校研究生院主干课程.在2004年9月,我们申请到国防科工委立项资金的资助,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基地--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实验室.围绕着创新基
餐饮色彩的味觉产生是生理——心理效应,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享受,所以既赏心又悦目。一般色彩与食欲的关系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有一个简单的概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提出并实践了"实验教学、工程实训、
本文分析图书馆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方向,介绍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需求分析以及图书馆特色化信息服务的方向。
我歪坐在餐厅的小木椅上翻来覆去地观察自己的手指头,对他们的长短、粗细和色泽一一进行确认:手掌略宽,掌心薄,十根手指修长而均匀,饱满的指甲呈完美的椭圆形,每一片都经过精心修剪
学好数学,关键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对数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到位;同时还与数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转化能力等有关。其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越来越多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因其简单易学、简洁紧凑、用途广泛、功能强大、使用灵活等特点,成为了学习编程技
假烟假酒,谋人钱财;假医假药,害人性命;假仁假义,假情假意,说假话等等,人们都是厌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