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IT项目管理考试设计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它在新时代有所变化,更侧重于通过考试手段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内容。目前,课程教学上的改进和创新逐渐向真正的素质教育看齐,但考试内容简单、题型单一、形式死板,没能和当前教学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素质技能发展。该文以高职IT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考试设计,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考试设计;素质;IT项目管理;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5-0095-01
  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时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而学生学习完成后,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方法,却基本沿用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与方式[1],形成了教学过程和考查设计不匹配的现状。由于这样的考查过程考试内容简单[2]、题型单一[2-3]、形式死板[3-4],无法和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深度融合[5],不能良好的分析与总结目前的素质教育过程,难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合适的导向和调整教育过程。高职院校具有更为特殊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技能的灵活与实际运用。
  2 问题分析
  考试的初衷是检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或者为某种人才选拔。考查的方面分两类,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主要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主观题主要分为计算题和分析题。客观题侧重知识点的记忆,主观题侧重综合技能的应用。但它们具有一个共性,答案都具有唯一确定性。即使个别题目可能存在近似答案,也只是顺序变换和同义替换,仍然凸显出题型答案结构简单。由于答案有这样的特点,题型也就自然保留了单一的特性。形式上,模式固化,所有课程都是用同样的考题题型,显得十分死板。事实上,并不是每门课程的试卷都适用于以上题型,例如高职IT项目管理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更多是在于发散性综合分析,很多现实案例场景的分析思路、方法、途径和解决方案通常是不唯一的。
  试题的内容上,比较侧重知识点识记。从分数值设置上看,综合分析的部分,限制到很小的考查范圍。然而这与当下主流提倡的素质教育有所偏离。教学过程中,授课者运用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管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希望培养出具备社会所需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学生。但是在培养期结束阶段,却大多沿用以往的考查方案,使得教学上的先进性,无法良好地得到延展。
  3 设计
  以高职IT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如下考试设计。
  本门课程的定位是,希望计算机类的学生,能够胜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岗位。那么,学生需要在具备常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适用于计算机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人文素质包含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文档撰写、语言表达等;专业技能素质包含需求分析技能、管理过程技能、监理技能、过程文档管理技能等。
  为了使得考查内容和教学核心内容一致。将考试设计如下:
  论述题(100分)
  IT项目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那么能够运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实际场景进行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分析角度通常包含: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沟通协调。
  请根据自己的学号末尾数对5进行取余,利用余数选取对应编号的分析场景:0.校园网信息系统;1)咖啡厅网络系统;2)写字楼网络系统;3)电影院票务系统;4)运动会信息系统。
  分析场景确定后,尝试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挑选2个自己擅长分析的角度,进行IT项目管理分析,描述系统管理应如何展开。每个分析角度不少于400字。
  考试时间安排是3小时。0~0.5小时内,学生可结合学号关联的分析场景自由组队,人数上限3人,内部讨论每个IT系统管理的环节所关注的内容,自行记录重要信息点。组内分配每人不同的两个分析角度。第0.5-1.5小时内,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管理学知识技能,独立设计自己的分析场景和分析角度对应的选题方案。1.5~2时,小组内汇总每个成员的设计方案,指定1位主讲人。2~3小时,主讲人在5分钟内汇报小组的核心报告。
  4 结论
  经过上述考试设计后,在试卷本身、学生和教师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试卷方面,考查形式具有创新性,试题内容不再单一,试题结构和实际项目场景保持高度一致,形式灵活、机动,深度融合专业技能于临场应用。学生方面,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练,能在协作过程中锻炼交流、表达等人文素质,在考查过程中能良好地训练社会群体工作场景中时常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如时间规划和心理压力疏解。教师方面,跳脱出授人以鱼的困境,从侧面观察和监测,更能收集到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随时调整或正向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专业和人文素质技能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崔国贺.大学生考试存在的问题和防治措施[J].中国培训,2016(18):289-290.
  [2] 路平.新时期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51-52.
  [3] 王哲.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6,(15):83.
  [4] 王坚.高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12-13.
  [5] 刘雯.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6(5):119-121.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医学院校教学现状,利用HTML5、CSS3、PHP等编程语言以及MySQL数据库语言作为平台开发使用语言,设计学生管理、自主学习课程内容、交流中心、学生行为分析等模块,并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学习平台。该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课程;数据挖掘;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T
摘要:随着计算机机房管理中部署了硬盘保护卡,该文介绍了噢易OSS系统选择的优点、机房管理软件噢易OSS系统客户端的使用方法、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及冗余方法  关键词:噢易OSS系统客户端;使用方法;数据备份;冗余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2-0098-02  Abstract: with the deplo
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整合这一美育资源,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挖掘、体验、整合教材中的自然美  自然是美丽的。它的美演绎着哲学,抒写着文学,演奏着乐音,蕴藏着科学。自然的美也以这独特的审美特征显现着它的审
摘要:虚拟人体解剖系统是采用AR/VR技术将“互联网 医疗”有机融合。使用3Dmax、unity3D、数据库等技术在Android平台设计开发的一款APP。用户可以在APP上了解疾病信息,更直观的感受病变与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区别,通过选择病变部位查看具体信息或通过首页关键词搜索自我诊断。  关键词:AR/VR;疾病知识库;疾病诊断;虚拟人体解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对紫砂壶“雍容华贵”、“君度”形态结构反差强烈的特色进行探讨,论证紫砂壶艺造型结构丰腴与纤柔融和一器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阐释一种别具一格的抽象艺术美感。
在中国民间工艺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宜兴紫砂是极为精彩的一笔,它显示着精美绝伦又不失个性的艺术魅力,更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时代特色,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