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线上虚拟仿真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疫情防控为背景,探讨“医学影像电子学综合实训”课程线上虚拟仿真实践“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开展方式。从课程开设形式及策略、课程运行方案设计及课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该课程的线上开展情况,介绍多个线上平台联合互动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方法,分别从课程目标和教学管理两个角度对“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教学反思,强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管理理念。相信通过此次实践,线上实践课程会越来越完备。
  [关键词] 多平台;实训课程;疫情防控;在线教学;虚拟仿真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医学超声设备及检查技术”(沪教委高〔2020〕58号);2018年度上海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校企医三位一体打造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沪教委高〔2018〕14号)
  [作者简介] 毕 昕(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李哲旭(1965—),男(朝鲜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学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张建青(1972—),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学生在“航空电子系统设计技术”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重设计技术轻过程控制问题,按照新工科理念,用一个完整的设计、管理工程实验,展示了整个设计生命周期过程全貌。将机载电子硬件研制中的计划过程、设计过程、支持过程、适航审查等知识点融入研制实验、划分角色,依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方向分配不同的实验任务,教师引领完成实验内容并进行点评。通过实验解决了设计保证方法抽象不易理解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古希腊自由教育指与奴隶相对的自由人的教育。自由教育思想首创自苏格拉底,经由柏拉图推进,至亚里士多德发展成熟。本文以政治哲学为视角,通过深入阅读经典文本,从自然自由、德性自由与政治自由三个维度对自由教育思想进行解析。自然自由认为自然性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给予适度的满足;德性自由是明确个体对德性的自我要求,做一个高贵的人;政治自由是明确个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以建构正义的理想城邦为己任。 
[摘 要] “企业理论”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逻辑思路与传统经济学的思维有很大差异,强调知识的互联互通,从多角度剖析企业机理,是管理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建立重要联系的桥梁。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育人功能与教学过程相统一的需求,动态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并设立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以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发展的理想信念,使商科学生深入了解新时代背景下
摘 要:鄉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下不去”“难留住”与“不作为”等现象是当前乡村教师政策激励“低效化”的实然样态。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够完善和合理,政策的解读不够精准和到位,政策的实施不够及时与有力。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强化地方政府与行政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强化教师激励政策的评价与监督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并改变了全国各级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为贯彻落实中央防疫方针,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全国各级院校顺应形势,改变传统线下面授教学模式,积极转换为线上网络教学,各式各样的网络教学呈井喷式发展。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应用实践,网络教学模式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探讨网络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的应用,分析总结其优
[摘 要]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使命便是人才培养。新工科时代的到来,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任务。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启发式理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教学、各类资源的有效使用、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摘 要:學术性是高校学报的生命线。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学报引进了大量博士,以提高学报的学术性和影响力。新进博士所具备的学术水准和学术鉴别力,可以为高校学报带来稳定的学术及作者资源。如何保持新进博士所具备的学术优势,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编辑能力,这是高校学报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梳理了新进博士在高校学报工作中具备的优势,分析了他们在编辑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其编辑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