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对比研究节水试点地区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地区用水管理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我国;农村用水;管理制度;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农村的缺水状况更加严峻。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农村8000万人饮水困难,农业平均每年缺水300多亿m3,60%耕地无水灌溉,因缺水而导致粮食减产达350亿-400亿吨。并且接踵而来的旱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其损失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
据相关的权威专家分析,旱灾的发生是“六分天灾,四分人祸”,固然,高温少雨是主要原因,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应对干旱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而非工程措施即是水资源的管理配制和调度。
中国水利部公报公布数据,我国每年60%以上的可用水资源均用于农业灌溉,可见我国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较大。
一、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研究
在实践中,政府针对农村地区用水管理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例如打井许可证、规定井距、推行水资源费、水价政策和灌溉管理改革等。据统计,在一些在受到采访的村庄里,仅有5%的村声称他们有打井许可证,7%的村民认为他们在打井时会考虑井距的要求,没有一个村开始征收地下水的水资源费。
在农村地区用水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政策虽然很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水灌溉管理改革大多数是名义的,并没有落到实处,只有当其内嵌了激励机制后,才能产生有效的节水效果。水权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了一些试点项目,但是进一步铺开的难度仍然很大。在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下,农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用水问题。当缺少地表水时,农民最明显的反应就是打井。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对机井个体化有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机井个体化会加速地下水位的下降,国家急需实施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政策。
而对于没有井的农民而言,地下水市场为他们提供了灌溉的可能性。我国地下水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南亚国家相当而且发展非常迅速。调研发现:1995年仅有19%的村有地下水市场;然而到了2004年,有地下水市场的村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1%。这说明,面对水危机以及个体机井的发展,地下水市场在解决农民灌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计量检验,发现影响地下水市场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机井产权的个体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
从节水方面来看,虽然所有节水技术的采用率都在增长,但基于农户的节水技术增长最快。基于社区的节水技术无论是采用率还是增长率,都远低于基于农户的节水技术,这可能是由于该技术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1995年到2004年,虽然节水技术的增长率较快,但采用节水技术的播种面积的比率仍然很低,这意味着在促进节水技术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政策操作空白。
二、当前国外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研究
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却有一系列很相似的做法:1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2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3实行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制度;4将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5加强水的立法。
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传统方法是修建供水工程,增加供水能力。但问题是依靠传统的供水方法潜伏着危机。第一,许多供水工程的供水水价很低,无法回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府资金补贴。据OECD资料,发达国家对新建公共供水工程的补贴最多达75%,对灌溉工程补贴达90%以上。第二,会对环境施加负面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引起的咸水入侵、盐碱化和地面下沉等一系列问题。按照需求管理理论,水是商品,供水不仅应该有偿,而且水价应该反映它的边际机会成本,包括:(1)供水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2)自然资源亏损费用;(3)外部因素引起供水系统毁损的费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供水工程依赖补贴、效益低下的状况。另一方面,会有效地调节水的需求。需求管理还包括鼓励节水的政策和制度,如公众教育、法规、用水许可证、技术规定以及信息服务等。这些非工程性的管理措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瑞典1963年立法后,1964-1972年工业取水量减少了55%。美国1972年修正了水污染防止法后,1973-1983年工业年取水量减少33%。日本1972年立法,1973-1981年工业年耗水量减少17%。
实行累进制水价和季节价格政策,运用水价政策调节需水量的效果是显著的。据OECD1997年统计,生活用水实行按用水量计价收费节约用水10-30%,城市用水峰值系数(小时、日、月)下降30-50%。OECD调查的城市供水价格弹性变化范围一般为-01至-03(冬季或户内使用)和-03至-06(夏季)。
三、我国先进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一)甘肃张掖的水票管理制度
2001年,中国政府为解决甘肃张掖的长期水短缺问题将张掖定为中国的第一个节水试点,鼓励公民节约水资源,节约下来的水可拿到水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户持有水权证和水票,交易其节余水资源的使用权。这种水票管理制度在张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农民的节水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缺水的现状也通过节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二)四川宣汉用水户协会
近年来,宣汉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9个,其中明月灌区用水户协会在民政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其余8个正在加紧完善。先后组建了协会用水小组51个,参与农户42702户,参与人数1623万人,涉及灌溉面积779万亩。四川宣汉明月灌区用水户协会成立于2008年,标志着明月灌区农民用水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该协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用水户做好供水工程的维修和管理工作,平衡用水户之间的利益,调解用水纠纷,向用户按用水量及时收取适当水费用于供水工程和管网维修、水管员工资等。
参考文献:
[1]裴丽萍 水权制度初论[J] 中国法学,2001,(02)
[2]刘书俊 基于民法的水权问题思考[J] 法学论坛,2007,22(04)
【关键词】我国;农村用水;管理制度;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农村的缺水状况更加严峻。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农村8000万人饮水困难,农业平均每年缺水300多亿m3,60%耕地无水灌溉,因缺水而导致粮食减产达350亿-400亿吨。并且接踵而来的旱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其损失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
据相关的权威专家分析,旱灾的发生是“六分天灾,四分人祸”,固然,高温少雨是主要原因,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应对干旱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而非工程措施即是水资源的管理配制和调度。
中国水利部公报公布数据,我国每年60%以上的可用水资源均用于农业灌溉,可见我国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较大。
一、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研究
在实践中,政府针对农村地区用水管理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例如打井许可证、规定井距、推行水资源费、水价政策和灌溉管理改革等。据统计,在一些在受到采访的村庄里,仅有5%的村声称他们有打井许可证,7%的村民认为他们在打井时会考虑井距的要求,没有一个村开始征收地下水的水资源费。
在农村地区用水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政策虽然很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水灌溉管理改革大多数是名义的,并没有落到实处,只有当其内嵌了激励机制后,才能产生有效的节水效果。水权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了一些试点项目,但是进一步铺开的难度仍然很大。在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下,农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用水问题。当缺少地表水时,农民最明显的反应就是打井。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对机井个体化有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机井个体化会加速地下水位的下降,国家急需实施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政策。
而对于没有井的农民而言,地下水市场为他们提供了灌溉的可能性。我国地下水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南亚国家相当而且发展非常迅速。调研发现:1995年仅有19%的村有地下水市场;然而到了2004年,有地下水市场的村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1%。这说明,面对水危机以及个体机井的发展,地下水市场在解决农民灌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计量检验,发现影响地下水市场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机井产权的个体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
从节水方面来看,虽然所有节水技术的采用率都在增长,但基于农户的节水技术增长最快。基于社区的节水技术无论是采用率还是增长率,都远低于基于农户的节水技术,这可能是由于该技术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1995年到2004年,虽然节水技术的增长率较快,但采用节水技术的播种面积的比率仍然很低,这意味着在促进节水技术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政策操作空白。
二、当前国外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研究
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却有一系列很相似的做法:1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2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3实行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制度;4将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5加强水的立法。
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传统方法是修建供水工程,增加供水能力。但问题是依靠传统的供水方法潜伏着危机。第一,许多供水工程的供水水价很低,无法回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府资金补贴。据OECD资料,发达国家对新建公共供水工程的补贴最多达75%,对灌溉工程补贴达90%以上。第二,会对环境施加负面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引起的咸水入侵、盐碱化和地面下沉等一系列问题。按照需求管理理论,水是商品,供水不仅应该有偿,而且水价应该反映它的边际机会成本,包括:(1)供水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2)自然资源亏损费用;(3)外部因素引起供水系统毁损的费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供水工程依赖补贴、效益低下的状况。另一方面,会有效地调节水的需求。需求管理还包括鼓励节水的政策和制度,如公众教育、法规、用水许可证、技术规定以及信息服务等。这些非工程性的管理措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瑞典1963年立法后,1964-1972年工业取水量减少了55%。美国1972年修正了水污染防止法后,1973-1983年工业年取水量减少33%。日本1972年立法,1973-1981年工业年耗水量减少17%。
实行累进制水价和季节价格政策,运用水价政策调节需水量的效果是显著的。据OECD1997年统计,生活用水实行按用水量计价收费节约用水10-30%,城市用水峰值系数(小时、日、月)下降30-50%。OECD调查的城市供水价格弹性变化范围一般为-01至-03(冬季或户内使用)和-03至-06(夏季)。
三、我国先进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一)甘肃张掖的水票管理制度
2001年,中国政府为解决甘肃张掖的长期水短缺问题将张掖定为中国的第一个节水试点,鼓励公民节约水资源,节约下来的水可拿到水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户持有水权证和水票,交易其节余水资源的使用权。这种水票管理制度在张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农民的节水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缺水的现状也通过节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二)四川宣汉用水户协会
近年来,宣汉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9个,其中明月灌区用水户协会在民政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其余8个正在加紧完善。先后组建了协会用水小组51个,参与农户42702户,参与人数1623万人,涉及灌溉面积779万亩。四川宣汉明月灌区用水户协会成立于2008年,标志着明月灌区农民用水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该协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用水户做好供水工程的维修和管理工作,平衡用水户之间的利益,调解用水纠纷,向用户按用水量及时收取适当水费用于供水工程和管网维修、水管员工资等。
参考文献:
[1]裴丽萍 水权制度初论[J] 中国法学,2001,(02)
[2]刘书俊 基于民法的水权问题思考[J] 法学论坛,2007,22(04)